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新冠变成流感了吗?

距离新冠疫情于2019年12月暴发,已经三年过去了。

在这三年里,人世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而在新冠病毒的世界里,“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快、之刺激,也远远超出了常人想象。

截至目前,全世界因新冠致死的人数已超过660万;而在新冠病毒的世界里,从最初的原始毒株,到阿尔法、德尔塔、卡帕,再到近一年来主宰两个世界的奥密克戎,病毒也在进行着迅速的演化,其中,单奥密克戎的突变就多达300多种[1],包括最初的BA.1,到后来的BA.2.12.1、BA.2.75.2,再到BQ.1.1和XBB,等等。

奥密克戎支系里的子系变异情况[1]

奥密克戎的不断突变虽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多分支,但几乎所有分支都出现了同样的演化趋势:毒性减弱、传染性增强。这在生物学上叫做趋同进化——因为疫苗、人体自然免疫力的共同作用,只有降低毒性、增强传染性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这是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对奥密克戎做出的选择。

从最原始的毒株到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的致死率降低了多少呢?

根据WHO总干事谭塞德在11月上旬给出的数据:今年2月,全球每周与新冠病毒有关的死亡人数超过7.5万人;而经过了9个月之后,至11月初,全球死亡人数已经下降到了9400人,下降比例近90%。

美国CDC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谭塞德的观点。

由下表的曲线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从去年10月到11月期间,病毒从德尔塔变异为奥密克戎开始,美国的新冠致死人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CDC发布的新冠致死人数变化曲线[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

因为强烈的毒性和致死性导致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要么和宿主共同死亡,要么因为人类的严防死守而不得不消亡。唯有降低毒性,给宿主予活路,才能提升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降低毒性这种演化趋势不是病毒的主动意愿,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新冠病毒之所以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是因为从最初的毒株到德尔塔毒株,具有强烈的“嗜肺性”,一旦感染,会对宿主的肺部造成巨大的损伤。

下图是来自一名新冠患者的肺部照片:

图a 右肺仅重1100克,并显示弥漫性实变;图b 肉眼可见的灰白色实变的斑片状区域。[3]

很多患者因为病毒强大的破坏力,最终死于新冠引起的肺炎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这也是“新冠肺炎”这个名称的由来。

然而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其对于宿主的“伤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数据都已证明,奥密克戎的变异体,从“嗜肺”逐渐转为“嗜上呼吸道”。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相较原始毒株,奥密克戎变体在人肺中的复制能力明显降低[4]

到目前为止,奥密克戎的毒株变体已经很少会导致肺炎及肺损伤,且感染后出现重症的概率也明显降低了。

而奥密克戎的病征,也从最初的新冠肺炎,转变为了更类似于“流感”的症状。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图源 | vejthani.com

具体包括:

头痛、肌肉酸痛、易疲倦

变声和冒痰

高烧39°C及以上

感到寒冷却易出汗

流鼻涕或鼻塞

喉咙干痒、咳嗽

喉咙痛,吞咽唾液时喉咙痛

疲倦,虚弱,情绪低落,缺乏做事的欲望 [5]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奥密克戎叫做“大号流感”。

可是,奥密克戎真的不过是一种“大号流感”吗?

这个问题,因地域、人群而异。

以同为华人社会的新加坡为例,奥密克戎造成的伤害已经明显降低了。

2022年伊始至今,新加坡先后经历了BA.1、BA.5及XBB三次奥密克戎感染浪潮,虽然各类突变毒株的免疫逃逸越来越强,感染的峰值却逐渐走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新加坡三次奥密克戎疫情峰值逐渐减弱   图源 | 新加坡卫生部 [6]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新加坡因新冠入院的趋势   图源 | 新加坡卫生部 [6]

由于新加坡完善的医疗条件和极高的疫苗接种率,在过去的28天,新加坡的新冠致死率已经降到了0.03%,低于流感的平均致死率0.1%。

但是,新加坡的数据不代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例如中国。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 奥密克戎的严重程度从传播速度和病死率两个维度来看都远高于流感,一旦防控放松,将造成大量的重症和死亡。

梁万年说:“从病死率来看,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约为流感的7到8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图源 | 央视新闻

新加坡的数据和梁万年的分析,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

原因有三:

首先,梁万年的讲话发表于四月份,我们由奥密克戎在过去一年的演化方向可知,相比四月份,当前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又有了进一步下降。

其次,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更高。

据新京报报道,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我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26%,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86.38%,而8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全程接种率仅为65.7%,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与我国相比,新加坡的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2%,其中60-69岁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96%,70-79岁和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高达95%。[6]

在最应该被防护的人群方面,我们依然还存在着缺失。

最后,新加坡已基本达成了“群体免疫”,而我国则处于新冠病毒的“免疫洼地”。

由于疫苗接种加上自然感染免疫的共同作用,新加坡已达成了事实上的地区性群体免疫,其群体免疫最主要的原因应归功于完善的疫苗覆盖体系,而较高的自然感染免疫则加强了疫苗的效果,从而形成了免疫屏障。

而因为长期的社会管控,我国绝大多数人口未被新冠病毒感染过,没有因自然感染“训练”而来的免疫保护,换句话说,整个社会普遍缺乏对新冠病毒的获得性免疫力。

可想而知,一旦放开管控,奥密克戎为我国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必然超过新加坡现阶段的情况,但在度过最初的“着陆期”后,疫情所带来的伤害将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全民群体免疫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放开呢?只要坚定地执行严防死守,并结合疫苗接种,难道不能像消灭天花一样,把新冠病毒彻底消灭吗?

