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講述查辦成克傑案件始末

成克傑多次心悅誠服地說:“中央紀委辦案組做到了對黨負責,對歷史負責,也對我本人負責,我心服口服。”

查辦成克傑案件始末---專訪中央紀委原副部級巡視專員吳振鈞

中共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用一系列舉措向人民群眾和黨員干部傳遞了非常明晰的反腐倡廉信號。人們期望,中國的反腐敗斗爭由此進入新階段。

那么,中國的反腐敗斗爭有着怎樣驚心動魄的歷程和來之不易的經驗,未來走向又將如何?

中央紀委原副部級巡視專員吳振鈞日前向本刊講述了他擔任中央紀委第八紀檢監察室主任時,親身經歷的一起重大反腐敗斗爭---查辦成克傑巨額受賄案。

吳振鈞於1980年進入中央紀委工作,曾擔任中央紀委、監察部副(司)局長,海南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90年代末,他回到北京,擔任中央紀委第八紀檢監察室主任,中央紀委副部級巡視專員,中央紀委、中組部第三巡視組副組長、中央金融巡視組副組長,現任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

30年的紀檢監察經歷,使他得以親身參與改革開放以來的反腐敗斗爭,其中包括80年代初廣東沿海查辦共和國第一起走私案、90年代的成克傑案等。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中央確立了標本兼治的反腐倡廉建設方針,由此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一些情節至今仍令人震撼的大案要案陸續浮出水面。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原主席成克傑案。案發時,成克傑已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當時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涉案職級最高的反腐敗案件。吳振鈞時任成克傑案調查組組長。

在總結這起案件時,吳振鈞着重提到了管理制度和監督的重要性。他說,成克傑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制度建設,特別是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貫徹落實方面,還有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吸取成克傑案的教訓,關鍵在於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約束力的制度和機制,而且要通過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使這套制度付諸實施。

以下為吳振鈞向本刊記者的講述。

老同事和新任務

1999年4月,由於工作需要,我離開了工作8年之久的海南省監察廳,回到闊別多年的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官園大院,調任為中央紀委第八紀檢監察室主任。

中央紀委第八室是1993年合署前由原中央紀委五室和原監察部六司合署組建的。中央紀委八個紀檢監察室的分工,有着特定的安排:一至四室主要分管國家各部委的監督檢查工作;五至八室負責地方省區市的紀檢監察工作,其中八室主要負責聯系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等中南六省。

回到中央紀委八室,我這名老兵很快就進入了角色,適應新情況、接受新任務。那時,八室共32人,兩位副主任,兩位副局級專員,其中局級干部4人、處級干部17人。

中央紀委八室自1998年先後查處了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成克傑案,廣西壯族自治區常委、自治區副主席劉知炳等十多起省部級領導干部的重大案件,涉案人員總計達到7000多人,涉及省部級以上干部27人,為國家挽回了重大經濟損失。

那時,我們長期出差在外,有時節假日包括春節都回不了家。1999年,全室32人共出差3944天,人均127天。2000年,全室出差4640天,人均149天。2001年達到人均218天。我們有20多人受到表彰及立功。

成克傑和劉知炳案後,專案組全體同志榮獲集體一等功,每人有3000元獎金。我們每人拿出1000元通過共青團中央捐贈給北京大學貧困學生。2001年,我們還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

查辦案件是一場始終貫穿着腐敗與反腐敗、調查與反調查的尖銳復雜的斗爭,要戰勝日趨狡猾、詭秘的腐敗分子,既要有無私無畏、敢於斗爭之“勇氣”,更要有講究策略、善於斗爭之“謀略”。成克傑案件的成功查辦,就是在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紀委常委高度重視下,盯住不放的結果。

成克傑特大受賄案是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在尉健行同志的領導下,在祁培文同志的直接指揮下,我們八室調查組全體同志憑着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善於斗爭的智慧成功突破的。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調查組就將成克傑利用職權、伙同情婦李平,通過為他人搞項目、批貸款、升官等形式,受賄4100多萬元、非法牟利1100多萬元的問題全部查清。

對成克傑違紀違法問題立案調查是在1999年。而中央紀委做立案前的初查工作,在1997年就開始了。1997年在查辦廣西貴港市原副市長李某案時,發現一位私企老板涉嫌向成克傑賄送現金問題;1998年,八室的同志曾四下廣西暗訪,了解到成克傑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的一些重要情況,但均因線索過於籠統未能深入。

