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周恩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怎样才能不退出政治舞台?周恩来实行自我保护,避免自己被打倒。他曾与别人说:“不管别人怎么打你,你自己不要倒;不管别人怎么整你,你自己不要死;不管别人怎么赶你,你自己不要走。”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最后一次握手(资料图)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周恩来在这样的处境下,为了维系国家的发展,他忍辱负重,巧妙地对毛泽东的错误进行限制和纠正;对林、江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抗争,尽可能减小危害。“文革”中的周恩来有两条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是进行自我保护,无论如何不退出政治舞台;二是积极发挥作用,尽量减小损失,维系国家政局。

巧妙自我保护

怎样才能不退出政治舞台?周恩来的做法是实行有效的自我保护,避免自己被打倒。他曾与别人说:“不管别人怎么打你,你自己不要倒;不管别人怎么整你,你自己不要死;不管别人怎么赶你,你自己不要走。”实际上这也是他对自己的抗争策略。

公开顺从毛泽东,是周恩来巧妙自我保护的方法之一。周恩来从不公开批评、顶撞毛泽东,这一点比彭德怀、刘少奇高明得多。1980年一名意大利记者访问中国,曾问邓小平对周恩来怎样看?邓小平讲:“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也说了好多违心的话,做了好多违心的事,但人民原谅他。因为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

毛泽东要搞“文革”,周恩来挡不住。“文革”中,周恩来在许多问题上虽然内心并不赞成,为了避免与毛泽东产生直接冲突,也不得不采取附和态度。比如在刘少奇冤案、贺龙冤案上,他也采取了这样的态度,对这类问题应当怎么看?不仅要看到在当时情况下,他不得不表这个态,如果他不表态自己也要被打倒;还要看到,他附和也好,不附和也好,刘、贺等人都是要被“打倒”的。在保不了别人的情况下,保住自己是当时能实现的最好结果。

多作自我批评,是周恩来巧妙自我保护的方法之二。“文革”中,周恩来多次作自我批评。毛泽东对他的批评,甚至江青对他的攻击,他基本照单全收。因为他们的批评,搞不好就要升级,一升级就被打倒。不让升级就必须把所有东西承担下来。周恩来通过作自我批评,化解了一波又一波对他的恶意攻击。1973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会议,批评周恩来。起由是该年11月份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改善,联美抗苏战略正在推进。基辛格访华期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苏联打你们,中国需要美国帮什么忙”?这个问题他是不能回答的,必须请示毛泽东。毛泽东说:“现在不谈,打起来再说”。毛泽东的回答是高明的。基辛格回国前一天晚上,突然要求再次举行会谈,周恩来措手不及。每一次会谈都要毛泽东同意,会谈内容要毛泽东定下调子。因此马上请示毛泽东,但得到答复是毛泽东已经休息了。周恩来就自己作主再跟基辛格谈一次。会谈中基辛格又提到这个问题:如果苏联打过来,我们军事上怎么合作?周恩来没有重复毛泽东讲的话,而是讲“我们双方各指定一人商谈这个事,现在不要做结论”,这句话同毛泽东的意见稍有不同,但总的精神是一致的。但参加会谈的两个年轻人(王海蓉、唐闻生)认为周恩来讲的话违背了毛泽东的意见,就把这件事报告给毛泽东,说周恩来擅自会谈,还说他被苏联原子弹吓破了胆。毛泽东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说:美国人要借给我们一把伞,这把伞叫核保护伞,这把伞我们是不能要的。还说:果真苏联打过来,就知道谁是敢打的,谁是要投降,当儿皇帝的。语意非常耐人寻味。

随后,毛泽东要求周恩来自己主持政治局会议,做自我批评,接受大家帮助。周恩来开始不明就里,一面检讨,一面说明事实。但江青等人胡搅蛮缠,一下讲周恩来不能贯彻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推行修正主义外交路线。一下讲周恩来被苏联原子弹吓破了胆,向美国投降。周恩来争辩说,我一辈子犯过很多错误,可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扣不到我头上。这一顶,被认为态度不好,又报告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发话,政治局会议改由王洪文主持,不要周恩来主持,并扩大会议范围。周恩来一看势头,马上就把所有罪名承担下来。当时周恩来已经75岁,他在会上讲你们发言讲得太快,我老了记不下来,能否让王海蓉、唐闻生两个人帮助整理记录。江青讲,她们跟主席接近,你是否想利用她们套主席的口风?检查要自己写,不能叫秘书代笔。75岁的老人家还得自己写检查。当时他身患膀胱癌,膀胱不断出血,结成血块,堵住尿道,每次上卫生间都非常难受,尿排不出来,所以时间较长。江青就讲他利用上厕所回避斗争。这次会议对他的迫害是非常严重的,对他身体的打击非常大的。由于周恩来检讨“深刻”,得到毛泽东的认可,周恩来终于化解了这次极其凶险的政治恶浪。

