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触发七国之乱开关的人,也为汉景帝削藩留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七国之乱"是汉景帝三年(前154)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早在之前,文帝和景帝分别听取了贾谊和晁错的谏言,准备逐步削弱藩王的势力范围。

但景帝时期,晁错所采取的措施太过激进,藩王意识到自身利益即将受损,吴王遂联合其余同姓藩王,起兵攻打汉朝。

这场中央集权必经的战争,让晁错成了药引子,而景帝在处死晁错之后未能安抚到藩王,经过武力镇压,历经两朝的削藩终于得以大力贯彻。

一、七国之乱的背景

1.七国是怎么来的?

汉初分封九个同姓王,本是为了规避秦王朝覆灭的道路,却也为集权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每位藩王都在各自的封地中自治,可以在国内征收租赋,煮盐铸钱,任免丞相以下的官吏,简单来说,每一位藩王都是独立的小王国,而汉初统治者之所以愿意相信他们,是因为彼此为同姓亲戚。

可俗话说,亲戚传不过三代。汉高祖刘邦的亲戚不一定还会与他的儿子汉文帝亲近,而且藩王还会有藩王的儿子即位,关系会越来越疏远,这样日久之后必然形成割据势力。

2.皇帝们采取的措施

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选择听从贾谊的意见,逐步削弱藩王的封地。

但汉初时,国力疲敝,急需休养生息,汉文帝不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只能稍微敲打敲打。

到了汉景帝时期,他也认识到藩王的未来忧患问题,而此时晁错非常合他心意,提出了削藩的措施,两人一拍即合,可未料到,措施还未贯彻几项,晁错就和汉景帝阴阳两隔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晁错此人,深受法学家的思想影响,太过刚硬,他的思想是没错的,当时西汉王朝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匈奴动不动地侵扰,二就是同姓诸侯王尾大不掉,实在难以做到中央集权。

他确实是做出了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选择,但是斩钉截铁地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毫无转圜的余地,这样就等于将诸侯王推上了谋反的道路。反正反不反都得被削,还不如起来反了。

二、七国之乱的过程

1.信谗言,杀晁错

汉景帝显然没有准备好迎接这场战争,但是藩王们的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借口,汉景帝知道此次削藩太过心急,将诸侯王们逼上梁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为了安抚诸侯王们,汉景帝将晁错腰斩于市,不仅如此,他的父母妻儿都受到了牵连。

晁错本是景帝之师,恩幸受宠,优渥备至,曾经深受尊重,号为"智囊"。如今也成了皇权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在七国之乱伊始上演了极其惨烈的一幕悲剧。

可能自古开创者皆不能善终,晁错的结局很像当年变法的商鞅,想他也是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如今的归宿,心中可能已有猜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2.用武将,灭诸侯

晁错之死并不能成为藩王退兵的理由,更加印证了皇权的软弱,箭已经在弦上,不得不发。景帝此时也不得不应战,决心以武力平叛。

他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率军迎击,周亚夫以奇兵断吴军粮道,一战而胜,前后仅3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最后七国之乱的领头人吴王刘濞逃到北越,被东越人杀死,参与叛乱的其余六王皆在战败后自杀。

七国之乱以汉王朝取得完全胜利而结束。汉景帝打服了藩王们,削藩这件事也不用客气了,采取了比之前更加强力的措施,取消了他们的治民之权、任免官吏之权,缩减王国职官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等级。

此后,王国基本形同郡县地位。诸侯王偷鸡不成蚀把米,至此中央集权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中央集权之路从不是一条和平之路

在古代政治生活中,有两对矛盾一直处于相互试探,相互制衡的局面,中央和地方,君和臣

中央想要集权,地方想要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二者不可能谈拢,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比秦实行的郡县制还要不明智,因此注定了汉朝的削藩之路,必定是一条漫漫长路,而且想实现中央集权也并不容易。

按照历史的发展趋势,中央集权是必然的,历代皇帝也逐渐意识到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而七国之乱就是汉前期中央集 权之路上的一个障碍,不可能绕过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景帝初始的软弱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好在晁错死后,决心用武力镇压。这样看来,晁错在其中的所处的位置是很关键的。

晁错提出了强硬的削藩措施,逼迫诸侯王挂起反旗,在汉景帝软弱之时,他被腰斩,让汉景帝看清局势,诸侯王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诛晁错",而是帝位。

即使他被误杀,但汉景帝却贯彻了他的措施:坚持用武力戡乱,维护天下的稳定与统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最终结果诸侯王国即使仍然存在,但已和郡基本相同,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

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弱,沉重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在制度上,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封立诸侯王时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之路必定会有流血,会有动乱,而在这场削藩中,晁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药引,事起于他,事成于他,真正做到了"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总结

七国之乱是前汉时期政权不稳发生的动乱事件,同时是加强中央集权不可避免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时代的感召下,总会有智者出现。

很显然,晁错是触发开关的人,他成为了七国之乱的借口,但也为汉景帝削藩留下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文标题: 晁错:触发七国之乱开关的人,也为汉景帝削藩留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309372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豪格为何不与多尔衮争夺摄政王:不是豪格不想争,而是真的争不过
可就是有着如此强劲实力以及皇太极长子身份的豪格,却也在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后的那场皇位争夺战中败下阵来,不仅没有能够登上大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就连被委以辅政王、与多尔衮平起平坐的资格都没有获得,以至于在此之后豪格不断遭到了多尔衮的排挤与打
标签多尔衮,豪格,皇太极,郑亲王济尔哈朗,福临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后韩王因投靠刘邦为项羽所杀,张良复归刘邦,成为刘邦的主要谋臣。这充分反映在张良对待刘邦称帝后给他论功行封的态度上。劳苦功高,忠诚汉室,刘邦非常敬重他,因此在论功行封的会议上,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齐国三万户的食邑,张良却辞让不受,反而谦虚地请求
标签张良,刘邦,项羽,韩王,韩信,项梁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能够成功,将领们为什么会交出兵权?
赵匡胤在打天下过程中,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为其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战功,这让他们在军中拥有崇高威望。赵匡胤为避免五代动乱局势再次爆发,他必须选择处理这些武将,经过他数次考虑后,他决定以“杯酒释兵权”劝说他们放下兵权,享受荣华富贵。兵权是一个武
标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朝,王审琦,石守信
马未都: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他还以为自己是国民英雄
相信很多看过百家讲坛的人都知道马未都先生,马未都先生不仅经常做客于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而且还是一位收藏家,在收藏界具有很大名声。对于收藏,马未都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对拍卖大王蔡铭超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丢尽了咱们中国人的脸,这货却还以为自己是
标签马未都,蔡铭超,观复博物馆,百家讲坛,国宝,兽首
他才是北宋最专情的老男人,反正我服了
今儿个要说的专情老男人,就是上图中的这位司马光老哥。司马光的媳妇姓张,生得眉清目秀,标致可人,性格也好,温柔善良贤惠,直叫司马光稀罕得不行。写罢,司马光愈发兴奋,遂于月下大声吟诵,直把张夫人给羞得躲入屋中,掩嘴吃吃地笑。司马光和张夫人也不例
标签司马光,北宋,小妾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由谷锦云执导,于洋、孙茜、黄薇等主演的大型抗战电视连续剧《黄河在咆哮》,每天19:35广西卫视美丽剧场震撼热播!剧集主要从两条线推进故事,纵线是八路军山西抗战的主背景,横线是郑川夫妇、周家、宋家三个家庭在战争背景下的命运沉浮。郑川根据宋憨头
标签抗日战争,八路军,黄河在咆哮,石原,论持久战,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