在理论上也许可以,但在真实世界,答案是不能。

原因如下:

1、和已被消灭的天花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更猛、变异速度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免疫接种产生的抵抗力,都无法对人体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进而实现经典意义上的群体免疫。

2、与以往相比,现在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互是空前密切的。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病毒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决定了,只要有任何一个“死角”存在,无论多么严密的防线,最终都将溃于蚁穴。

3、共存与严防间代价的衡量。如果说,新冠病毒一直不发生变异,甚至变异的方向是毒性更强,这就成为了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较量,人类就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地去和病毒死磕到底。而随着病毒毒性的减弱和致死率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衡量了不同防疫政策所付出的代价之后,选择了与病毒共存。

由此可见,既然不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那么逐渐放开管控,在疫苗接种加上自然感染免疫的作用下,以达到类似于新加坡的群体免疫水平,是必然的选择。

必须要说明的是,“放开”绝不等于“躺平”,事实上,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躺平,其所采取的防疫政策,都是在衡量本国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医疗条件之后,所作出的理性选择

有人说,既然早晚要放开,那为什么不早放开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虽然放开管控是必然的结果,但放开时机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长时间的防疫管控让我国处于新冠疫情的“免疫洼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动态清零”为我国人民极大地降低了病死率,并争取到了宝贵的建立防御屏障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等来了疫苗。虽然目前疫苗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有明确证据证明,新冠疫苗能够极大地降低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和致死率。而未来将要面世的疫苗,则有可能把新冠致死率真正降低到低于流感的水平。

此外,在“动态清零”政策保护的这段时间,新冠病毒完成了一系列毒性越来越弱的演化,从最初对肺部危害性极强的原始毒株,到现在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无症状感染及轻症占绝大多数的奥密克戎。虽然在后续逐渐放开的过程中,我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感染及病死率反弹状况,但相比在毒性较强时期就选择放开,所带来损失是远无法相比的。

那么,一旦逐渐放开管控,新冠病毒威胁最大的会是哪个人群呢?

我们先来看国内最新的情况。

根据近期北京市卫健委的通报,北京市近期部分病例分型为:无症状感染者占34.7%,轻型占63.4%,普通型占1.8%,重型仅占0.17%。(内容发布后数据可能会出现小幅浮动)

其中,于19、20、23日新增了4名死亡病例。

分别如下:

患者A,男,87岁,11月13日由朝阳区转入地坛医院救治,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肺炎轻型。入院前2周有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史,合并高血压病史十余年,高血压病属3级极高危型,陈旧性脑梗死20年,小脑萎缩多年。

患者B,女,91岁,于11月19日由朝阳区转至地坛医院,患者高龄,合并脑梗病史多年,遗留老年痴呆数年,生活不能自理。

患者C,男,88岁,于11月19日由大兴区转至地坛医院,患者高龄,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200/110mmHg,脑梗死病史6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10年前前列腺癌手术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7]

女,87 岁,11月16日收治入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房颤,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单侧肾萎缩,细菌性肺炎,I型呼吸衰竭,高血压,甲状腺切除术后。11月23日因房颤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死亡。[8]

由案例可知,死者均为有基础病的80岁以上老年人。

虽然样本较少,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是一致的。

还是对比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新冠病死率情况。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新加坡因新冠致死者的年龄分布  图源 | 新加坡卫生部 [6]

由图可见,奥密克戎对于40-49年龄段及以下的人群,几乎是不具备致命性的

实际上,即便在病毒毒性较强的前奥密克戎时期,新冠病毒对于老年人以外其他年龄段人士的危害性也是较低的,很多非高龄段的死亡案例,大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基础病或本身健康状况欠佳。

所以,在逐渐放开管控之前,加强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是当务之急。

另外一个需要加强的,是针对新冠疫情的知识性科普。

从十月底发生的富士康员工大规模返乡事件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群众对于新冠病毒缺乏正确的认识。正如有人认为新冠只是大号流感,也有人把新冠看作是洪水猛兽。

有人担心,比感染新冠带来更大危害的,可能是因群众恐慌而引发的医疗挤兑事件,毕竟新冠在疫苗和部分特效药的配合下,可防可治,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以外的群体并不致命,但一旦发生因对新冠无知而引起的大规模医疗挤兑,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其状况远比富士康返乡事件更让人担忧。

虽然处在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可是很多人却依然对新冠缺乏正确的了解,甚至求问无门。

在我看来,对于新冠知识的正确科普,也应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不预设任何立场,科学、理性地去了解、看待这个问题,才能将疫情所带来的伤害和损失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https://nextstrain.org/ncov/gisaid/global/6m?