根據中央紀委領導的指示要求,我們盯住不放,把成克傑作為重點監督注意的對象。1999年1月,中央紀委在查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徐某受賄案時,在押犯原玉林市委書記俞某檢舉揭發:成克傑在擔任自治區政府主席期間,曾兩次向他指令壓價,從貴港糖廠要糖7000噸給他人倒賣的重大問題。

成克傑問題由此案發。

從偵辦倒賣白糖案開始

從1999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決定,由中央紀委對成克傑涉嫌受賄等問題進行審查開始,查辦成克傑一案,大體經歷了調查摸底、控人歸案、重點突破、外圍取證、正面談話等五個階段。

我們專案組每個成員,比如張化為、姚增科等同志,在成克傑案件查辦過程中斗智斗勇、艱難曲折,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我們運用“長期准備、盯住不放”策略,縝密初查,迂回深入,挖出成克傑違紀違法問題的重要線索。

在中央紀委領導同志的明確指示下,對成克傑倒賣白糖問題進行調查。接受命令的調查組開始行動。為了隱蔽行動意圖,調查組精心設計了工作方案,分三步開展工作。

第一步,找貴港糖廠廠長楊某查源頭。調查組以企業廉政調查的名義將楊某從上海請回案發地貴港。通過秘密交談得知,成克傑所要的白糖是由一個叫程某的女人出面,與糖廠簽訂虛假合同就地倒賣的,此舉至少牟利300萬元。但並不清楚程某與成克傑是什么關系。

第二步,找程某深追內幕。調查組幾經周折找到了程某,她繞來繞去就是不談“成主任”,苦口婆心的談話沒有收效,調查組東移廣東,通過異地談話,將其突破。據程某交代,倒賣白糖系成克傑情婦所為,她只是從中拿點佣金。李平由此浮出水面。

第三步,多方談話查內幕。經過進一步的調查,得知成克傑伙同李平斂財的主要勾結對象是廣西銀興公司總經理周坤。從查清倒賣白糖的問題,到發現成克傑涉嫌收受巨額賄賂問題,一步步,一層層地揭開了成克傑腐敗的面紗。

關鍵人物控制歸案

當案情明朗後,對於重要的涉案人,必須及時果斷地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做好涉案人的到案工作,是成功查處案件的先決條件。

鑒於李平早已躲逃境外,周坤雖在境內但過早控制會打草驚蛇,不利於李平歸案,根據中央紀委領導部署,調查組確定了“利用一個(指程某),控制一個(指周坤),牽住一個(指李平),穩住一個(指成克傑)”的控人歸案方案。

第一步,利用程某,控制李平。調查人員行動,盡管煞費苦心,設法隱秘,還是引起了心里發虛的成克傑的察覺和猜疑,坐卧不安的他要求李平“趕快跑,越遠越好”。李平隨即攜巨款出逃香港,辦案工作一度陷入進退兩難、望“港”興嘆的困境。根據中央紀委領導指示精神,利用程某獲取了李平的一些信息,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將李平從香港引到澳門,又從澳門帶到珠海,一步一步將其控制歸案。

第二步,嚴密布控,及時使周坤到案。在做李平歸案工作的同時,為防止周坤外逃,調查組對其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請自治區政府向周坤宣布對銀興公司進行年度審計,要求周積極配合,不要外出。辦案人員則隱蔽幕後,靜觀其變。

周坤朦朧地意識到“來者不善”,表面上對審計人員恭恭敬敬,背地卻用金蟬脫殼之計伺機出逃。他一方面大張聲勢,按正常渠道向自治區政府遞交公出香港的申請報告;一方面,又把同樣的報告交給早已被買通的內線,辦好赴港手續。就在周坤登上飛機欲出逃之時,我們獲知這一緊急情況,以審計未果為由,讓周坤外逃的企圖未能得逞。

從此,周坤一天到晚保鏢不離身,高度戒備。李平到案後,控制周坤迫在眉睫。為避免發生意外,我們安排了一位與周坤關系要好的機關干部給其“通風報信”。向來狂妄自負的周坤做夢都沒想到,他到約會地點後,面對的是辦案人員。關鍵涉案人歸案,初戰告捷。

如何打開“總開關”

下一步就是運用“剛柔相濟,政策攻心”策略,突破李平、周坤,打開成克傑案件的總開關。

在查辦案件的全過程中,面對面審問涉案對象,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沒有涉案對象的突破,就難有整個案件的突破,因而談話策略可稱作“辦案中的高科技”。

