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鄧小平的聲音比較大,一再推辭:“我不行,我不行,我的威望和能力都不行,怕難以勝任,還是讓別人當吧!”鄧小平的態度誠懇而堅決。
編者按:歷史上多少驚濤駭浪,往往涌起於看似平靜的會議桌旁。在中國共產黨90余年的歷史中,已召開過17次黨的代表大會。黨代會召開的時間間隔,從建黨早期大致每年一次,到17年、11年、13年、4年1次,再到黨的十二大後固定為每5年一次,黨代會的地址,從上海、廣州、武漢,到莫斯科、延安,最後到北京--這種時空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從小到大、從幼稚到成熟的光輝歷程。黨代會是黨的發展歷程中標志性的事件。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的前夕,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正在各地熱銷的《黨代會現場:99個歷史深處的細節》(黨建讀物出版社)一書的作者李穎博士,再為我們解密黨代會生動的歷史細節。
細節六:周恩來和劉少奇徹夜商議八大文稿;鄧小平曾婉拒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職
中共八大的整個籌備工作緊張繁忙,但是中央很注意發揚民主,堅持集體領導,走群眾路線。
黨章修改工作是很費力的,大家反復進行認真的討論,字斟句酌。同志們思想上沒有顧慮,暢所欲言,可以提出任何意見,氣氛很活躍。
當時,劉少奇負責起草《政治報告》,周恩來負責起草《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鄧小平負責起草《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他們經常互相提供材料、交流思想。有時碰頭開個小會,有時通電話談個問題,通報點情況。
據劉少奇的秘書劉振德回憶,周恩來的作息時間和劉少奇比較一致,所以經常午夜兩三點鍾以後還打來電話。有一次凌晨兩點多鍾,總理打電話問:“少奇同志還在辦公室嗎?”秘書回答說:“他剛進卧室。”總理知道劉少奇進卧室後有坐在床上繼續看東西的習慣,便對秘書說:“我和富春同志馬上去一下。”秘書立即報告劉少奇,劉少奇說:“就請總理他們到這里(指卧室)來吧。”
周恩來下車後,一邊疾步走着,一邊還借着燈光拿着材料看。上樓梯時,跟在後面的李富春看見總理還那樣專心看手中的材料,便提醒說:“你要看樓梯,不要看文件了。”周恩來回頭朝李富春一笑,說:“沒關系,我的眼睛比你的眼睛還好。”
秘書把周恩來和李富春直接領到劉少奇的卧室。這時,劉少奇正坐在床上看材料。他們沒說半句客套話,周恩來就近坐在劉少奇午休用的躺椅上,李富春坐在放衣服的凳子上,開門見山談問題。
工夫不大,他們談話結束了,先後下到一樓。走在前面的李富春迷了路,這時,周恩來也下來了。李富春回頭一本正經地說:“糟糕,我迷失方向了。”周恩來哈哈大笑,並風趣地說:“今天打破你的常規了,通常這時正是你做夢的時候,來,我做你的向導。”
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鄧小平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彭真、王稼祥、譚震林、譚政、黃克誠、李雪峰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劉瀾濤、楊尚昆、胡喬木任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鄧小平一向做事謹慎。對於這個總書記,開始醞釀的時候,他一直是婉拒的。
劉少奇的秘書劉振德曾回憶說,八大會議期間,有一次政治局常委開碰頭會。他怕劉少奇找他要文件,就坐在會議室門口准備着。常委們里面說話,他都聽得清楚,內容是動員鄧小平出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當時鄧小平的聲音比較大,一再推辭:“我不行,我不行,我的威望和能力都不行,怕難以勝任,還是讓別人當吧!”鄧小平的態度誠懇而堅決。“我們是醫生,書記處是護士,你是護士長,還是我們的助手嘛!”毛澤東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傳到門外。接着是周恩來的聲音:“毛主席比喻得很形象!”毛澤東又補充說:“其實,還是你那個秘書長的差事!”其他幾位常委也幫着動員鄧小平。這時,劉少奇說話了:“主席,我看就這樣定了吧!”“好,定了!”毛澤東一錘定音,其他常委也異口同聲地說:“定了!”鄧小平於是沒有再推辭。
在中央決定鄧小平做總書記時,他曾向毛澤東提出,書記處還是作為政治局的辦事機構,負責對軍隊和國務院的文件呈送。毛澤東不同意,強調書記處是黨中央的辦事機構,什么事都要管,中央的事都由書記處做,發文用中央名義。這實際上是賦予書記處重要責任,也是對鄧小平的信任。在以後書記處的工作中,對承辦軍隊和國務院的文件,一般按照鄧小平的意見轉出去。
書記處成立後第一次開會時,周恩來參加了,鄧小平讓周恩來主持會議,周恩來一再說他不宜主持中央書記處的會議。由於書記處要管黨政軍各方面的工作,面很寬,以後又增補了國務院和軍隊的同志,有李先念和羅瑞卿等。
(黨史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