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蔣介石“密令”張學良單挑前蘇聯內幕

想施展的張學良拿蘇聯開刀

中東鐵路是沙俄在我國東北地區修的一條鐵路,1903年修成,西起滿洲里,中經哈爾濱,東到綏芬河;從哈爾濱經沈陽,南到大連,形如“丁”字。並連結俄境內的赤塔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後來控制權掌握在蘇聯手里。1929年,張學良下令收回中東鐵路沿線的電話權,蘇聯予以默認,但蘇聯駐沈陽領事庫茲涅佐夫就此事向張學良提出抗議,要求償還百萬元安裝費。4月,蘇聯在談判中做出讓步,允許華人擔任中東鐵路管理局商務、機務、車務、總務、會計、進款等6處處長,但要求中國方面承認中東路蘇聯工會。張學良由此認為蘇聯態度軟弱,不久即收回中東鐵路哈爾濱氣象觀測站,蘇聯亦予以默認。

5月27日,經哈爾濱特區行政長官張景惠批准,特區警務處以“蘇聯將在哈爾濱領事館召開遠東黨員大會”為由,搜查了蘇聯領事館,在地下室逮捕了39人,同時搜出並扣押了大批文件。被捕人員中,除有蘇聯駐沈陽總領事庫茲涅佐夫外,多數是中東路的重要職員和各聯合會、局的經理或委員。特區警務處同時封閉了蘇聯職工會,並強迫中東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事件發生後,蘇方提出嚴重抗議,並要求釋放被捕人員。張學良拒不放人,態度強硬。這就是“中東路五二七事件”,成為中東路事件的開端。

當時,蘇聯和日本在東北都占有特殊權益,但蘇聯不像日本那樣在東北駐有軍隊。日本明目張膽地把東北視為自己的保護地,公開插足和干預東北事務,蘇聯對東北安全的威脅遠沒有日本那樣大。而僅僅一年前,張作霖剛剛被日本關東軍炸死於皇姑屯。為了避免東北孤懸關外,淪為朝鮮第二,張學良冒着巨大壓力,毅然選擇了易幟一途,就是要使東北和關內聯成一氣,以全國之力來抵制日本。可見張學良深知日本的威脅遠甚於蘇聯,然而他選擇向蘇聯開刀,頗令人們疑惑。

根據歷史學家楊奎松最新的研究成果,沒有證據顯示搜查蘇聯領事館行動是受蔣介石的主使和密令。用張學良晚年自己的話來說,他所以會去挑戰蘇聯,是因為“那時,我不自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要想把東北的地位提高”。

由於南京國民政府早已與蘇聯斷交,這時又屢有情報顯示有反蔣傾向的馮玉祥與蘇聯暗中勾結,而蘇聯的勢力在北滿地區又頗為活躍,這種情況無疑極易引起南京方面的猜忌。因此,趁着南京政府推行收回帝國主義在華權益的“改訂新約運動”之機,對蘇聯發難,就成了張學良向南京表明自身立場的一種極好的選擇。當時,蘇聯在國際上較為孤立,這自然也促成了張“不自量力”地看輕蘇聯,因而敢於動武的心理。

張學良強收中東鐵路

進入6月,蘇聯一方面在其國內找借口拘押華僑華商施以報復,同時,在中蘇邊境蘇聯一側頻繁調動軍隊,而中東鐵路蘇方員工亦以罷工等形式向東北當局表示抗議。張學良派兵增防邊界地區。蔣介石決定以強硬態度對付蘇聯。不過兩人態度有所不同,張學良想的是讓蘇聯遵守1924年簽訂的協議,蔣介石想的是索性收回中東鐵路全權,大不了和蘇聯絕交。

為了統一思想,7月6日,張學良專程赴北平,與蔣介石商議中東鐵路問題。蔣介石態度很清楚:“收回中東路權,以防止蘇俄赤化東省。”他強調,中蘇事實上已經斷交,故不必怕與蘇聯絕交,且以蘇聯在國際上的地位,亦不必擔心中蘇開戰。縱使萬一中蘇開戰,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萬,撥幾百萬元軍費不成問題。由於蔣介石的極力推動,張學良最終同意了收回中東路管理權,驅逐所有蘇籍管理人員,之後爭取收回整個中東路的方針。7月10日,張學良下達命令給哈爾濱特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強行收回中東路權。

接到張學良電報的當天,哈爾濱特區警務處依據長官公署令,以中東鐵路各職工會以及蘇聯遠東貿易局、煤油局、商船聯合會等蘇駐哈機關宣傳赤化為由,一律解散或予以查封。當日傍晚,特警處更進一步將蘇聯駐哈爾濱代理領事及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等59名蘇方人員驅逐出境。張學良則於滿洲里一帶,增兵5個旅,嚴為防范。

中蘇徹底斷交,中蘇邊境軍隊集結

中東路事件發生,蘇方迅速做出反應。13日,蘇聯照會國民政府,聲明願意和平談判解決中東路問題,要求中國政府撤銷對中東鐵路所下的命令並釋放蘇聯人員。同時警告國民政府,蘇聯政府將在三日內等候中國政府做出答復。