做李平、周坤的到案工作只是手段,突破李平、周坤的口供,弄清成克傑搞錢權交易的內幕才是目的。李平、周坤到案後,我們按照“先取中間(指周坤、李平),再抓兩頭(指其他涉案人員和成傑克)”的思路,經過精心籌謀,分別與這兩個案件關鍵人物進行談話,展開了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和耐心的較量。

對於驚恐不定、剛到案的李平,我們做了一個避而不見的“冷處理”。讓她摸不着頭腦,感到心里沒底。面對我們的“冷”,李平反倒“熱”了起來,懇求面見辦案人員。我們趁熱打鐵,像剝竹筍一樣分五步展開了工作。

第一步,運用模糊語言,突破關於與成克傑兩性關系問題的口供。李平為了表現配合調查的誠意,交代了她認為瞞不了、躲不過、講了也無所謂的她與成克傑的“生活作風”問題,即與成克傑長期非法姘居、並多次商定結婚的詳細過程。上述交代對李平來說是投石問路,但對認定成克傑伙同李平的違法犯罪問題來說則是一個要件。

第二步,出示初查證據,突破關於伙同成克傑做生意非法牟利問題的口供。調查組成員適時將有關倒賣白糖的證據拋出。李平感到辦案人員手里有“貨”,很快交代了她與成克傑強行干預,倒賣白糖、化肥等非法獲利1000萬元的具體事實。

第三步,宣傳坦白從寬政策,突破關於伙同成克傑通過幫他人要項目、搞資金收受巨額賄賂問題的口供。經過進一步詢問,李平交代了她通過成克傑幫周坤等人先後搞過八大項目。當我們深追詳情時,李平馬上恐慌起來,交代問題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經過反復交待政策,李平交代了通過搞項目收取4000余萬元好處費的事實真相。

第四步,打消保成克傑的心理,突破關於成克傑通過賣官等形式直接收受賄賂問題的口供。展開進一步詢問後,李平的態度急轉直下,針對李平想保自己又不忍心徹底出賣成克傑的矛盾心理,我們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李平又交代了成克傑通過賣官等形式收受35人共計200多萬元現金的問題。

第五步,刨根問底,突破關於與成克傑共同犯罪主觀故意問題的口供。針對李平通過成克傑用各種方式非法聚斂的4100多萬元的錢財,是李平個人所有,還是與成克傑共有?李平一直含糊其辭,未作出明確回答,這一點恰恰是定性定案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進一步深挖成李二人違紀違法的主觀故意,弄清成克傑為這筆贓款究竟是負“濫用職權為情婦謀利”的紀律責任,還是負“伙同情婦謀取錢財”的法律責任。

經過進一步詢問李平,我們掌握了從事前共謀,到作案手段合謀,再到贓款支配等多方面認定這4100余萬元系成克傑與李平共有的口供,取得了在主觀故意方面他們共同密謀的扎實的證據,為日後防止成克傑的狡辯抵賴,追究其法律責任奠定了堅實基礎。

智力攻心突破周坤

李平的供述,等於打開了成克傑案件的總開關。但只有突破周坤,才能進一步掌握成克傑巨額受賄問題的罪證。周坤是數十名涉案人員中僅次於李平的二號人物。

突破周坤我們經歷了“從柔到剛”再“從剛到柔”的曲折過程。談話之初,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示之以據,但日復一日,周復一周,周坤都無動於衷,拒不交代實質性的問題。

經反復研究周坤的反調查心理,我們調整了談話策略:一是從正面詢問轉向迂回側擊。一段時間內,我們中止與周坤的談話,組織力量分赴香港、南寧,下“笨功夫”調查周坤本人的違紀違法問題,掌握了周在境內外以虛領獎金、回扣等形式貪污公款300余萬元的罪證。這便迫使周坤必須在如實交代問題與拒不交代問題、保自己與保成克傑之間作出選擇。

二是從強攻轉向智取。針對周坤閱歷豐富、喜歡讀書、性格狂傲的特點,辦案人員把話題轉向周坤感興趣的企業管理、建築設計、家庭婚姻等方面,“只交流,不交鋒”使對抗關系變成對話關系,用知識和人格力量瓦解其意志。

