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次战役:与士族的相爱相杀

曹操起兵,在同辈人中条件很不利。他的对手,总是拿他的身世来贬损他,讽刺他,攻击他,影响舆论,甚至影响人民群众。读一读曹操写的《明志令》,就知道他起兵后还没有破除对世家大族的迷信,字里行间隐寓着自卑。跟他同时起兵的人,多是“众各数万”,旗鼓响亮,唯独他几经坎坷,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凑成五千人的队伍。他说本来是可以多搞一些兵的,“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首战荥阳,这支小队伍几乎全军覆没。他跑到扬州重新募兵,也由于“本志有限”,只搞了三四千人,而且一夜之间突然叛散,剩下几百人而已。这个阶段,他兢兢业业地侧身于“飘扬云会”的“名豪大侠,富室强族”之间,还不敢独树一帜,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政治主张。但是在各路盟军畏敌如虎的时候,只有曹操敢于同董卓打,打了败仗也不灰心,表现得颇有生气。

曹操本来是没有地盘的。他靠镇压黑山起义军,取得东郡太守的名号和地盘;靠镇压青州黄巾,上升为兖州牧,并掌握了黄巾三十万众。然而对于世家大族,他还没有挺起腰杆来。

兖州之战和官渡之战,是决定曹操胜利的两大战役。关于这两大战役的军事活动方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较多记载,无须置论。这里只就两大战役的政治方面,即曹操与世家大族的斗争,试作分析。

兖州之战

兴平元年(194),曹操用兵徐州。吕布趁机夺取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兖州郡县纷纷倒戈,甚至曹操身边的“督将大吏”都参与了这次事变的策划。没过多少时间,整个兖州形势大变,只剩下鄄城、范、东阿这三县还在曹军手里。曹操回师,想拼死夺回濮阳,可是他率领的青州军并不力战,他本人在濮阳城里也被烧伤。曹操遇到极大的困难,困难迫使他对形势重新估计。

为什么突然出现这种逆转?回答是陈宫、张邈叛迎吕布。但陈张二人与曹操关系较深,为什么会突然叛变?两个人叛变,又为什么会使整个兖州易手?真正的原因是曹操杀了曾做过九江太守的边让,得罪了世家大族。我们知道,陈宫、张邈、边让都是兖州名士,都与世家大族深有关系。

边让这个人,与孔融齐名,是一个“心通性达,口辩词长,非礼不动,非礼不言”的儒生。孔融把他推荐给曹操,他“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曹操杀了他。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兖州士大夫从边让事件中深感悲哀和恐惧,于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以致使曹操“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显然,这不是个别人兴风作浪,而是站在边让一起的兖州世家大族向曹操发动了突然袭击。

当曹操被吕布打得精疲力竭,失地少粮的时候,袁绍又伸出了手。他要求曹操把家属送到邺城去住,目的是把他们当作人质,扣押在自己手里。曹操剩下的只有三座孤城,力量单薄,因此临事而惧,产生了动摇。程昱力陈不能屈居袁下的道理,曹操才坚定信心。他顶住袁绍的政治压力,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削平叛乱,收复兖州,赢得了这一场与世家大族斗争的胜利。

兖州的艰苦斗争使曹操认识到要巩固自己的阵地,战胜对手,统一北方,必须敢于打击那些不愿意同自己合作的世家大族,不怕与袁绍决裂。

曹操的思想和政策,一般都带有打击大族的特点。曹操不信天命,起了剥夺世家大族的精神武器的作用。曹操经常称道孙武、孙膑、商鞅、韩非、秦皇、汉武等人,是为了给世家大族所尊奉的儒家圣贤树立对立面。屯田制具有同大地主争夺土地和劳动人手的意义。破格用人主要是针对东汉选士只“论族姓阀阅”,针对垄断选举的名士清议。关中监卖食盐,是为了换得耕牛农具以招怀流民,削弱关中诸将。以后曹操搞租调制,也是与“重豪强兼并之法”相伴颁行的。曹操的政策打击了世家大族,得利的是地主阶级中的较低阶层,客观上对人民也有点好处。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袁绍一方本来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除了地广兵强粮足以外,他还有号召力大这一政治优势,随时可以调动兖豫大族,联络曹操东面南面的割据势力,拉曹操的后腿。袁绍自以为稳操胜算,万无一失,所以临战前夕,居然命令兵士每人携带三尺绳,等着活捉曹操。

