曹魏对宦官、外戚、宗室的遏制,导致司马氏顺利地崛起

曹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争权。我们仅按魏文帝曹丕即位之际,也就是曹魏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开始算起,到咸熙二年(即公元265年),总共只坚持四十五年的时间。事实上早在正始十年(即公元249年),司马氏已经开始篡夺曹魏政权的路上。这样看来也就三十年而已。曹魏刚刚兴起,为何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内部就出现崩溃,最终被司马氏取代?有一个说法或许可以参考——曹魏对宦官、外戚、宗室的遏制太过,让司马氏没有遭遇过多的阻力。

曹魏对宦官的遏制

提到宦官势力,人们往往想到士大夫集团对他们的攻击谩骂。我们来看东汉时期的情况,宦官和士大夫之间存在极其尖锐的矛盾,在《后汉书·宦者列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包括一些对抗宦官的重要人物传记的记载中可谓随处可见。

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催促了东汉朝廷的灭亡。士大夫与宦官之间小摩擦不断,比较大的战争有两次,就是大名鼎鼎的“党锢之祸”,结果是士大夫惨败,导致他们对东汉朝廷离心离德。

东汉王朝的彻底瓦解更是与宦官和士人的矛盾有关。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辅政,袁绍等士人依附何进,打算彻底除掉宦官。何进为此调集四方军队进入京畿,自己又被宦官所杀。于是董卓才能够趁虚而入,控制朝政,导致东汉的中央与地方彻底割裂。

从史料的记载上来看,大部分宦官以及宦官的宗亲朋党确实是劣迹斑斑,占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要职,不仅尸位素餐,更是刮地三尺,不奇怪会引起士人的歧视和仇恨。但是抛开感情色彩来看,宦官确实是皇帝能够信任并且倚仗的一支力量。在东汉时期外戚当道的时候,汉和帝、汉桓帝都是凭借宦官的力量消灭外戚,重夺政权。这也难怪宦官势力会受到统治者的偏袒。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在曹魏时期,或许是目睹东汉灭亡与宦官猖獗有极大干系;或许是士人与宦官的矛盾仍然没有彻底消除,曹魏对宦官进行了严格的压制。这一点在曹丕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就有所体现。

在东汉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汉献帝还是皇帝的时候,曹丕就“下诏”遏制宦官做官的上限,“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列卿下属诸署长官)”;设置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以士人作为天子近臣,取缔中常侍。曹丕还将这道命令刻在金属上,藏在石室中,以示为后代法则。曹魏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东汉时期的权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魏对宗室的遏制

曹魏对宗室的遏制,主要是在于对近系宗室的遏制。其实在曹魏初期,曹魏宗室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曹真、曹休、夏侯楙、夏侯儒、夏侯尚(夏侯氏与曹操的关系比较模糊,而且夏侯氏与曹氏关系紧密,小编姑且视作宗室)等人在地方手握兵权,成为一方都督;曹爽也被魏明帝曹叡选为辅政大臣(原本的名单中有更多宗室,在孙资、刘放的影响下换成曹爽和司马懿)。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是上述这些宗室,与曹丕一支的关系并不亲密。曹真是曹操养子,据说原本姓秦,改姓为曹;曹休是曹操族子,也非直属后代;夏侯氏更不可能有继承皇位的机会。对近系宗室,曹丕的态度简直是防范有如猛虎。

当然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远在西汉时期就有“七国之乱”,宗室的权重太大威胁中央皇权;近在东汉末年的曹魏雏形时期,曹丕本来就是与兄弟曹植进行一番非常激烈的斗争之后才上位的。他在做皇帝之后,仍然对有机会争夺皇位的近系宗室抱有戒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以曹植为例来看曹丕对近系宗室的压制。这些曹魏宗室派遣到地方为诸侯王,这一点倒是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这些诸侯王的权重实在是低微得可怜。曹植受到监国谒者的监控,曾因“醉酒悖慢,劫胁使者”的罪名差点被处死;曹植的幕僚属吏都是庸才或者社会地位不高的商人,士兵只有不到二百人的老弱病残;曹植的封地不断变迁,从鄄城到雍丘到浚仪到东阿到陈郡四县,目的无外乎防止他与地方产生联系;曹植没有任何参政或者统兵的权力,甚至与其他宗室交谈都会被监国谒者阻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植等近系宗室可以说是被严防死守,名义上是在地方为诸侯王,享受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但是实际上这也只是外在华丽的镣铐,限制住他们在政治或者军事上的影响力。在曹叡执政时期,曾经一度对宗室有所松动,令地方宗室择人入朝,但是程度也比较有限,与士族权臣的力量相比还比较微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魏对外戚的遏制