辦案人員還特意從書店購買法律書籍讓周坤閱讀,並請他非常信任的一位法律專家做思想工作,使其對法律規定的寬大政策確信不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50多天的斗智、斗勇、斗耐心,自稱“廣西不下蛋的鐵公雞”的周坤,終於放棄抵抗,交代了他與成克傑、李平之間一筆筆骯臟的權錢交易。

隨着李平、周坤的交代,成克傑的腐敗面目開始全面暴露。查案工作也由此變被動為主動,有了兩塊立於不敗的基石。但如果離開大量相關人證、物證、書證支持,成克傑的違紀違法問題要么難以認定,要么基礎脆弱。為此,辦案人員一方面組織力量對35名涉案人進行“雙規”談話,突破涉案問題的口供;另一方面調查收集有關知情人的證言和相關書證。

最終我們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策略,突破35名涉案人,全面掌握成克傑違紀違法問題的證據。

經過堅持不懈的艱苦努力,辦案人員終於將成克傑違紀違法在時間上涉及七八年,在地域上涉及境內外,在情節上涉及150余人的全部證據獲取,並形成環環相扣、相互印證、全面真實反映成克傑權錢交易過程的“證據鏈”。

給成克傑打的“五張牌”

整個案件的最後環節,就是運用“證據圍城,以柔克剛”策略,步步深入,層層剝脫,促使成克傑全面交代問題。

經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內審外查工作,我們掌握了行賄方面的全部證據,並有了作為共同受賄人李平的交代,後面就如何與成克傑談話,促使其全面交代問題,就成為關系到案件成敗最後一場“背水之戰”。

針對成克傑身份、性格、年齡、興趣、反調查心理等方面的特點,在與其談話中,我們總體上采取了“用足氣勢,先易後難,證據圍城,以柔克剛”的策略。用形象語言講的就是打五張牌。

一是懾之以威,打“氣勢牌”。針對成克傑自恃位高權重狂傲自大的特點,發揮政策、法紀的威懾作用,在氣勢上占據主動。談話之初,成克傑多次聲稱:“我這個委員長能任勞不能任怨,誰要搞得我不舒服走着瞧!”由此我們意識到,要使成克傑交代問題,必須打掉其仰着脖子看天的官架子,使其進入受審查的角色。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成克傑逐漸丟掉僥幸過關的幻想,端正態度,開口交代問題。

二是曉之以理,打“政策牌”。針對成克傑只要能得到從寬處理就不與組織討價還價的心理,通過講政治、講政策,使其從悔恨、恐慌的情緒中走出來,爭取走從寬的道路,對組織審查從死頂硬抗逐步轉向配合。

三是動之以情,打“李平牌”。針對成克傑“怨恨、報復李平”的心理,我們設法恢復、強化他對李平的感情,使其勇於面對現實,承擔法紀責任。通過適時適度地打“李平牌”使成克傑端正態度,承認了伙同李平違紀違法的事實。

四是服之以誠,打“信任牌”。針對成克傑潛意識中“紀委辦案就是用牌子壓人”的心理,我們特意與成談論音樂、書法、鐵路等他所喜愛的話題,談論他在廣西建橋修路、發展鄉鎮企業的政績,用知識和人格的力量轉變了他對紀檢干部的偏見。成克傑曾多次說:原以為你們要用車輪戰熬我,用苦肉計整我,沒想到你們這樣通情達理,有識有膽。

五是示之以據,打“證據牌”。即用足、用好、用活調查所獲取的大量人證、書證,營造一個只有老實交代問題而無逃避退路的“證據圍城”。成克傑的身份決定着他不可能像一般涉案人員那樣輕易開口交代問題。為此,我們每詢問一個問題,都注意吃透案情,充分發揮證據的效力,使成克傑感到詢問他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板上釘釘,不錯不冒。他多次心悅誠服地說:“中央紀委辦案組做到了對黨負責,對歷史負責,也對我本人負責,我心服口服。”

由於策略正確,方法得當,我們用較短的時間,就順利完成了與成克傑的談話、全面核對證據的任務,走完了案件查辦一百步里最為關鍵的一步。在鐵的事實面前,成克傑交代了自己伙同李平受賄數千萬元的嚴重問題。

