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混”得风生水起的锁子甲,为何在东亚却“无人问津”?

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金属类铠甲,也是中国非常有名的舶来品。相传锁子甲,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最先发明的,它轻薄便捷,而后在欧洲古罗马时期锁子甲被广泛运用在战场上。但就是如此看似驰骋沙场的兵器却难以在东亚普及。

一、锁子甲的诞生

古时国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只是我国,我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古时都经历着大大小小的战争。想要征战各方,战场上除了攻击敌人的有利兵器,还需要强有力的防护服。

在古时,我国文学家经常幻想那些神兵天器,因此在民间经常流传着那种刀枪不入的“武功”,这“神奇武功”可以抵御一切外来攻击,甚至还可能反弹至对方身上,也在各种武侠小说中的战场上扮演着最强有力的防护服。当然这些都是人们渴求强有力武器而幻想出的无稽之谈。

但在我国古时,除去虚无的幻想,现实中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确实制造出许多运用战场的各种兵器和防护服。这其实,防御武器,除了自身制造的传统铠甲,也有从西方引进的金属铠甲,即“锁子甲”。

最初,大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得出最原始的“锁子甲”是欧洲古代的凯尔特人最先发明的。但在相关的资料中显示,好战的斯基泰人在公元前5世纪时已经使用了锁子甲,因为善战,斯基泰人需要如此灵活轻便的铠甲助力。

而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的西亚北部被斯基泰人统治掌控了近一个世纪,由此,在斯基泰人的国度中,从锁甲的生产到使用形成了完备的体系,所以锁子甲极大可能是由斯基泰人发明制造。

只是这期间,同样善战的凯尔特人学到了斯基泰人制造锁子甲的技术,又因为时间更替,世事变幻,斯基泰人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消失,凯尔特人趁此追机,大量生产并使用锁子甲,由此被误是锁子甲的发明者。之后许多书中也都顺势记载成凯尔特人是锁子甲的发明者,但真正的发明创造源于斯基泰人。

二、锁子甲在东亚的艰难之路

各个国家都经历朝代更替,而在朝代更替之时,少不了战争厮杀,掠夺土地。在战场上,兵器装备需要准备充足,还要十分好用。在战场上让士兵得心应手的除了兵器,还有所谓的防护服。好的防护服可以抵挡敌军的侵袭,使士兵可以更专心专注于向敌军进攻上。

锁子甲就因此盛行于世。古时各国交流虽然不如今天频繁,但是也都断断续续来往着。作为当时征战利器锁子甲,自然而然流入东亚。但因区域文化民族特点等许多因素,锁甲在东亚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1.沦为“贡品”被把玩

锁子甲流行至亚洲,首先一定是出现在最富裕的地方。当时的东亚最强盛的就是我国,加之我国古代与西方有着频繁的贸易来往,那么在兵器上自然也有交流,因此锁子甲也就随着频繁的贸易交流出现在我国领土上。

三国时期便可见锁子甲身影,但是史料中记载我国古代西域,也就是今新疆地区,才是我国古时最早使用锁子甲的地方。也就是说,吐蕃是我国古代最早将锁子甲使用在战场上的地区。相比较当时的唐朝森严的法律,吐蕃与外界的贸易交流就相对发达。

正是此时,锁子甲最早传入吐蕃,并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加上之后吐蕃向中原示好,进献贡品时将锁子甲也列入其中,由此吐蕃使用锁子甲传入中原,对中原使用锁子甲起到重要作用。许多史书中都从那时之后流传许多对锁子甲的描述。

虽然借助吐蕃流入中原,但锁子甲也仅仅在吐蕃使用广泛和长久。中原地区,虽然可以听到人们谈论锁子甲,但使用频率并不是太高。

最初流传至唐朝时,大部分人对锁子甲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统治者还将其列入官方铠甲行列,但是之后,本着对传统铠甲的执着,锁子甲更多成为外来贡品,在中原人眼中是一种欣赏把玩的玩具,实际的使用上就没有那么频繁。

