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视力反倒下降了”——近视防控机构有多少“坑”?

“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结果视力没改善,反倒下降了”……当前,近视防控机构生意火爆,但不少家长吐槽被“套路”。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渲染“近视焦虑”、虚假广告宣传等兜售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不菲,效果存疑,有的还存在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风险。

动辄消费几千几万元,效果与广告相去甚远

山西太原王女士的女儿正上小学,去年开始出现了上课看不清黑板的情况,随后王女士留意到家附近的一家视力养护中心。该中心在街边发放9.9元体验卡,宣称通过按摩穴位,可将视力从4.5提升到5.0。心动之下,王女士带女儿去体验,并在商家劝说下办了三个疗程的按摩卡,每个疗程价格高达3800元。

此后,王女士的女儿一直在这家视力养护中心做“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半年后在医院检查,发现视力不仅没有改善,反倒从开始的4.9降至4.6,屈光度也达到200度。

王女士说,这家中心还一直嘱咐家长不要去医院,说戴上眼镜视力下降更快、医院的眼药水等药物刺激会影响治疗效果。“三个疗程加辅助的保健品,总共花了快两万元,眼睛没治好,视力反倒下降了,太后悔了。”

记者了解到,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近视防控市场也随之增长。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近视防控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底已达968家。除了传统医院眼科门诊和配镜门店,形形色色的近视防控机构也受到不少家长青睐,有的通过“高科技”仪器进行眼部肌肉训练,有的用穴位刺激、中药热敷等方式干预,有的配套销售叶黄素、蓝莓饮、明目贴、明目膏等产品。

多名受访家长告诉记者,有的机构在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称“来的孩子95%都能提高视力”“训练以后可以不戴眼镜”“把视力托管,家长放100个心”,但实际效果远远达不到;家长质问时,一些机构就以“孩子配合度不够”“饮食和户外活动没跟上”等为由推脱。在网购平台相关产品页面上,大量消费者留言:“没看到效果”“没啥用”。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商家机构关于近视治疗的虚假营销套路,有76.6%的家长表示容易上当。家长在近视防控中踩“坑”,72.2%的受访家长认为是想让孩子摘掉眼镜,心急所致。

一些机构的“治疗”方式还给青少年健康造成损害。采访中,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使用了一款眼部训练仪后不仅视力没有好转,反而感觉眼睛更累了,还出现了头晕、恶心现象。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菲。多款视觉训练仪售价都在万元左右,如果到店训练则每次收费50元到100多元。一些机构按疗程收费,单个疗程售价从几百到数千元不等。有机构销售的蓝莓饮品一盒售价580元,声称“纯度很高,对眼睛好”。

“收割焦虑”的种种套路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机构利用家长对孩子近视的焦虑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盲点,设置重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夸大功效虚假宣传。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由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在广告宣传中不得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消费者。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记者采访发现,近视防控市场领域的虚假宣传现象仍大量存在。

记者在线上、线下采访中看到大量诸如“摘掉眼镜不是梦”“近视杀手”“已帮助10万+散光近视患者恢复”“治疗散光近视神器一贴看清”等明显夸大功效的广告宣传。一些机构虽不敢宣传“治疗近视”,但在拉拢顾客的过程中频打“擦边球”,模糊“裸眼视力”“屈光度”等专业概念的差别,试图误导消费者相信使用其产品后可降低度数。

——四处拉扯高端包装。不少机构对产品进行“高大上”的包装,如宣称中科院团队研发、根据“贝茨原理”研发、“十四五”全国重点规划课题、与知名专家合作等。但事实上,很多概念似是而非,合作性质也存疑。

例如,不少产品宣传中提到的“贝茨原理”得名于100多年前一位名叫贝茨的美国眼科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翟长斌表示,这一原理主要是做所谓的变焦训练,其实就是看远、看近来回变换,不排除有一定作用,但缺乏足够数据支撑,远不如让孩子去户外运动。此外,太原一家机构还宣称与山西省眼科医院某专家合作,但记者核实发现,双方并无合作关系。

