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死后“国赖长君”,慈禧为何不立载沣为帝,反立3岁的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清德宗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年幼的溥仪养育在宫中,因为清朝当时并没有立储的习惯,之前又废过一个“大阿哥”,所以溥仪被抱进宫,虽然没有明说是让他当太子,但很明显就是将他当太子的抱进皇宫,以准备继承皇位。

不久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命溥仪继位,将他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一人祧两房,等于是溥仪当了同治帝和光绪帝两位皇帝的儿子,这两位皇帝在宗法上来看不等于是绝嗣。

溥仪继位时年仅3岁,而清朝当时正是风雨飘摇之际,不只是内忧外患,连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也是病重的奄奄一息,按理说正是“国赖长君”之际,为什么慈禧太后不直接以摄政王载沣为新帝,而是要以载沣为摄政王,以载沣的年幼儿子溥仪为新帝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具体原因。

一、慈禧太后立溥仪为帝,可谓是将自己活着继续掌权和身后之名都算计得明明白白

慈禧太后实际统治中国长达47年,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政治家,她之所以立溥仪为新帝,主要在于可以活着的时候继续大权在握,死了以后也可以保证自己的身后之名。

虽说光绪帝死后仅仅一天,慈禧太后就随之而去,但抛开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慈禧太后掌权这么多年,即使在立溥仪之时,哪怕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但肯定还抱有希望,万一自己渡过这个难关了呢,又可以再活几年呢

所以慈禧太后立溥仪,对于她活着时的好处在于年幼的溥仪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不存在跟自己争权的可能,而立没有太大政治能力的载沣为摄政王,表面来看虽说可以代行年幼皇帝权力来治理国家,但毕竟不是真的皇帝,无形中对慈禧太后构不成什么威胁,如果是真的皇帝,那么即使能力平庸,毕竟处在皇帝位置上,但也难免与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发生冲突。

而且立载沣为摄政王,慈禧太后还可以通过载沣这个傀儡摄政王继续掌握实权,毕竟溥仪为皇帝的话,慈禧太后就成为太皇太后了,历史上还没有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中间辈分隔得太大,慈禧太后如果继续垂帘听政,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而通过摄政王载沣这个载字辈,并且可以代行皇帝权力的摄政王为傀儡,还是可以继续掌握大权,实际操纵国政,将实权抓在自己手中。

至于身后之名呢,立溥仪也是很合适。

在古代很多掌握实权的太后、王爷等等,死后往往会被疯狂清算,诸如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死后就被顺治帝疯狂清算。

对于这一点,精明的慈禧太后肯定考虑到了,所以慈禧太后立溥仪为帝,以载沣为摄政王,再加上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光绪帝死后自动升级为隆裕太后)这三个人在,自己的身后之名肯定没问题

即使摄政王载沣身为光绪帝的亲弟弟,对自己有所怨恨,可是自己立他的儿子为皇帝,以他为摄政王,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呢,于情于理他都是不可能在事后清算自己的。

而如果直接立载沣这个年富力强之人为皇帝的话,首先就权力来说,皇帝必然与架空他的人是天敌,所以二人必定有所冲突,加上载沣是光绪帝亲弟弟这层关系,那么自己对于自己活着掌权,还有身后之名都是不合适的。

所以精明的慈禧太后立溥仪为新帝,既可以保证自己若是可以活下去,可以继续掌握实权;又可以保证自己的身后之名,同时以载沣为摄政王,在自己死后,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是国有长君了,因为自己死后权力会实际延续到摄政王载沣,还有隆裕太后手上而不是仅仅三岁的溥仪身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二、连续两次兄终弟及实在是不合适

慈禧太后是清文宗咸丰帝的妃子,为他生下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

在同治帝无子英年早逝以后,本来应该找“溥”字辈的宗室成员继承皇位合适,但是慈禧太后为了方便继续掌权,是选择了咸丰帝弟弟醇亲王奕譞和她妹妹叶赫那拉氏所生的载湉为新帝,等于是选择了即是同治帝的堂弟,又是他的表弟载湉来继承皇位,当时载湉年仅四岁,自然方便慈禧太后继续掌权

但慈禧太后这么做,就有一个后遗症了,那便是这样不就意味着清穆宗同治帝是绝嗣了吗?

面对这个难题,慈禧太后的处理方法是等到光绪帝以后有子嗣了,继位的皇子要兼祧同治帝一脉,等于宗法上来说同治帝没有绝嗣。

而等到光绪帝病重以后,慈禧太后选择继承人,不得不考虑这点,如果再兄终弟及一次,那么太不合适了,而且为同治帝立嗣的事情,岂不是等于放弃了?

这样也太说不过去了,所以慈禧太后之所以立“溥”字辈的溥仪,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此最后是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并且是一人祧两房。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本文标题: 光绪死后“国赖长君”,慈禧为何不立载沣为帝,反立3岁的溥仪?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314215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谁家的喵星人汪星人,闯进了南京的地名里?
虽然而今这里已是旧迹难寻,但老南京人依然能叫出它的名字——百猫坊。这一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相传清朝年间,南京城西南是云锦作坊的聚集地,仙鹤图案的云锦更是全国闻名,为皇家御用。这天,城里有清兵找到他,说是太平军要来了,要雇他家毛驴把
标签南京,戴笠,百猫坊
李道宗,明明是闪耀史书的大唐将星,却成了文人笔下的奸臣小人
历史上的李道宗乃是大唐初年名将,更是李唐宗室子弟的标杆,无论功绩能力,还是人品德行,在唐初的文臣武将中,那都是顶尖的存在。在小说中被抹黑的不止李道宗一人,书中的最大丑角张士贵,妒忌人才,也是一路陷害欺辱薛仁贵,不仅欺上瞒下,将薛仁贵的战功归
标签李道宗,李唐,李世民,薛仁贵,史书,奸臣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中考古工作站在湘潭挂牌成立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在湘潭市博物馆建立湘中考古工作站,是因为湘潭地区对于古代湖南而言非常重要。当天,全市文物部门工作者与来自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的文物工作者和专家进行了座谈,就全市文物工作现状和下一步工
标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潭,考古学,湖南,博物馆,湖湘文化
王的前朝之鲁穆公:墨子为什么不能在鲁国受到重用?
墨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虽说是宋国公族的后裔,但是当年在宋国的内政之乱中家族受到削弱和排挤,墨子先祖举家迁徙鲁国,到墨子时代家族已经衰败不堪。鲁穆公心中是把齐国作为最大敌人的,因为数十年间鲁国所失去的那寸寸疆土,大多皆为齐人所占,而当
标签鲁穆公,鲁国,墨子,齐国
辞藻华美的《登台赋》,却是曹植的败笔之作,个中缘由令人唏嘘
因为文辞华美的《登台赋》,曹植享受荣耀被曹操寄予厚望,后来他争储失败,再不见往日英姿勃发的少年模样。因为西征过程中的优秀表现,曹操当众表示将世子之位传给曹植,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曹植并非长子,身份问题是他永远摆脱不了的束缚。曹军战败后元
标签曹植,登台赋,曹操,后村集,曹丕
清朝科举制:本是为了让王朝发展得更好,却阻碍了文人正常发展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弊端给文人带来极大不良影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清朝科举制度的各种弊端。本是为了让王朝发展得更好的科举制,却成为了阻碍文人正常发展、生活的制度,本文将从《儒林外史》探析,清
标签科举,清朝,王朝,儒林外史,范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