值得注意的是对锁子甲的认识也仅仅是那些有钱有权有势的上流贵族,因为是贡品,自然上流社会的人们接触的比较频繁。

因为锁子甲的奇异形状,使那些诗人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又因为是从吐蕃这种西域异族传入,那么锁子甲就代表一定的异域风情,加之诗人的一些独特情怀,就形成最终的异域气息的诗歌,比如“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所以,平民百姓都只是从上流贵族口中听得,口口相传而熟知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兵器。如果仅仅在上流人士中流传,那么肯定不会得到很好的普及,毕竟使用权还是在平民百姓手中,上流社会只是把玩,只是一种所谓的战场情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2.邻国发展受限

当时东亚最富庶的国家,中国境内锁子甲都无法流行起来,那么周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效仿中国,锁子甲的发展历程更是十分艰难。其实在当时亚洲,还盛产着鳞片甲。

锁子甲与鳞片甲相比,虽然轻便但是防御能力并不强,鳞片甲虽然厚重,但是能够抵御诸多攻击,为各军事精英所偏爱。当时掌握成熟技术的萨珊军队加快了锁子甲在中亚及印度的推进,但是传统的鳞片甲也不甘落后加紧生产。

同样在锁子甲准备开始在东亚盛行时,外来的工匠不熟悉东亚的风土习惯,使得锁子甲可以生产但难以普及。除去强大的中国,东亚其他地区,锁子甲的发展也有着起起落落的变化。

蒙古帝国的迅速扩张,锁子甲开始盛行在远东地区,当地工匠善于学习,于是在当地形成了成熟的生产线和较高的使用率随后也影响到原本没有接触过锁子甲的日本。日本人最擅长学习,他们在战场上使用过锁子甲。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东亚除去中国的其他各国,他们最开始准备广泛使用锁子甲,但也因为思想的传统,锁子甲还是成为了他们用不起摸不上的洋货,又加上他们都临近我国,清朝通过火药发明了火器,并加大生产和使用。

随后火器技术迅速发展,流传至日本,朝鲜,蒙古等,战场上就此更新换代开始了火器征战,而不再是冷兵器。于是锁子甲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无法流传在东亚,更难说普及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3.衰退历程

锁子甲在中国朝代之中有着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唐朝有着森严的兵器管制,所以除去所谓的异域情趣,锁子甲未能普及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唐朝的兵器管制。唐朝有着完备的兵制规定,所有兵器都需要国家统一配置,而且出兵通常是大兵团,不可能因此每人配置昂贵的制式铠甲;

唐朝对自身战场上的配置,倾向自己制造,并对本国传统铠甲非常自信,所以也不会去大量使用锁子甲;最后是唐朝的大国风范,自然也有大国骄傲。

那么对于外来的事物,处于一种猎奇欣赏的迷恋心态,对本国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大国自信,所以外来的事物只是欣赏把玩或者私下使用,但是征战沙场,大规模用兵时,不会也不可能去使用外来兵器。

因此,锁子甲在普及上还是遇到了一些阻碍,最终也未能流行。同样在宋朝,甚至元代,虽然相比较唐朝,国力有所下降,但是对于邻国来讲,应付绰绰有余。

所以虽然都有过一段使用时间,但我国古代还是倾向于适合自身民族使用的兵器,虽然明朝冶金加工技术的成熟使得锁子甲有着短暂的使用顶峰时期,但是直至清朝,火器的出现,使属于冷兵器的锁子甲逐渐衰落,最终又回归至赏赐玩物的角色。火器的出现,加速了锁子甲在东亚的衰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总结

锁子甲是冷兵器中最具有特点的防御器械,制作精巧,耗时耗材使得锁子甲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它反映出古代人类的智慧和造物的一些方法技巧。西方人发明制造了它,那也仅仅在在西方形成特点并盛行,而东亚,并不是它能够扎根的土地。