在东汉时期,有两股比较强大的政治力量,一个是上文中提到的宦官集团,他们在皇权强健的时候往往也会很强盛;另一个则是外戚,他们的独立性超过宦官,甚至可以左右皇权,行生杀废立皇帝之事。外戚与士人的身份往往有重叠,比如说号称“三君”之一的窦武,但是他能够辅政的原因绝对不是士人的名望所致,而是与窦太后的裙带关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东汉朝廷正是在宦官和外戚的纠葛拉扯中走向灭亡。曹魏既然已经吸取东汉的教训,遏制宦官的势力,自然也会注意到外戚的威胁。所以曹魏也有遏制外戚的举动。还是在曹丕执政时期,曹丕下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不得以皇帝母族或妻族子弟控制朝政。曹丕以改易制度的方式,希望能够彻底断绝曹魏出现宦官干政或者外戚专权的后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魏遏制宦官、宗室、外戚,基本上都是在曹丕时期,也就是曹魏伊始的阶段,作为曹魏长期履行的国策。曹丕做这些举动自然是希望扫除内部的威胁,维护中央皇权的安稳。但是这样一来,士人的环境就会变得宽松,潜在的敌人遭到巨大地削弱,以至于没有制衡他们的力量。

在曹丕、曹叡这种年纪稍长,能够亲政的皇帝在位时期,曹丕的举措确实有利于集中皇权;但是到少帝曹芳时期,曹芳没有能力亲政,皇权非常羸弱,曹爽与司马懿摄政。曹爽作为外系宗室的新生代,缺乏执政的经验和资历,被代表士人利益的司马懿所消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曹爽一派失败之后,宦官、外戚、宗室这些立场偏向曹魏的势力,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司马氏。所以在“高平陵之变”之后,曹魏政权难以遏制地转向司马氏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除掉曹爽的“诏令”出自郭太后;后来扬州都督毌丘俭发动兵变也是受到郭太后的“诏令”。曹魏虽然遏制后族外戚,但是无论是摧毁它的人,还是试图挽救它的人,都打着后族的旗号,也是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本文标题: 曹魏对宦官、外戚、宗室的遏制,导致司马氏顺利地崛起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615426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4条)

料友:沧州老夫子苏炳杰 2021-02-13 20:08
导致白龙集团的崛起
料友:沧州老夫子苏炳杰 2021-02-14 10:37
防来防去没有防奸。
料友:小蟀锅 2021-02-14 11:17
小编分析一万也没分析到重点,只是皮毛,重点是曹爽太无能,压制外戚,太监,宗室等便于向一个人集权(曹爽)有利有弊,后面的晋不压制宗室,导致八王之乱就是一个例证。 就算司马高平陵政变后控制京城,但凡有点血性有点能力的人都知道,优势在自己这边,但曹爽竟然投降了……
料友:老资料网友256 2021-02-18 10:29
山东曹氏被奴化了!如曹参,曹彬!2015才知道这两个人!我们这只知道曹叔振铎,曹操曹雪芹!以前还不知道被奴才化的曹参和曹彬!
相关文章
此小国请求中国改名,皇帝听后大怒:把该国国名倒置!如今仍在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再次大一统,而秦始皇并不满足,开始向更广大的土地进军。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屠睢带领50万大军南征百越,并且在贵州广西和越南等地建立了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 屠睢在南征途中中箭身亡,随后秦始皇又派
标签皇帝,越南_历史,南越国,嬴政,安南国,明朝
大明王朝-明神宗
朱翊钧(万历帝,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572年,朱翊钧即位大统,年号“万历”,在位共48年,勤于政务,支持张居正改革。162
标签明神宗,明朝,张居正,高拱,内阁,明穆宗
从死囚到秦国宰相、最终被斩首弃市,范雎的命运为啥如此大起大落
“平步青云、睚眦必报”,这两个成语是范雎的标签,也成了他传奇人生的最好总结: 身为一个出身贫苦、毫无背景的魏国人,因为口才,他“怀璧其罪”、遭受不白之冤,差点在极尽羞辱中死去;同样是凭借口才,他抓住机会、奋力一搏,实现了惊天逆袭,平步青云成
标签范雎,秦国,秦昭襄王,魏国,魏冉,宣太后,须贾
蒋介石除了两儿子,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女儿,后来生活过得如何?
大家知道蒋介石一共有几个孩子呢?其实就两个,分别是大儿子蒋经国,小儿子蒋纬国,其中蒋纬国的身世至今都是难解之谜,而其实蒋介石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女儿,估计这里许多人彻底纳闷了,似乎从来没听说过蒋介石还有女儿的,难道是和前面几个妻子生的,其实这
标签蒋介石,陈洁如,蒋瑶光,宋美龄,蒋纬国,朝鲜_历史
1951年处决汉奸,副省长陈一新高呼:枪下留人,汉奸是什么身份?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种是民族的败类,这种人就是汉奸。汉奸的存在,让中华民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出卖了大量的国家利益,让日军侵略中国更加猖狂。可以说,汉奸虽然是中国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比日军更加可恨,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祖宗。 随着抗日战争的
标签大汉奸,陈一新,抗日战争,黄标,沔阳县,日军
中国一支特殊军队,逃亡美洲建立一国家,30万后裔满口中国方言
一个腐朽的朝代只要足够集权,就能存活几百年。但一个朝代的瓦解也是毫无征兆的,说没就没了。 历史上很多朝代终结于农民起义,农民这个名词,其实很有神秘色彩,有决定上层命运的审判权。在和平年代农民是社会底层,是构成社会的一个个紧密排列的分子,他们
标签美洲_历史,方言,太平军,起义,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