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郁郁不得志:曾一度靠賣畫度日

1907和1908年,他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只好在維也納街頭靠畫畫度日。也是在這里,他學會了用少數人的恐怖行為威嚇沉默、溫順的大多數。這個年輕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逃亡的革命者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默默無聞的‘藝術家’希特勒,年輕的工人鐵托,知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1913年,這些人竟同時生活在一個城市——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英國廣播公司4台日前的這個披露讓不少觀眾和讀者感嘆世界之小。有學者形容,1913年的維也納雖不能說是一個“大熔爐”,卻是有自身特點的文化“濃湯”,吸引帝國各地的野心人士。不過,就這個龐大帝國自身來說,內部種族紛爭、猶太人問題等已讓其衰亡征兆顯露無遺。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奧地利著名作家卡爾·克勞斯曾有一句名言——“世界毀滅的實驗室”,形容的就是帝國治下的奧地利。不過,那時的維也納更應該被稱作“重鑄世界的實驗室”。

鶯歌燕舞的維也納

奧地利作曲家老施特勞斯1848年的作品《拉德茨基進行曲》,歌頌帝國一位將軍的豐功偉績,並成為帝國權威的象征。這是奧匈帝國最流行的曲子,也是享譽世界的名作。有一部蜚聲文壇的歷史小說,也叫《拉德茨基進行曲》,是德語猶太作家約瑟夫·羅思的代表作。這名奧匈帝國的臣民通過小說講述奧匈帝國的命運:作為對約瑟夫皇帝救命恩人的孫子,軍官羅塔中尉駐扎在帝國的邊境小鎮,鎮里住着德國人、奧地利人、匈牙利人、捷克人、俄國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波蘭人,在這些不同的種族之間,在末日將近、陰影籠罩的多元文化帝國里,羅塔中尉發現自己陷入一片迷茫的“沼澤”。

羅塔迷茫了,但1913年的帝國首都沒有這么多感傷,因為維也納一直是歡樂的海洋,輝煌的場面在每年一度的哈布斯堡宮廷舞會上得到體現。老施特勞斯發明了華爾茲,小施特勞斯創作了“藍色多瑙河”這個華爾茲、交響樂合二為一的名曲。美麗的音樂把帝國各個

民族聯系在一起,大家都能從音樂中找到本民族的旋律。

1913年,奧地利人已習慣了霍夫堡宮的約瑟夫皇帝,他已經83歲,這位看起來要“永生”的老人統治龐大的帝國已有65年。大家也習慣了華爾茲的調子,那時候的維也納一個晚上就能舉辦50場舞會,參加舞會的人們特意戴上面具,貴族、軍官、紈絝子弟,包括洗衣女工在內的平民,都可以一起破例共舞。悠然的華爾茲舞曲中,素不相識的人們相擁而舞,具有民主效果的華爾茲使得森嚴的社會等級得到那么片刻的放松。

矛盾交織的大帝國

奧匈帝國前身是奧地利帝國,版圖包括現在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等國以及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的一些地區,民族構成因此極為復雜。1866年普奧戰爭結束後,奧地利與前屬國匈牙利組成二元君主國。

1913年,擁有5000萬人口的奧匈帝國的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帝國的經濟表面看還不錯,社會迅速現代化,經濟在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動下,前景讓人樂觀。而以猶太人為主的企業主階層因獲得相當寬容的發展空間,帶來當時令人驚訝的增長率。維也納環城大道的擴建就是增長的象征,大道兩側矗立着猶太銀行世家的宮殿,如埃普斯坦和托德斯科家族的豪華宅邸,足以印證猶太企業家的成功。

如同長壽的老皇帝的不幸人生一樣——弟弟、墨西哥皇帝馬克西米連被處死,最小的妹妹死於火災,唯一的皇子自殺,皇後即美麗的茜茜公主,變相拒絕履行皇後職責,常年在歐洲旅游,未料於1898年被刺殺——帝國經濟的發展無法讓人忽略其內部復雜而眾多的民族、地區矛盾相伴而生的。在矛盾重重之中,經濟得到意想不到的發展,同時刺激着民族分離主義的強大力量萌生,以及反猶太主義的漸強漸盛。

帝國內部各民族團體不僅因黨派之爭,而且因地區差異而彼此難以相容。1913年前後的奧匈帝國,充滿各種矛盾,在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有奧地利德意志人與匈牙利部分的匈牙利人的矛盾;在奧地利部分,有德意志人與捷克人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紛爭;在匈牙利部分,又有匈牙利人和各少數民族的分歧。帝國采用懷柔和軍事管制在內的各種政策,結果一無成效。

帝國的軍隊曾被當作一個超民族組織,軍官團由離開本民族地區的軍官組成,以德語為統一語言。1881年,新任總參謀長為提高動員速度,不惜冒軍隊“地區化”的風險,而代價是復雜的內部管理和士兵缺少效忠國家的精神。到1913年,不僅帝國居民講數十種語言,軍隊官員除德語外,還需用其他11種語言下達命令,每一種語言都有國歌的官方翻譯。但互相沖突的民族主義集團卻在排猶問題上態度一致。盡管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們歷來對猶太人友善,但多民族帝國里民族主義呼聲已經甚囂塵上。

