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康复骗局:你的视力是如何“被提高”的?

本文作者:罗荃

如今,走在街上常常能够看到打着「视力康复」牌子的机构,并声称能够「治愈近视散光」、「智能降低度数」,甚至「轻松摘镜」。

然而,多数近视发生的原理在于眼球过长,散光则是因为角膜各方向弯曲度不同。想要纠正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眼球的形状,目前通过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参加过这一类机构的训练,并反馈「效果不错,不戴眼睛视力也提高了」,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这篇文章,让我们来还原「训练提升视力」背后的真相。

视力表的猫腻

受到场地、患者病情、认知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会使用很多类型的视力表。但同一个人使用不同视力表确可能产生不同的测试结果。

这两种视力表中,显然左侧的视力表比右侧的更容易辨认许多。事实上,只有右边的才是「标准对数视力表」,而左边的因不符合国家标准早已被淘汰。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辨认出二者的差距。

原卫生部于 2011 年发布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国家标准[1]

由此可见,视力测试受到心理和环境影响都很大。只有使用同一个视力表,光照、距离等环境要求都一样,且检查者采用同样的鼓励辨认方式,比较前后的视力才是正确的。

根据这一原理,把灯箱的灯源调暗一点,反射镜放远一点,或者换一个印刷对比度较差的视力表,缩短每个字的辨认时间,都能够使得测出的视力水平变差,从而改变测试结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国家标准中,对于视力表放置距离和照明有明确要求[1]

可诱导的「电脑验光」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显示的是同一天用同一台电脑验光仪,先后两次给同一个人测得的度数:

第一次结果:右眼 1075 度近视,左眼 1025 度近视。

第二次结果:右眼 300 度近视,左眼 275 度近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因为我们的眼睛存在「眼调节」。

即眼睛需要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时候,会自动调节成一个「近视的状态」。那么一个本来就近视的眼睛,看近的时候就处于一个「度数更深的状态」。

做电脑验光时,我们应当避免「眼调节」的影响,不要盯着仪器表面或者其他近处的物体看,而是看着机器里面的图案,并想象它在很远的地方。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按照规范来操作的,左边的结果就是故意要求被测者盯着仪器的探头,所得出的度数。

很多类似的细节都可以引起或大或小的度数偏差。只要第一次测深了,以后度数「变浅」也自然就是机构的「功劳」了。

「配镜度数」不一定是「准确度数」

既然电脑验光可以诱导,那么镜片度数是准确的吗?拿现在的眼镜度数和之前的比较,是不是就能说明视力的变化?

当然不行。

首先,「配镜度数」并不一定就是「准确度数」。

如果患者试戴时不适应这样的度数,或者根据患者病情考虑需要加减,医生会进行调整,得出最后的度数,这个叫「配镜处方」。有时不同的医生或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处方略有差异,其实只要不违反配镜的基本原则,都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配镜处方包括球镜、柱镜和柱镜轴位多种参数,普通人并不熟悉。测镜片度数使用的焦度计,稍有偏差度数也不准确。

当我们把把眼镜拿去这类机构检测时,并不懂得机器的读数与使用,也只能相信他人汇报的结果了。

「视力训练」其实练的是大脑

前文提到的都是通过外部手段来影响视力评估的结果,那么通过训练真的可以使患者感到「不戴眼镜时视物变清晰」吗?

答案是可以的,这其实是通过训练使得「相同近视度数的人」测出了「不同的视力」,其原理来自于我们的「大脑的模糊适应现象」。

我们的视网膜在焦点处成像是最清晰的,但在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一小段距离里,成像也是相对清晰的。如果视网膜能接收到这段焦深范围内的光线,大脑也会识别为「清晰」。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假设焦深如图那么长,那么对于黄斑接收到的光信号,大脑会判别为「清晰」。

也就是说,大脑对不清晰是有一定的容忍范围的,只有超过了这个范围,我们才会感觉到不清晰。

下图中相机的景深可以很好的类比这一机制。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这就是视力训练有效果的原理,它其实起作用的地方根本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大脑不断地适应模糊的视觉后,这段「可容忍范围」扩大,原本大脑认为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楚,于是视力就提高了。

