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為何感嘆“華國鋒這人選對了”

  1976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決議: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據葉劍英侄子葉選基在《葉劍英力促鄧小平復出》一文中講,當鄧小平女婿賀平(鄧榕丈夫)在粉碎“四人幫”之次日“飛車”趕到鄧家報告這一特大喜訊時,鄧小平及全家都無比興奮,鄧向他們解釋了“厚重少文”的周勃、陳平的典故,說華(即華國鋒)這人好,選對了,並感嘆地說,“看來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10月10日,還處於軟禁中的鄧小平給華國鋒寫了一封親筆信,表達自己對於粉碎“四人幫”的擁護和激動心情。有人責備華國鋒,對鄧的信沒有立刻作出反應。也有人說,葉劍英在為鄧小平的復出盡力,而華國鋒卻阻撓鄧的復出。“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毛澤東生前下的決心,華國鋒怎么能在毛澤東逝世剛滿一個月就宣布停止批鄧、恢復鄧小平的一切職務?毋庸諱言,華國鋒當時在對待鄧的問題上是持非常慎重的態度的。作為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對解決鄧小平問題有他自己的步驟:
  1976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作出決定,允許鄧小平看文件。
  1976年12月25日,華國鋒在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講話,談到1977年的任務時沒有再提“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1977年初,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社論,也沒有再提“批鄧”。
  1976年12月初,鄧小平前列腺病發,到301醫院治療。當鄧小平還在301醫院療養之際,葉劍英在玉泉山九號樓就不止一次地向華國鋒提出,要鄧小平重新工作,華均未反對,只表示,“要做黨內外轉彎工作,水到渠成。”為鄧出院後的住處安排,華提出為了安全,安排在靠近葉的住處,住進西山二十五號樓。可見,華對鄧還是善意和關懷的。
  在1977年3月10日至22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天安門事件”和鄧小平復出成為爭論的話題。3月14日,華國鋒在會上公開表態:經過五個多月揭批“四人幫”,解決鄧小平同志問題,條件逐步成熟。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華國鋒繼續說,“經過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和黨的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正式作出決定,讓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這樣做比較適當。”
  1977年4月10日,鄧小平致信華國鋒、葉劍英和中共中央,他在信中說:“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同年5月3日,經華國鋒批准,以中共中央名義,將鄧小平4月10日的這封信連同他在1976年10月10日寫給華國鋒的信一起轉發給全黨。這應該說是華國鋒為鄧小平復出創造的最有利的條件,也是所作的最好的准備。至於鄧小平沒有馬上復出而等待了一段時間,很明顯,是華國鋒和中央高層的策略考慮。
  據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吳德在其口述歷史中講,1976年10月抓捕“四人幫”之後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華國鋒宣布了三條:第一條是請鄧小平出來工作;第二條是要在中央會議上堂堂正正地出來;第三條是要為鄧小平出來工作做好群眾工作。
  1977年7月16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恢復了鄧小平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本文標題: 鄧小平為何感嘆“華國鋒這人選對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1092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盧毅:一戰與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流行
作者將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流行置於更為宏大的歷史背景中,側重探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社會主義在中國流行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十月革命本身也是以一戰為契機並在此期間爆發的。這在中國各階層中產生了巨大反響,極大引發了人們對蘇俄社會主義的好感和興趣。
标签一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歷史,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革命,西洋
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聖旨
公元前74年,漢昭帝死後,因其沒有子嗣,在大司馬霍光的奏議下,18歲的劉詢意外地登上了帝王的寶座。深知自己勢單力孤的劉詢,在霍光的有生之年,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當時君臣為討好霍光,都紛紛上書說霍光的女兒是最佳的皇後人選,對此,劉詢不
标签漢宣帝,漢朝,歷史,霍光,西漢,中國歷史
黃振萍:明代言官監督與朝政興衰
言官的職能主要是進行諫諍和封駁,糾舉百官,肅清吏治。總而言之,與西方道德與政治分離不同,傳統中國是道德與政治合一的,這是理解傳統中國官員的基本出發點。下面以明代為例,說明言官系統的選任、職權,以及言官與朝政的關系。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貪污
标签明朝,道德,歷史
范福潮:清末新政的設計師張之洞
在清末改革史上,有兩位堪稱“設計師”式的人物,一是康有為,二是張之洞,他倆都寫出過影響維新運動的思想性著作,提出過系統的變法建議,在不同時期,受到帝、後的重用,充當了改革的政治推手,但因思想不同,地位懸殊,二人的行事大相徑庭。從戊戌變法到庚
标签張之洞,中國近代史,清朝,勸學篇,歷史,清末新政
“一戰”的起源:歐洲中心的外擴張力
德國統一,並迅速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黎塞留時代開啟了歐洲民族國家興起的進程:三百年來,歐洲邊緣地區的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一直在對中歐施加壓力。換言之,歐洲中部再次陷入邊緣地區的強國的手中。 這一張
标签俾斯麥,軍事歷史,一戰
花自飄零水自流:陳伯達之命運
陳伯達命運中的第一個轉折點 陳伯達第一次遇見毛澤東,是在1938年的延安。張是陳伯達留學蘇聯時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同學,兩人關系很好。 國民黨稱之為“陳逆伯達” 陳伯達一生寫過很多文章,在抗戰時期發表的《評〈中國之命運〉》,算是他的開山之
标签陳伯達,中國近代史,歷史,中國之命運,毛澤東,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