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藏本失踪案,日本官员自寻短见,为何却引发抗日浪潮?

1934年6月,在民国政府的所在地南京,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大的失踪案,那便是日本外交官藏本英明走失案件。

藏本英明是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成员之一,因为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准备在不通知众人的情况之下找到一个僻静之处自行了断。

1934年6月8日,当晚日本领事馆大部分人都前往火车站前去参加民国政府外交部晚宴的日本公使有吉明送行,但是藏本英明却并未随同前往。

在同僚离开使馆之后,藏本英明找到一名洋车夫,让其把自己送到了中山门外,随后在凌晨时分趁着夜色登上了紫金山顶。

原本藏本英明准备在紫金山上找一处地方“断食绝命”,因此他将随身携带的手帕。名片等物品留在了山顶处的一座小亭子中,然后步行进入紫霞洞。

1934年6月9日,日本领事馆口头照会民国政府藏本英明失踪一事,要求在南京城内进行大范围的搜查,当日下午日军长江舰队便调入下关,对南京进行威胁。

时任民国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急忙下令要求南京城内军警全力搜寻藏本英明的下落并拿出巨额悬赏,希望可以尽快找到失踪的藏本英明。

但是经过了整整一日的搜寻之后,藏本英明仍旧踪迹全无,日本长江舰队进一步逼近南京,甚至还出现了日军准备登陆攻占南京的传言。

汪精卫无奈之下,只好召集朱培德和唐生智二人商议对策,结果从二人口中得知,南京城内根本无兵可用,国军主力早已被蒋介石调走用于围攻苏区。

此时南京城内的可战之兵,除了战斗力不强的警察之外,就只剩下军官学校尚未毕业的三千余学生兵,南京城防形同虚设,一旦日军攻城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此时,汪精卫得到消息称,蒋介石准备在三日之后返回南京,主持军官学校的毕业典礼,汪精卫为了劝说蒋介石不要返回南京,一日之间连发三封电报进行阻止。

在汪精卫的高度重视之下,南京城内军警也几乎达到了不眠不休的程度,准备实施大规模户口总检查和四郊侦查,严令各下属部门不分昼夜,务必找到藏本英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1934年6月12日,日本领事馆人员再次与民国政府进行交涉,而藏本英明的身份也从领事馆的普通工作人员变成了日本副领事,日本寻衅滋事之心昭然若揭。

1934年6月13日,南京明孝陵前的一家茶馆刚刚开门,就迎来了狼狈不堪的藏本英明,茶馆老板娘按照藏本英明的要求端上了一碗阳春面。

藏本英明吃完之后,因为没有携带钱包,于是便将衣服上的两枚金纽扣扯下,不顾老板娘的再三拒绝坚持以此充当饭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藏本英明离去之后,茶馆马上将这一情况上报,南京警察署得知有疑似藏本英明之人出现,也急忙调集大量人手前往搜寻。

两个小时之后,藏本英明在明孝陵后山被发现,在众人劝说了足足数个小时之后,藏本英明这才同意乘车返回南京。

找到藏本英明的消息很快便引起了各国媒体的注意,在记者的询问之下,藏本英明才说出了自己准备自我了断的想法。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藏本英明失踪案虽然就此结束,但是其造成的风波却愈演愈烈,因为在藏本英明失踪前不久,以为名为叶木花的旅日华侨学生被日本学生渡边信义恶意杀害。

藏本英明失踪案和木叶花被害案几乎同时发生,但是处理结果却截然不同,日本方面不仅只判处渡边信义数年苦役,还无礼地拒绝了叶木花父亲所提出的所有赔偿要求。

消息传到国内后,各地民众纷纷对日本内阁口诛笔伐,双方截然不同的处理态度极大的刺激了众人的抗日情绪,掀起了新一波的抗日浪潮。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本文标题: 抗日战争藏本失踪案,日本官员自寻短见,为何却引发抗日浪潮?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595315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在雪天漫步颐和园,大家庭五代同堂场面壮观
晚清时期照相机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历史的维度,在文字和器物之外,有了更加真实可感的影像。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一幅怎样的社会面貌呢?我们通过10张老照片,来感受被定格的历史瞬间。 这位年轻女子的衣装和发型都很时尚,体现出晚清的服饰变迁。她的小
标签晚清,老照片,慈禧,颐和园,旗人
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城,因李鸿章之故跻身国际都市,地位仅次于北京
天津这个城市在同治九年(1870)以前,地位并不重要,按照行政划分来说属于“道”这个级别,也就是地级市。刚刚接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也认为省会保定是“控扼”直隶的中心,而天津则“偏在一隅,似非督臣久驻之所”。 天津的地位是如何发生转变并最终升
标签李鸿章,天津,直隶总督,北京,保定,直隶
中国地名中3个带“京”的城市,除南京和北京,还有一个少有人知
“京”初见殷商甲骨文,在象形字体当中为一个高丘,上为耸起的尖端,意思是:“人工筑起的高土堆”,《说文》中表示:京,人所为绝京丘也,《三国志·公孙瓒传》中同样也有类似的记载: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京,有京城、都京之意,在历史上南京和北京
标签南京,北京,京山,湖北,都城,孙中山
上甘岭战役彻底打服美军,蒋介石:世界上没人是解放军的对手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有多难?都说我们的战士是一把炒面一把雪,但是更多的时候没有炒面只有雪。很多战士在零下40多度的天气里,穿着单衣单鞋与全机械化的美军鏖战。 大家耳熟能详的“冰雕连”,这些战士在雪地里一趴就是几天几夜,根据一位幸存者的回忆:当冲
标签上甘岭战役,美军,志愿军,蒋介石,解放军,朝鲜战争
1949年筛选首都之时,总共有11个城市参选,为何偏偏就定了北京?
引言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三国末期孙皓迁都武昌时民间流传的童谣。可以看出一个国家都城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乃至关系到民心向背,所以方方面面都必须慎重考虑。 01 一个国家的建立,都城的确立是最首要的事情,这
标签北京,都城,南京,三国,开封
他本是一个日本人,却拿起枪参加了抗日战争,最后被日军残忍杀害
他是一个日本人,却同情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一次被俘后,他毅然加入抗日队伍,拿起枪和中国人一起战斗。最后,他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英勇牺牲在了日军的枪下。 他就是日本籍抗日英雄福间一夫。 福间一夫原本是日本东亚土木会社的一个小包工头,和其他日本人
标签抗日战争,日本人,日寇,福间一夫,日本_历史,日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