收到蘇聯政府的照會後,蔣介石除了電示在北戴河避暑的張學良“本原定方針,妥慎處理,持以鎮靜”以外,對蘇方的威脅並不以為意。他甚至不願與蘇聯就此交涉。南京政府其他要員,如鐵道部長孫科、立法院長胡漢民等,亦相繼出面發表談話,聲稱蘇方照會實為恫嚇,不足為慮。最終,蔣介石拒絕了蘇方的要求。

早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對蘇聯絕交,由於東北地區當時在奉系控制下,屬南京政府統轄范圍之外,所以蘇聯在東北的領事館得以暫時保存,東北易幟後這些領事館也沒有撤走,因此,雙方雖然斷交,但不是沒有聯系。17日,蘇聯宣布召回在華全體外交官、領事及商務代表;召回政府任命之中東路全體職員;停止中蘇間全部鐵路交通;命令駐蘇中國外交官、領事即時離開蘇聯國境。中國駐蘇聯使領館人員亦隨後經芬蘭轉去歐洲歸國。中蘇兩國自此徹底斷絕了一切外交關系。與此同時,蘇聯政府決定,采取必要的軍事行動,開始在中蘇邊境集結軍隊。

黑瞎子島被蘇軍占領

1929年7月19日晚,蘇軍在綏芬河一帶向中方守軍開火,並扣留行駛在黑龍江上的中國船只。蔣介石還是不相信蘇聯會開戰,一面堅持對蘇采取強硬態度,一面則要求東北方面退避三舍,力避沖突,其基本策略就是希望通過外交手段,推動在美英等國主導下的非戰公約組織和國際聯盟出面,不戰而達成脅迫蘇聯讓步提升南京正統地位的目的。

8月6日,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為配合蘇聯阿穆爾河(黑龍江)艦隊對中國軍隊作戰,組建遠東特別集團軍,重新起用熟悉中國情況、曾擔任國共合作時期廣東政府軍事顧問的布留赫爾(在中國時化名為加倫將軍)為集團軍司令官,司令部設在哈巴羅夫斯克(伯力)。8月13日,蘇聯兩艘兵艦侵入黑龍江省綏東縣境。從此,中蘇邊境沖突不斷發生。8月15日,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動員東北軍6萬人,組成“防俄軍”。

8、9月間,德國出面調停,但沒成功,蘇軍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邊境的軍事示威行動。10月初哈爾濱特區高等法院開審蘇聯領事館案,更使蘇方把過去單純的示威行動,變成了相當規模的武裝入侵。10月12日,著名的同江戰役爆發。蘇軍出動飛機25架、軍艦10艘、機關炮車40余輛,後又增派騎兵約800余名、步兵3000余名,向同江中國守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中方海軍江防艦隊頑強抵抗後幾近全軍覆沒,江平、江安、江泰、利捷、東乙等5艦被擊沉,利綏艦受重傷逃回富錦。同時團以下軍官17人戰死,士兵傷亡約700余名。戰至午後3 時,蘇軍奪取了同江縣城,黑瞎子島也在此役中被蘇軍占領,中方守軍被迫退守富錦。

10月14日,東北軍為把同江至富錦的河道封鎖,先後把6只拖船、2只商船和2艘軍艦沉入江底。30日晨8時,蘇軍飛機10余架飛抵富錦上空,向東北軍進行轟炸,東北軍雖然做了還擊,但損失嚴重,不得不退卻。31日上午10時,蘇軍集中軍艦7艘,飛機9架,步騎兵3000余人,各種炮80余門,全力進攻富錦,經激戰,於當日晚6時占據富錦。

11月中旬,東路蘇軍深入百余里,打下了密山縣,並進至佳木斯以北牡丹江以東地區。

西線東北軍受蘇軍打擊更慘

相比較東線戰事,西線戰事更為慘烈一些。滿洲里位於中東鐵路最西端,是通往蘇聯和外蒙的必經之地。11月7日,蘇軍開始轟炸和圍攻滿洲里。東北軍第15旅英勇還擊,堅守陣地。11月17日晨,蘇軍在遠東集團軍司令官布留赫爾指揮下,以一個師以上的兵力,大炮60門、飛機20余架,並配以坦克、裝甲汽車等現代武器,大舉進攻滿洲里以東的扎賚諾爾。與此同時,蘇軍進襲扎賚諾爾以東的嵯崗站,以阻斷東北軍的後援。東北軍第17旅拼死抵御,與蘇軍激戰兩晝夜,傷亡2000余人,旅長韓光弟、團長林選青陣亡,團長張季英重傷後自殺,另一團長何雙奇率余部1200余人突圍退出。19日,蘇軍占領扎賚諾爾。

扎賚諾爾戰役打響後,滿洲里的第15旅企圖突圍東援第17旅,但未成功。不久,攻占扎賚諾爾的蘇軍轉向西進,第15旅陷入重重包圍之中。第15旅拼死抗爭,傷亡日增,在孤立無援、彈盡糧絕之時,向南突圍,復遭蘇軍堵截,結果以失敗告終。此役,副旅長魏長林陣亡,旅長梁忠甲以下8431人被俘。