——制定话术“忽悠”家长。为增加销量、规避维权纠纷,不少机构制定专门成套话术应付消费者。

某机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了此类话术的具体内容。如,针对近视的孩子可以说提升视力,对不近视的孩子可以说提升远视储备;对训练后效果会不会反弹的疑问,不要直接回答,要强调平时用眼习惯的重要性以规避风险等。

此外,销售人员在推销时往往会用“金眼银牙,护眼就是花钱”“孩子的眼睛是大事,不能省”等说法,给家长“洗脑”。不少机构还会强调,养护视力是“长期过程”,“需要一直做到18岁”,“忽悠”家长持续投入。

多措并举呵护未成年人眼健康

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主任医师沈政伟告诉记者,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视形成因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因此防控主要围绕这两大点进行科普宣教,比如优生优育,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照明环境、合理饮食、睡眠充足等。

“因研究发现离焦学说尤其是在视网膜上形成近视性离焦对近视控制有帮助,所以临床上角膜塑形镜、离焦型框架眼镜、离焦型日戴软镜或硬镜等能达到30%至70%的近视控制效果,是目前主流观点。”沈政伟说,对于使用一些眼部仪器、吃叶黄素和蓝莓果浆等方法,从循征医学角度来讲尚未发现对近视控制严谨科学的数据,对缓解疲劳及提供营养可能有帮助。

多位眼科专家指出,目前一些家长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要进行了防控干预,孩子的度数就不应该涨,其实理想的目标是通过干预,将度数增长控制在较小幅度,避免孩子在成年之前发展为高度近视,后者会带来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风险。

对于近视防控市场诸多不规范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市场监管、药监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畅通举报渠道,促进近视防控市场规范发展,保障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针对网络平台虚假广告现象,要压实平台责任,要求其设立鉴别机制,对近视防控相关产品的违规虚假信息保持高压治理。

山西省眼科医院一级视光师冯恬枫表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近视防控方式时,应当首先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咨询,根据孩子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避免盲目用药用械。(记者王菲菲、马晓媛、马晓洁)

本文标题: 新华视点|“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视力反倒下降了”——近视防控机构有多少“坑”?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6037571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6条)