[2]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37a4.htm?s_cid=mm7137a4_w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9-020-00661-1

[4]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cmr.00014-22

[5] https://www.vejthani.com/2022/07/8-noticeable-symptoms-of-omicron-sub-variants-of-covid-19/

[6] 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7]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6899417814312.html

[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347945992983393

世界很大,我们别走失了~

本文标题: 三年了,新冠变成流感了吗?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5964557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55条)

料友:闲文广记 2022-11-24 21:49
好文章。顶上去,让大家都看看
料友:众合谷 2022-11-24 22:06
料友:记忆深处 2022-11-24 22:08
非常理性的文章,确实,如何改变部分人群谈奥色变的观念,也很重要。心理准备。
料友:记忆深处 2022-11-24 22:12
好文章
料友:王杨(lulu) 2022-11-24 22:14
谢谢分享。“虽然处在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可是很多人却依然对新冠缺乏正确的了解,甚至求问无门。”这点真的令人唏嘘。
料友:记忆深处 2022-11-24 22:16
比较科学精准
料友:用户voh3yph 2022-11-24 22:17
良心理性好文章
料友:用户5535182 2022-11-24 22:18
希望能科学 理性的看待病毒。
料友:大叔办不到 2022-11-24 22:22
没有
料友:奋斗 2022-11-24 22:27
说不是就不是
料友:宁静致远 2022-11-24 22:27
正确的理智的看待疫情,相信我们终究会走出阴霾
料友:闲文广记 2022-11-24 22:38
说得非常正确![点赞]
料友:米诺斯小子🙈🙊🙉 2022-11-24 22:39
理性抗疫,科学防疫。
料友:米诺斯小子🙈🙊🙉 2022-11-24 22:44
好文章,点赞
料友:用户3367219 2022-11-24 22:47
难得的好文章
料友:HWL 2022-11-24 22:47
真的好喜欢作何蒜啊
料友:用户voh3yph 2022-11-24 22:50
你甜的日美最近开始要求戴口罩了,不知道为啥
料友:奋斗 2022-11-24 22:52
这要和国情、人口来分析
料友:jack 2022-11-24 22:57
不想说话
料友:用户9845756 2022-11-24 23:00
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专家,真正的科学,不要左倾,也不右倾。
相关文章
网络售药新规下月实施,要求严格处方审核 调查:购药平台仍可“秒开”电子处方
哪些企业可在网上卖药?哪些药品可在网上销售?处方药在网上如何买?12月1日起,《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即将正式实施,对于上述问题,《办法》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办法》明确规定,疫苗、精神药
标签电子处方,处方药,处方
牙齿总发炎,当心“癌王”找上门!口腔竟与胰腺“环环相扣”
受访专家: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蔡常春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严立新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进展迅速、易转移、治疗效果差,常被称为“癌中之王”。老龄化、糖尿病、肥胖、吸烟、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都
标签牙齿,口腔,胰腺癌,蔡常春
性行为后吃抗生素防感染,靠谱吗?
出品丨虎嗅科技组 作者丨苏北佛楼蜜 编辑丨陈伊凡 题图丨电影《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性传播感染(STI),一类让患者讳莫如深,甚至讳疾忌医的疾病总称。它们潜伏在部分患者的每一次沉默中,蚕食着他们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
标签抗生素,多西环素,性传播感染,梅毒,淋病
有这3个特点癌症能治好
有人问:得了癌症就必须要面临死亡吗?有没有可以治愈的呢? 这话说的,难道没得癌症就不要面临死亡吗?所有人都要面临死亡!向死而生,人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有生就必然有死,每个人都在倒计时。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得癌症的人死亡时间未知。其实并不是
标签癌症,甲状腺癌,化疗,大b细胞淋巴瘤,胰腺癌
喝“无酒精啤酒”可以开车上路?成都交警回应!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网购平台上选购啤酒时,发现一种“无醇啤酒”,卖家在宣传中称,这是一款“喝完可以开车的啤酒”。 无醇啤酒,到底是啥?喝了这种啤酒,真的能开车上路吗? 网售:零度啤酒配料表却显示含酒精 11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在外卖平台上
标签啤酒,成都
40岁男子高血压:明明都已经低盐饮食了,为什么血压还是没降?答案来了
1个月前,40岁的小李来门诊复诊,每天记录的血压显示基本在146/95mmHg上下波动。 他很焦虑地问我:明明我都已经低盐低脂饮食了,为什么血压还是没降?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小李2个多月前单位体检时发现血压152/98mmHg,因此
标签高血压,血压,心路星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