对于曹操说来,官渡之战既是一场打垮袁绍主力的军事斗争,更是一场战胜世家大族影响的政治斗争。

曹操“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争取了半年的时间,作了相当的军事部署。但是不利的情况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曹操派刘备去徐州击袁术,刘备占领徐州后却倒戈相向。势力很大的东海豪强昌豨也联络郡县,附和刘备。刘备拥兵数万,与袁绍勾通,成为东翼大敌。许、蔡以南郡县倒向袁绍,连许下官员和军中将领,也纷纷与袁绍通消息。关中诸将中立观望,首鼠两端。同袁绍轻兵袭许之谋相呼应,江东的孙策也想乘机突袭,劫持献帝。汉水流域的刘表答应援助袁绍,他虽然没有出动军队,但是却想方设法策反曹操的地方官员。恰恰这个时候,许下又发生了以车骑将军董承为首的图谋政变巨案。曹操的一个卫士也在官渡兵营中谋杀曹操。

为什么忽然间又出现分崩离析的情况呢?第一,曹操辖区内郡县有兵,大族有兵,他们本来就是半公开的割据势力;第二,袁绍支配了大族的政治动向,他们不倒向曹操而倒向袁绍。

但是局面毕竟比兖州之战时有了很大的不同,经过兖州之战的曹操也更能判断情况,指挥若定。他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双管齐下,交替使用,迅速镇压了以董承为首的政变集团,又利用袁绍多疑少断的弱点,从官渡前线抽身,亲征刘备,打垮了袁绍的一些同盟军,争取了驻在南阳的张绣。他充分利用能为己用而又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把他们派到各地:派投降过来不久的青徐豪强臧霸到徐州去,以稳定东方局势;用钟繇、卫觊镇抚关中,笼络诸将;把一批名士派到他的故乡谯郡作县令,以抗拒袁绍的影响。这样,曹操就逐渐控制了混乱局势,为官渡前线后发制人、出奇制胜的战术创造了条件。

官渡之战,不论是从消灭袁绍主力的意义说来,还是从控制辖区内割据势力的意义说来,都是曹操对世家大族的决定性胜利。

官渡战后几年,形势如风扫残云。袁绍死了,袁绍诸子势力被消灭了,作为袁氏割据后盾的乌桓被制服了,关中问题解决了,北方统一实现了。历史终于证明,以世家大族为其社会基础的袁绍失去了优势,失去了政权;敢于蔑视和打击世家大族的曹操得到了优势,得到了政权。

本文标题: 曹操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次战役:与士族的相爱相杀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286196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
谥号根据逝者生平的作为,大概分成四种:“上谥”、“下谥”、“平谥”、“私谥”。上谥,就是表扬性的谥号:“孝庄文皇后”就是她死后,康熙为她上的谥号。最后一个是私谥,这是社会上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皇帝或者亲戚为他议定的谥号,比如说司马光
标签谥号,音同,孝庄文皇后,黄庭坚,甲骨文
浙江一处8000年前遗址,意外揭开古人防暑方法,比空调还管用
近日,浙江井头山遗址考古现场传来重磅发现,考古队员从古代遗址中找到了8300年前古人们的防暑降温方法,这种防暑降温方法可能比空调还管用。所以8000多年前的气候条件,还有整体生态和如今是大不一样,古人能制作出竹扇和竹席,也就表示他们通过这些
标签井头山遗址,浙江,气温,竹扇,扇面,考古
让历史说话!“日本细菌战资源库”上线,向社会免费开放
9月2日,国家图书馆发布“日本细菌战资源库”、《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汇编》等文献整理成果。今起,数据库面向全社会免费公益使用。 “日本细菌战资源库”以国家图书馆从海外征集的日本细菌战档案为基本素材,对原始文件进行逐页整理标引后建成。网址点击
标签细菌战,日本_历史,国家图书馆
地府为何没给李世民喝孟婆汤,却提前给唐僧喝了?
地府里有一个特殊的规矩,想要再世为人须得踏过奈何桥,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孟婆汤,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地府的惯例,只是,在这种铁律之下还是出现了一个不守规矩之人,此人正是唐王李世民,李世民从地府走过一遭重回凡间后,仍旧存留着以前的记忆,如此说来他根本
标签李世民,孟婆汤,地府,唐僧,奈何桥,崔判官
这名太平军将领不死,曾国藩灭不了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就此改写
在曾国藩辉煌的一生中,平定太平天国是他最为荣耀时刻。可是太平军将领也不吃素的,其中杨秀清就让湘军吃了不少苦头。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尽管杨秀清是烧炭工出身,可他参加太平军后军事才能迅速体现出来。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军高层自乱阵脚,杨
标签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曾国藩,杨秀清,湘军,贼情集要
连金庸也搞错的事儿!真实丐帮势力划分,江湖“五大门”
金庸小说里经常提到“丐帮”,这并非他的杜撰,历史上丐帮确实存在,只不过金庸老说错了,丐帮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分为五大门派。“高家门”的兴起源自后唐高文举,他从小刻苦读书,但家里很穷,进京赶考时连路费、饭钱都没有。因此,当时不少行乞者供奉高文举
标签丐帮,孔子,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