东亚的风土人情,技术发展,都阻挡了锁子甲的普及。东亚地区,我国当时国力繁盛,有着自己传统的兵器,也一直奉行着自身兵器独大的原则,锁子甲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国力繁盛,影响周边诸国,同一块区域自然是围绕着这一块区域最为强盛的国家,事事都与之看齐,所以整个东亚,虽然让锁子甲流行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退出了东亚舞台。

同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只是看事物本身的特质,还是需要结合需要流行起来的环境,民众的习惯等客观因素,这也足以解释,有些事物虽然有其好处,有足够优质的特点,但也只是孤芳自赏,无法盛行。

本文标题: 古代欧洲“混”得风生水起的锁子甲,为何在东亚却“无人问津”?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134878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有时候给别人挖坑,埋葬的却是自己
路岩,字鲁瞻,魏州冠氏人,生卒年不详,尚书郎路季登之孙,中书舍人路群之子,唐懿宗大中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尚书左仆射等官职。北宋年间也有这么一位,名叫李符,同样是自掘坟墓,自己挖坑陷害自己。开封府尹李符对宰相赵普
标签路岩,韦保衡,李符,春州,朱崖,卢多逊
从功臣到奸雄,扒掉大唐王朝最后一丝尊严的西北王—李茂贞
唐僖宗在世时为两个人改了名字,一个是李茂贞,一个便是黄巢的降将朱温,朱全忠,而恰恰正是这两位,最终坑了大唐,李茂贞还是最先坑的那一位。这明显是在欺负朝廷,虽然李茂贞也很有想法,关外的朱温、李克用都能扩张势力,你让我看护关中,就给个凤翔,到时
标签李茂贞,唐朝,长安,史书,心比天高,郑畋,光启,九重,唐僖宗,唐昭宗
三国中有哪些人吃着曹操的饭,想着刘备的事?除了关羽,还有谁?
三国演义中,大家都十分佩服关羽的忠义,因为他虽然表面投降曹操,但是心中一直挂念着刘备,无论曹操如何厚待,他对刘备的忠心始终未成变动,最终他保护嫂子千里寻兄,留给后人一片赞誉。然而,其实除了关羽,还有一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你知道是谁吗?徐庶
标签三国,关羽,曹操,刘备,徐庶,曹营,曹仁
李白一直不上班,还整天游山玩水,他哪来那么多钱
这说起来很简单,可实际上要付诸行动,是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的。那么就有人要问了,历史上的诗仙李白,他一直不上班,却还整天游山玩水,在这个过程中,写下了如此多流传后世的佳作,他到底哪来那么多钱?皇帝如此欣赏李白的诗,王公大臣不管是出于迎合,还是
标签李白,李隆基,皇帝,汪伦,诗人
国民党64军末代军长,海南岛战役后逃到台湾,晚年的结局怎么样?
提起国民党六十四军,最出名的军长当属淮海战役期间的刘镇湘。按理说,两次被全歼后,六十四军的番号应该被取消,不过却有一个人一直为重建六十四军而奔波,此人就是六十四军末代军长张其中。不过却没有任命他为六十四军军长,只把他任命为六十四军副军长,六
标签张其中,国民党,刘镇湘,台湾,容有略,淮海战役
都面对篡位上台的皇帝,为何魏征投靠李世民,而方孝孺被朱棣杀害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包括魏征在内的一大批李建成旧部纷纷投靠李世民,这些人都被李世民重用,魏征还成为贞观时期的谏议大夫。这使得后人产生了疑问:为何魏征能投靠李世民,而方孝孺却拒绝投靠朱棣,最后被朱棣残忍杀害?在李建成和李世民闹矛盾的时候,魏征
标签李世民,方孝孺,魏徵,燕王朱棣,明朝,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