猶太人與希特勒

1913年,維也納200萬人口中猶太人約占1/10,比西歐任何一個首都的猶太人都多。除了財富,猶太人也是維也納藝術、文化的贊助者,猶太知識分子決定性地影響了帝國的文學、藝術和科學。那個時期維也納一度出現174個報紙編輯位置中有123個被猶太人占據的情形。這里的猶太名人也很多,弗洛伊德居住在維也納伯格大街19號第5公寓,而住在他對面6號公寓的,是猶太復國運動的倡導者赫茨爾。

除了猶太人,在這個讓眾多人經歷身份危機的帝國,一直是弱勢群體的婦女們也活躍起來,尋求自身解放。盡管投身婦女運動的原因各不相同,她們都以一種宗教熱忱獻身於事業中。

著名的維也納咖啡屋更是激盪着“火花”。文學家在此寫出名篇巨著,藝術家尋找靈感,哲學家傳播思想,建築家交流如何“重建世界”,革命家來這里流亡、交友。像托洛茨基,從1907年起就在維也納,一直待到1914年。1913年,斯大林來維也納同托洛茨基會面,在那里待了一個月,寫出《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還有後來成為南斯拉夫領導人的鐵托,當時在南維也納新城的戴姆勒汽車廠工作。

在外人眼中,維也納的生活是愜意的,但有一個年輕人卻郁郁不得志。1907和1908年,他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只好在維也納街頭靠畫畫度日。他覺得維也納根本不是德意志人的城市,到處都是斯拉夫人、波希米亞人以及猶太人。他在維也納閱讀了大量反猶文學作品,開始把猶太人視作貧窮、犯罪、色情行為的淵藪。也是在這里,他學會了用少數人的恐怖行為威嚇沉默、溫順的大多數。這個年輕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幾十年後的奧地利悲劇以及歐洲悲劇已經醞釀產生。

20世紀初的維也納,是一個危機四伏而又激盪着各種理想的世界,這一切隨1914年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刺而煙消雲散。1916年11月,即一戰的第三個年頭,86歲的約瑟夫皇帝去世。兩年後,奧匈帝國四分五裂。

本文標題: 希特勒郁郁不得志:曾一度靠賣畫度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1844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江青借“批《水滸》”打擊鄧小平周恩來
毛澤東的表態,使江青等人囂張的氣焰得以遏制。江青想利用評《水滸傳》達到打擊鄧小平和周恩來的陰謀,就這樣夭折了。《水滸》是毛澤東較為欣賞的古典小說之一,他對《水滸》點評頗多。《水滸》的主角,是第三任領導人宋江。毛澤東批示“同意”。8月28日,
标签鄧小平主席,鄧小平,水滸,江青,中國近代史,歷史
孫中山與共產國際的合作與摩擦
共產國際成立於1919年,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為了與主張資本主義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第二國際割裂的產物,又是世界上第一個依靠暴力革命並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的蘇聯為向世界各國輸出革命的工具。它實際上代表蘇聯最高當局的旨意,為蘇聯國家利益
标签孫中山,孫中山遺囑,中國近代史,第三國際,歷史,馬林
李正榮:元首演講體現一國外交文化水准
當代國際關系慣例,元首出訪,總會安排一次演講,演講場所往往選在所訪國家的一所知名大學。而演講稿中,多半會引用一句所訪國家的名言名句或名諺俗語。如果是大國元首出訪,考慮到大國元首講演一定會被世界關注的特殊性,元首演講詞往往也是元首背後智囊們大
标签車爾尼雪夫斯基,列寧
孫中山病重 馮玉祥為何送絲質綉品
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館藏文物中,有一件文物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馮玉祥將軍贈送孫中山先生的絲質綉品。1925 年1 月26 日,孫中山入北京協和醫院接受手術治療,被確診為肝癌。1925 年3 月12 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孫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
标签馮玉祥,孫中山,中國近代史,段祺瑞
任劍濤:“皇權不下鄉”的背後
國家與社會相對而在,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現象。提供給一個有限度的國家以運作手段之後,便所剩無幾。國家不得不在有限的范圍內施行自己的權力:即在國家保有的物質能力范圍內,將自己的意志施加給國家權力的管制對象。在中國古代,“皇權不下鄉”與七品芝麻官從
标签任劍濤,社會,時政
中國人對朝鮮人蔑稱“高麗棒子”的由來
眾所周知,“高麗棒子”是中國人對朝鮮人(韓國人)較為輕蔑的稱呼。例如一種觀點認為,“高麗棒子”與朝鮮人種植玉米有關。朝鮮人因喜食玉米,常在秋冬時節將收獲的玉米掛滿房前屋後,而玉米在中國北方又被稱作棒子,於是中國人便徑稱朝鮮人為高麗棒子。這些
标签高麗國王,朝鮮圓,朝鮮歷史,朝鮮住宿,高麗,朝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