蘇軍在取得扎賚諾爾和滿洲里戰役勝利後,曾威逼駐守在海拉爾一帶的東北軍步兵第1旅和騎兵第3旅放下武器,但遭到拒絕。於是,蘇軍特別組建了搭乘裝甲列車的快速集群。11月25日,蘇軍占領海拉爾。

這邊東北軍備受蘇軍打擊。而曾經許諾出兵10萬的蔣介石遭遇張發奎、俞作柏、李明瑞、唐生智乃至馮玉祥等部聯合反蔣的巨大壓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除了推動國民政府撥款200萬元外,對張學良啥忙也沒幫上。並且,蔣還不得不向張學良索要重炮營以為奧援。

中蘇之戰,為“九 一八”事變提供了條件

損兵、折將、失地的張學良此時已顧不得蔣介石要求他不屈不撓、忍辱負重的命令。11月26日,張學良聯絡蘇聯代理外交人民委員長李維諾夫,要求就中東路事件舉行談判。隨後,東北當局派代表與蘇方代表在伯力會談,於12月簽訂了《伯力協定》, 中東路恢復中蘇沖突前狀態,蘇方停止軍事行動,中東路恢復“中蘇共管”運營。也就是從這時起,蘇軍霸着黑瞎子島再沒撤軍。

中東路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其實不是打了勝仗的蘇聯,而是跟事件關系不大的日本。有着飛機、坦克、軍艦的30萬東北軍號稱勁旅,但在與蘇軍的作戰中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了日本。日本在中東路事件發生後,借口保護僑民,乘機增兵長春等地;在沈陽、長春進行攻城演習。在中蘇交戰的前沿派出軍事觀察組,全面了解兩國軍隊情況,做出戰略評估。中蘇之戰,客觀上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提供了條件。

“九一八”事變後,1935年3月23日,蘇聯同日本和偽“滿洲國”簽訂買賣中東路的協定,獲日幣1億4000萬元。1945年8月14日,根據《雅爾塔協定》,國民黨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和四項協定,規定將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合並成中國長春鐵路,由兩國共同經營,以30年為期,期滿無償歸還中國。1952年12月31日,蘇聯政府將中東路的一切權力及全部財產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本文標題: 受蔣介石“密令”張學良單挑前蘇聯內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1849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戴笠掌管的“忠義救國軍”來龍去脈
所謂“忠義救國軍”,在全國可以說男女老幼皆知,許多人也是從現代京劇《沙家浜》里得知“忠義救國軍”一詞的。在這里,筆者試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的角度談談“忠義救國軍”的由來。爾後,當“忠義救國軍”重新回到淪陷區活動時,許多人又與之接上關系。戴笠
标签忠義救國軍,戴笠,中國近代史,抗日戰爭,歷史,蔣介石
晚清慈善生態與官場勾結充滿功利與機巧
慈善既是官方借以管控民間的重要手段,又是民間借以打通官方關節的重要途徑。日本學者夫馬進通過大量的史料分析與實證研究,得出結論說:在雍正以後,善堂開始走向官營,而善舉又開始趨向徭役。該書的第34、35回,記述王慕善、申大先生、閻二先生、何師爺
标签慈善,晚清,胡雪岩,師爺
1999年大地震催生出台灣“新校園運動”
民間推動政府倡導及各界廣泛參與的“新校園運動”,是台灣震後校舍重建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且飛得更高,已遠遠超出了校舍重建與更新的范疇,體現了台灣社會與官方對教育體制與觀念的深刻反思。新校園運動成果之一:台中市仁美國民小學剪影。1999年9月2
标签地震,校園推廣
中國人是怎么過上雙休日的?
課題組認為多數人肯定會選擇“增加一天工資”,但結果出乎他們的意料:80%以上的人選擇了“增加一天休息”。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人員告訴他,聯合國實行雙休制,周六、周日休息,周五下午一般不安排會議,不提供會場和同聲傳譯服務。他開始想在中國推
标签綜合計算工時制,雙休日,經濟,天工
希特勒郁郁不得志:曾一度靠賣畫度日
1907和1908年,他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只好在維也納街頭靠畫畫度日。也是在這里,他學會了用少數人的恐怖行為威嚇沉默、溫順的大多數。這個年輕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不過,就這個龐大帝國自身來說,內部種族紛爭、猶太人問題等已讓其衰亡征兆
标签維也納,希特勒,奧地利帝國,維也納咖啡,猶太民族
江青借“批《水滸》”打擊鄧小平周恩來
毛澤東的表態,使江青等人囂張的氣焰得以遏制。江青想利用評《水滸傳》達到打擊鄧小平和周恩來的陰謀,就這樣夭折了。《水滸》是毛澤東較為欣賞的古典小說之一,他對《水滸》點評頗多。《水滸》的主角,是第三任領導人宋江。毛澤東批示“同意”。8月28日,
标签鄧小平主席,鄧小平,水滸,江青,中國近代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