坚决抵制致命的陷害,是周恩来巧妙自我保护的方法之三。“文革”中,周恩来曾遭遇致命的陷害,这就是“伍豪事件”。对这样的致命陷害,周恩来进行了坚决而又果断的抵制与澄清,取得了毛泽东的支持,平息了可怕的风波。1967年5月江青写信给林彪、周恩来、康生,讲红卫兵在旧报纸上发现了一个叛徒集团的脱党启事,为首的是伍豪。周恩来一看非常警惕,因伍豪是周恩来的化名。那是1932年2月,国民党在报纸上造谣,讲伍豪等243人脱离中共。虽然早就弄清是国民党造谣,但周恩来不敢怠慢,因为制造冤案是江青等人的惯用伎俩,造谣污蔑的材料一样可作为他们的证据。这样的事“文革”中太多了。面对这个挑衅,周恩来迅速而断然地予以反驳,并迅速向毛泽东报告,争取支持。5月19日,他在江青的信上写道:“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纯属敌人的伪造。只举出二百四十三人,无另一姓名一事,便知伪造无疑。我当时已在中央苏区,在上海的康生、陈云等同志均知为敌人所为,故采取了措施。详情另报。”同一天,周恩来百忙中抽出一天时间亲自查阅了上海各旧报后,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并将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的有关事件编为《大事记》,一并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看了周恩来送去的信和材料后批示:“送林彪同志阅后,交文革小组各同志阅,存。”一九六七年底,北京又有一个学生给毛泽东写信重提此事。毛泽东于一九六八年一月十六日批:“此事早已弄清,是国民党造谣污蔑。”并嘱咐周恩来在适当的会议上给同志们讲一讲,录下音,存入档案,使后人了解此事。1972年6月23日,在批林整风汇报会上根据毛泽东的安排,周恩来对此事作了专门报告,并作了录音,进行了彻底澄清。面对这个致命的陷害,周恩来坚决而巧妙地粉碎了。

积极发挥作用

周恩来在“文革”中发挥积极作用,往往是在毛泽东出台政策之前,通过提出正确的意见影响毛泽东,间接发挥自身作用。比如在“文革”初期,周恩来就提出一系列限制“文革”恶性发展的意见,尽管许多意见当时未被采纳,但对毛泽东是产生影响的。不久,毛泽东批准了一些稳定局面,抓革命、促生产方面的文件。又比如1972年,周恩来建议批判极“左”思潮,开始毛泽东没同意,但不久毛泽东提出以安定团结为好,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明显是受到周恩来影响的。

积极贯彻落实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来发挥自身作用。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总体思想是错误的,但期间也有许多正确的意见。周恩来对毛正确的意见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比如毛泽东讲要抓革命促生产,周恩来就大张旗鼓地抓生产。在保护老干部方面,毛泽东有一个很好的党外朋友叫章士钊,受到红卫兵冲击,写信给毛泽东,希望毛泽东出来缓解一下。毛泽东把这样的问题交由周恩来办。周恩来就列了一份要保护的干部名单,把好多人都列了上去,讲这些人是不能动的,要保护的。林彪事件后,毛泽东提出要给贺龙、罗瑞卿等平反,周恩来利用这一契机,推动解放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再如邓小平问题,1972年1月陈毅逝世,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讲:“邓小平与刘少奇不同,邓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话对邓小平有利,周恩来马上请陈毅的家属把这话传到社会上,为邓小平复出制造舆论。

巧妙阐述毛泽东的意见,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毛泽东思维很快,他是诗人,形象思维非常好,想到什么说什么,但一句话出来后,政策上不可能那么具体可操作。周恩来就利用这一点,在出台具体政策上发挥作用。比如1967年11月,王洪文夺了上海市委的权,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夺权,但对于什么权可以夺、怎么夺没有具体东西出台。周恩来就讲夺权是要夺的,夺什么权呢?一是夺走资派的权,不是走资派的权,不要夺;二夺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权,生产权不要夺。可以组织两个班子,造反派一个班子专搞文革,老的领导班子继续抓生产。再比如毛泽东讲,重点是整走资派,但什么人是走资派?怎么整?他没有讲。周恩来就讲走资派是一定要整,但走资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毛主席说的是整不是打倒。还说多数人犯一点错误不算走资派,不能把各级当权派都说成是走资派。这样使打倒面尽量减少,或者为以后解放留下余地。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意见作出自己的解释,对“文革”的错误起到限制作用。