料友:用户ojhc8vn 2023-03-16 06:33
😡😡😡坑蒙拐骗,无处不在,民族的耻辱,社会的悲哀!!警钟再次敲响
料友: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 2023-03-16 07:37
辅光仪呢?红光呢?家长言之凿凿说视力恢复了?
料友:三三 2023-03-16 07:47
现在想恢复视力只有激光治疗吧[哭笑]
料友:用户70qbodz 2023-03-16 08:11
视力下降的根源是什么?真的不用后悔没去医院,结果都一样,你给他个手机天天玩,神仙也救不了…
料友:嗯嗯 2023-03-16 10:04
尽是不可逆,吹嘘可以恢复的都是假的
料友:三三 2023-03-16 10:19
小孩子近视是治不好的,能保持住就不错了。我们弱视,在医院从0.04治到0.2就不涨了,找了个中医艾灸+按摩现在基本上0.8了。医生都说了弱视能保证治好,近视不能保证。而且问了近视的家长,不在这治一年就100度的涨,治了能控制在五六十度一年。
料友:走的很潇洒 2023-03-16 11:30
宁可信商家也不信医院,哪怕你百度查一下也知道这治疗有多不靠谱啦
料友:用户i9zu6yx 2023-03-16 12:11
到底该谁来管理呢
料友:三三 2023-03-16 15:11
电子屏加各种防蓝光保护膜,同事规范娃娃用眼程度,灯泡用有认证的,过些日子就好了,让娃娃注意休息!天天熬夜一两点,能好得了?注意营养啊!
料友:抢你棒棒糖👊 2023-03-16 21:17
近视是过度治疗。
料友:老资料网友795 2023-03-17 01:21
专骗不懂的人。
料友:用户ojhc8vn 2023-03-17 21:17
有假的有真的,不能一概而论
料友:用户i9zu6yx 2023-03-17 23:30
不去医院难道相信视保店眼镜店?坑你没商量,几个疗程大几千,万把块,治不好还耽误病情,有病还是得去医院,技术治疗都规范避免你踩坑多花钱!啥都不懂!
料友:老资料网友795 2023-03-18 00:42
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发现眼睛有问题,内斜就是俗话说的对眼,有时候严重到直接看不到黑眼球了,露出来的都是眼白,现在想想挺吓人的。从3岁开始戴眼镜治疗,到兰州比较有名的市一院眼科治了多半年,又是穿珠子又是看仪器,最终没什么意思效果放弃了。之后又陆续看了三家治疗中心,每周纠正眼位训练3次,坚持了整整5年,更换了大概五副眼镜,花了七万左右,终于在她8岁的时候,成功摘掉了眼镜。刚开始治疗测试的时候左眼0.4,右眼0.7的样子,过去了6年之后,最近测的数据是双眼均1.2。我个人认为,一万个人里没有我们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看着满大街的小眼镜,我由衷地觉得,钱花的值!
料友:老资料网友559 2023-03-18 11:49
真性近视无法治愈,除非有换眼球的科技,近视手术也只能做到摘掉眼镜而已;近视状态还在。
料友:用户ojhc8vn 2023-03-18 18:02
牙齿正畸也需要严查严管
相关文章
腐菜变“美味”,汕头“橄榄菜事件”触目惊心
在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工业园路边,有一堆用红布半掩的绿叶菜。由于刚下过雨,不平整的路面积着雨水,混着泥土,蔓延到菜的底部。走近可以发现,这些菜叶中,混杂着一次性饭盒、烟头和塑料袋,不少菜叶已经发黑,散发着阵阵腐臭,一只只苍蝇在空中打转。
标签汕头,潮汕,澄海区,龙湖区
“毒药”包装成“减肥神药”!这些“消费陷阱”你中招了吗?
在日常消费中,你有没有碰到 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诈骗等 “消费陷阱”呢? 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件事上 湖北法院一直在行动 本期曝光几起“消费陷阱” 助大家擦亮双眼看清“套路”! 第三方商家售假 基本案情 2022年10月,李先生在浏览
标签网购
女子接种流感疫苗却被错打成宫颈癌疫苗!院方回应
“接种流感疫苗,却被打成了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杆菌)。” 近日,陕西眉县姚女士向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反映称,3月12日,在眉县人民医院接种流感疫苗时候,被错打成了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杆菌)。事发后,她向医院、宝鸡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投
标签疫苗
钙片抽检报告:细菌最高超标近2万倍;葵花、千林、康百力等上“黑榜”
按:3·15“投诉·曝光”专题是由消费者报道、时代周报共同推出的315特别专题,旨在以消费观察报告、行业数据报道、投诉监督报道等引导消费领域积极行动,让消费更放心。 钙可以形成人体骨骼和牙齿,还参与心脏和血管收缩、皮肤破损后凝血等“生理工作
标签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四岁不分房,五六岁悔断肠?”孩子分房睡,到底几岁好
关于“孩子什么时候分房睡”这个问题,网上可谓是众说纷纭,甚至很多人赞同“三岁四岁不分房,五岁六岁悔断肠”这样的说法。 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很多专家都建议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分房睡,这个过程最好在小学前完成。于是,家长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给孩子
标签孩子
耳朵“生蛇”致面瘫,显微镜下手术给神经“减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图/受访者提供 民间将带状疱疹称之为“生蛇”,得过的人都知道有多“痛不欲生”。近日广州市民黄先生遭遇一条长在耳朵里的“蛇”,不仅耳痛、皮疹,还出现眩晕、面瘫。为了不让变形的面部吓坏客户,黄先生
标签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