只是,这一切适应都要建立在「模糊」的前提下。一旦戴上合适的眼镜,视觉突然变清晰了,聪明的大脑一定会选择最清晰的范围看,把原来能容忍的那些模糊影像全部抛弃掉。

所以,这样的机构一定不会让患者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否则他们也就一秒破功了。为此他们也摸索出了最有效的说辞,那就是:「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恰好击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渴望。

正规治疗,拒绝受骗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机构使用的诸多方法并不高明,但是利用了患者急切的心理,以及一些知识盲区,从而实现了所谓的「轻松摘镜」。

其实,视力是提示我们及时去医院就诊的「警报器」。但大脑的模糊适应会欺骗自己,可能使得患者因为自觉「视物清晰」,而无法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这些机构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采用的方法五花八门。其中很多训练方法需要高强度的用眼,与「减少眼睛疲劳」的近视防控原则背道而驰。

许多患者训练后视力「变好」了,但近视度数比原来还高。慢慢地,近视加深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大脑能容忍的范围,就再也看不清了,视力就会断崖式下降。

听信康复骗局的结果,反而可能导致近视度数不降反升。

无论是何种疾病,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相信医生的判断,才是最好的选择。

致谢:本文经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眼科中心业务院长、上海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副主任医师梅颖 专业审核

策划:gyouza|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本文标题: 近视康复骗局:你的视力是如何“被提高”的?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6044167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近视 康复 视力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ChatGPT向癌症开了一枪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陈伊凡 头图 |《绝命毒师》剧照 经典靶点的奠基人到中国创业,会带来哪些改变? 前不久,一家名为赛得康的生物技术公司获得种子轮投资的消息,在医药行业媒体来了一轮“轰炸”。除了创业者之一宾夕
标签癌症,肿瘤
一地发文,清理编外人员,编外医务人员该何去何从?
近日,哈尔滨市官方发文表示,为了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管理,经市委编委领导同意,从3月初起,按照《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下面简称《方案》)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 《方案》明
标签哈尔滨,医务人员
18元麻辣烫,包装费近6元?点外卖遭遇​“包装刺客”
你点外卖的时候 有没有在意过外卖“包装费”? 最近不少网友发帖 自己在点外卖时遭遇 “包装刺客” 高价打包费引质疑 3月29日,辽宁沈阳消费者张女士反映,她当天通过外卖平台在某热销奶茶店总店买了一杯奶茶,发现被商家收取了打包费。 “一份
标签外卖,奶茶,麻辣烫
一家多人接连患癌,女子慌了!医生:这个情况要特别注意
一家多人接连患癌 这确实匪夷所思 到底怎么回事? 这件事 让浙江宁波的汪女士(化名) 既奇怪又无奈 妹妹3年内两次发现胃癌早期 姐姐去年被查出胃癌早期 舅舅也于去年确诊为胃癌进展期 进行了手术切除 20年前 两姐妹的母亲因为卵巢癌去世 随后
标签医生,肿瘤,胃癌,卵巢癌
在北大,每个人都“跨学科”?医学研究中,如何享受跨学科合作带来的福利?
在医学研究的世界中,各领域知识交融碰撞,犹如万花筒般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美丽图案。 「跨学科合作」正是实现这种美丽碰撞的关键! 此前,北京大学曾发文宣称,“未来的世界复杂多变,新的学术发展和突破往往出现在学科交错的边界,跨学科已成为必然之势”,
标签北京大学,医学
味精吃多了会致癌?鸡精里有鸡肉更健康?真不是你想的这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大约20年前,鸡精走上了餐桌后,味精的霸主地位便被动摇了。鸡精与味精到底谁更健康也成了一直争论的话题,在大家的心里,鸡精似乎是压倒性的胜利。 健康榨知机今天就说说: 味精与鸡精到底有什么区别? 味精吃多了会致癌? 日
标签味精,鸡精,谷氨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