利用“林彪事件”来纠正“文革”错误。“林彪事件”后,周恩来把毛泽东的一些失误,归结于“林彪集团”的严重错误,巧妙加以纠正。如:解放老干部问题,林彪出事后,毛泽东提出对贺龙、罗瑞卿、杨成武等要平反,周恩来就利用这个契机,争取毛泽东同意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从哪里解放起,从军队解放起。先解放将军,因为军队是林彪管的,将军被打倒可说是林彪造成的,从被林彪直接点名打倒的将军开始,陆续解放175位将军,然后再解放其他人,使许多被打倒的老干部从新走上工作岗位。再比如说抓生产。“文革”当中,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周恩来把破坏生产的罪名全加到林彪头上。林彪事件后,他说,林彪一伙破坏经济所造成的恶果这两年表现出来了,一定要把破坏性恶果清除掉。这样通过批林来恢复生产,阻力就小得多。

通过主动揽责,来纠正毛泽东的错误。周恩来把毛泽东的失误说成是自己的错误,这样纠错就容易得多。比如对大跃进的错误,他在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上讲,毛泽东早就发现了大跃进过程中的某些错误,早就要求我们把指标降下来,是我这个主持经济工作的总理对主席的指示理解不到位,指标虽然降了一点,但仍然高,责任在我,我要交帐。这样的话说了好几遍。自己把责任揽下来就容易纠正,使得后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能得到顺利推行。

把毛泽东的失误说成是客观造成的,从而加以纠正。比如讲1959、1960、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非常困难,原因大家知道,主要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和反右倾造成的。但是周恩来讲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他讲这几年的自然灾害不仅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甚至从他们这一代记事起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自然灾害。其实那三年自然灾害虽在局部较严重,但远没到粮食严重减产的程度。他讲自然灾害造成困难,那么政策调整就是面对自然灾害来的,而不是面对我们工作中的错误来调整。这样毛泽东也就能够接受。

采取毛泽东能接受的措施来纠正错误。在纠错过程中,周恩来非常谨慎,言谈举措都让毛泽东能接受,甚至也让江青所接受。1960年开始,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一开始李富春提出方针是整顿、巩固、提高。周恩来一看“整顿”两个字可能刺激毛泽东。就把它划了,改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整顿”说明错误程度很严重,而调整就平和得多,这样毛泽东才能接受。再比如解放老干部时,中央发的社论中原来有这么一句话:“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周恩来觉得这样写虽然没错,但会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只讲老干部,那江青一伙怎么想?他们自认为代表的是新干部。于是亲手改成“经革命战争锻炼的老干部和文革中涌现出来的新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这一改谁都不好讲什么,社论得以通过。解放老干部的政策得以顺利落实。

本文标题: “文革”中周恩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295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朝战牺牲的18万志愿军有多少安葬在国内
有大量的志愿军伤病员被送回国内治疗,在转运途中和治疗过程中,一些重伤员陆续牺牲,应该有少量的志愿军烈士在祖国就地分散安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近62年过去了,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对志愿军烈士人数、寻访经历、安葬地、安葬过程进行了全
标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烈士纪念日,抗美援朝纪念日,朝鲜历史,邱少云
林彪江青的追随者们改革开放后命运如何
邱会作保外就医,被安置在西安。离开秦城监狱时,邱会作对监管员说:“没别的要求,但愿有暖气、洗澡等设施,治病方便。”但到住地后,缺的正是这三样。世人关注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结案后案犯的去向鲜为人知。近日,亲自参与“两案”审判工作的图们等
标签江青,追随者,邱会作,历史
为何解放战争国军将领会大批起义或倒戈
促成国民党大批将领起义的关键,自然与战争后期人心所向,但不少人选择投向共产党,也有理想主义的因素在起作用。事实上,很多国民党人当年选择国民党,也同样是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1948年1月1日。关于中共情报工作之神奇,明显
标签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史,台湾国民党,解放战争,国民党,历史
抗战时期苏联给中共提供了多少资金支持
1938年2月17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会见共产国际领导,同意援助中共50万美元。现查到4月28日由毛泽东签字的一份收条:“从米哈伊洛夫处收到30万美元”,因此目前只能确认中共收到30万美元。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问题是苏联与中共
标签军事历史,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历史,斯大林,第三国际
中国为帮越南抗击美国牺牲了多少人
据《瞭望东方周刊》披露:1965年至1975年“在越南战场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一千一百多人阵亡,四千二百多人负伤。”“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才是真正历史意义上的中国派兵到海外作战。在上世纪60年代援越抗美战争中,他是第一位率部赴越参战的共和
标签越军,中国军情
蒋经国之子:“赣南新政”被带到台湾落实
2010年9月23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率团出席了在江西赣州举行的“2010赣台(赣州)经贸合作研讨会”,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蒋孝严感慨万千,会场上回忆其父蒋经国的往事,并称实施“赣南新政”的经验对蒋经国赴台后产生了深远影响。回国之后
标签蒋孝严,赣南,蒋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