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这些“称呼”普通人根本不管乱叫,一不小心小命难保

“我”这个字代表着第一人称,在当今社会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书面文字中,以“我”来表达主观认识是一种普遍行为。不过,倘若我们穿越回古代,与人交谈或写信时用“我”这个字自称,难免会被古人视作失礼。

在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上,“我”字就已经存在,算下来已有至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甲骨文中,“我”所指代的并不是第一人称,而是用来处决犯人、屠宰牲畜的武器“大斧”。“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从戈从禾。禾,或说古垂字。一曰古杀字。凡我之属皆从我。,古文我。五可切。注:徐锴曰‘从戈者,取戈自持也。’”

到了东周时期,“我”字的原始含义已经随着冷兵器的进化而退出历史,时人处决罪犯和宰杀牲口时,已不再使用大斧。因此,当时间来到汉唐两朝,“我”字的含义已发生剧变,由凶器变成了第一人称的代名词。

不过,虽然这个字的含义已与现代无异,但毕竟它曾指代过夺人性命的凶器,所以,人们很少用到这个字。若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以“我”自诩,那么,这个人肯定会被大伙嘲笑的。既然不用“我”来自称,那么,古人用哪些字来表达第一人称呢?

如果是皇帝、天子、诸侯等处于统治阶层巅峰的人,会用“寡人”、“孤”、“朕”来自诩。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这三个称呼的使用情况:

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到了东汉时期,袁绍在给公孙瓒写信时,就用到了“孤”这个自称。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

至于“朕”这个自称,是秦始皇发明的。当时的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创建了继两周以后首个统一政权。在嬴政看来,自己与其他统治者截然不同,功绩足可媲美三皇五帝,所以,他首次采用了“皇帝”这个叫法来称呼自己。

既然是统治者御用的称呼,凡夫俗子自然没有资格使用。普通人不论是在言谈还是书写时,都禁止用到“寡人”、“孤”、“朕”这些专有名词,否则,必将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唯一的例外,恐怕只有史官。

平头百姓的自称比较简单,早期是“余”“吾”“予”等字,汉唐以后又多了“小人”、“在下”、“不才”、“鄙人”、“仆”、“某”等自称。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唐两朝的人还是比较谦恭的。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后来又出现了“小可”、“小生”、“晚生”等谦称(多用于读书人的自称)。

在父系社会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大多数朝代的女子地位非常低,所以,女性的自称相当卑贱,甚至,有讽刺的意味。如“贱妾”、“奴婢”等,都是女性的自称。在影视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本小姐”一类的自称,实际上,这是编剧胡编乱造的。若有古代女子敢使用这种自称,往往会被视作不守妇道。

如果是服务于朝廷的官员,则多以“臣”来自称。在一些清宫剧中,大臣们往往会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其实,这是不严谨的。“奴才”这个自称,是依托于八旗制度而出现的。也就是说,只有那些非皇亲国戚的满族官员,才有资格自诩“奴才”,汉官根本没有资格用“奴才”这个称呼,够讽刺的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总而言之,在民国以前很少有人会在公共场合用到“我”这个字。

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总有例外出现。

北宋时期,就有个姓许的奇人,不论在何人面前,他都以“我”来自称,从不知谦称为何物。时人对许道士的这种做法嗤之以鼻,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许我”。贾魏公听说了此奇人的轶事后,特地派人请他来府上做客。

谁知,看门的小吏狗眼看人低,将许道士拦在门外。许道士没有得到礼遇,扭头就走。贾魏公后悔不已,忙再派使者请他回来,谁知许道士竟一去不复返了。贾魏公感慨道:“许道士一生无愧于人,无求于人,所以,他根本不会为权贵折腰啊!”

除了许道士之外,还有个敢以“我”自居的狂放人士,他便是大唐诗仙李太白。在他的诗句中,我们能频繁地看到“我”这个字,如“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等。

不愧是唐朝最牛的诗人,文采和豪情到了李白这种程度,估计当时也没人敢嘲讽他不守礼仪。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当然,不论是“我”还是其他自称,都只是代表第一人称的词汇罢了。生于现代的我们,完全无需考虑繁缛的礼教,方便即可。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汉典》】

本文标题: 在中国古代,这些“称呼”普通人根本不管乱叫,一不小心小命难保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3565106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古人有瘾】实现人生理想,从40岁开始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6日电题:实现人生理想,从40岁开始 作者 宋宇晟 人到中年的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不论是家庭还是工作,哪一样都让你压力山大;每天要操心的事情很多,自己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少年,理想越来越远,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标签班超,东汉,倪雯冰,西域,北匈奴
从辽世宗祥古山祭祀的五个神牌说起,来给电视剧《燕云台》纠个错
大女主剧《燕云台》终于开播了,一直挺期待的,这部剧的女主萧燕燕,其历史原型就是与宋朝对峙的契丹大辽国的睿智皇后萧绰,所以,《燕云台》是比较少见的辽国剧,对我来说,是必须要追的。 所以,昨天就匆匆忙忙地开始追剧,但还没看完一集,就又忍不住给剧
标签燕云台,耶律阮,彰德皇后,真烈皇后,述律平,萧温,李胡
他号称最完美的男人,还留下了17个成语,其中一句成语最霸气
在“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下,古人对于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书生都十分的尊敬,读书人为了展示他们文化素养,创造了一种特殊语体——成语。东晋时期,有一个被称为“完美”的男人,他给后世人留下了17个成语,其中有一个十分霸气,究竟是什么人如此优秀呢
标签成语,前秦,东晋,诸葛亮,海润,汉语,岳飞,谢安,淝水之战
圆明园筹建文物医院 修复设备到位
龙纹碗、高足碗、琉璃件、铜佛像……在圆明园,通过考古和遗址整修出土的玉、瓷、铜、石刻等各类文物众多,但大多残缺不全。自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修复1860”工作以来,已修复文物20余件。记者从圆明园公园管理处获悉,圆明园文物医院正在筹建当中,出
标签圆明园管理处,考古,瓷器
从考古现场探寻中华文化的精髓
【读书者说】 作者:高瑞琛(商务印书馆编辑) 考古,一个看似冷门的领域,近日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上,被确定为学习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
标签考古学,考古学家,古墓
山西老农砍柴发现藏金洞,拉回家一车黄金,到银行兑换时当场被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朝代更迭,古往今来,在我泱泱华夏漫长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无数的英雄儿女谱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恢弘篇章,而他们所处的朝代便是他们肆意挥洒的最好证明。而在这其中,唐朝以其繁荣的经济、政
标签黄金,山西,唐朝,张通儒,安禄山,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