成克傑案警示了什么

不受約束的權力,是產生腐敗的溫床。成克傑違紀違法的事實告誡我們,建立和完善對黨員領導干部有效的管理與監督機制,對於預防和治理腐敗至關重要。作為組織,不僅要嚴把干部選拔任用關,還必須切實加強對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對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要從“八小時”之內延伸到“八小時”之外,從“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要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形成黨內黨外、自上而下的監督網絡,切實做到見微知著、防止小節變大懲。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頒布了許多黨紀政紀條規,相關法律也逐步完善,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成克傑的腐化墮落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單位黨組織和領導者治黨不嚴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它警示我們,落實好從嚴治黨的方針,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從嚴治黨中,首先要治理好領導班子和一把手的監督。大量事實說明,把從嚴治理領導干部這個關鍵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在下級、在基層、在群眾中有說服力,才能把從嚴治黨的各項工作做好。

成克傑違規批土地、要貸款、批建設工程項目,從中收受巨額賄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督制度不到位,權力被濫用。成克傑主持自治區政府工作多年,擔任黨組書記卻沒開過幾次黨組會議,他眼中沒有黨組織,根本不把民主集中制當回事。

成克傑之所以從一名高級領導干部墮落成為典型的腐敗分子,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領導班子內部組織生活不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則沒有認真落實,對高層干部疏於教育、疏於管理、疏於監督是導致成克傑蛻化變質的重要原因。

它暴露了我們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同時也給我們以深刻警示:對腐敗分子嚴懲是必要的,但從拒腐防變的角度,必須高度重視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成克傑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當時黨內腐敗向縱深發展的前兆。據統計,僅2000年一年,就有17名省部級領導干部受到處分。成克傑等大案要案的查處,既說明中國共產黨反腐敗斗爭的決心和力度不斷加大,同時也說明反腐敗斗爭之路任重道遠。

本文標題: 親歷者講述查辦成克傑案件始末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1925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蘇俄征糧太過分引發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動
蘇俄用軍事辦法征集糧食和農產品。可是,在這項法令的貫徹落實過程中卻出現了偏激和過火的行為,征糧隊常常無視農民們的懇求強行將農民們的種子糧和最基本的口糧也征集了上來。在1917年十月革命中喀琅施塔得水兵曾經是布爾什維克黨賴以贏得起義勝利的重要
标签
聽聞林彪墜機後張春橋說了些什么?
在別人都緊張、沉重的情況下,張春橋卻顯得特別高興,他意味深長地對坐在一起的李作鵬、邱會作說:“你們愁眉不展作什么?這是你們甩了一個包袱,你們解放了!”當然,當北戴河出現林彪警衛參謀李文普被打傷,林彪等人向機場落荒而逃的突發情況後,周恩來及時
标签張春橋,林彪,中國近代史,歷史,周恩來,毛澤東
蔣介石緣何與蘇聯代表鮑羅廷徹底決裂
國民黨在武漢召開二屆三中全會,蔣介石沒有參加。會議通過了鮑羅廷贊成的主張,對蔣介石的權力進行限制,蔣的國民黨中央常會主席職被免,只保留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實職。這也把蔣介石逼上絕路。孫中山過世後,國民黨的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各種力量重新組
标签鮑羅廷,國民政府,蔣介石日記,蔣介石,中國近代史,歷史
病毒、病菌與世界歷史
先是廣東而後後肆虐全球的非典型肺炎爆發以來,專家們都竭盡全力去尋找這一致命傳染病的起因。世界衛生組織剛剛宣布,發病的病毒可能來自於動物,特別是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家畜或家禽。其中最具獨創性的觀點,是他對病菌與病毒與世界歷史發展關系的研究。少部分
标签傳染病
余英時:辛亥後許多人還在等真命天子
一直到20世紀,多少人都相信天命所歸。朝代替換的心理習慣不容易一下子改變。老百姓常常希望有一個秩序:有一個朝廷,朝廷上面有一個天子壓得住。這樣大家才有安全感。史學大家余英時先生認為辛亥革命是晚清政府不願改革的結果。時代周報:1911年發生辛
标签孫中山,中國近代史,余英時,共和時代,社會改革,社會觀念
蔣介石日記解密其1961年為何罷免葉公超
1961 年,台灣奮力阻止蒙古入聯合國大會未果,引發台灣政壇的劇烈震動。其後不久,時任“駐美大使”的葉公超,“驟然”遭貶。1958 年調任“駐美國全權大使”,1961 年11 月被蔣介石免職。通過梳理1961 年《蔣介石日記》中有關記述,或
标签葉公超,蔣介石,日記,中國近代史,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