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壳被误诊为疑似肿瘤?你经历过哪些容易被误诊的“坑”?|鹅滴医生

近日,一则医生将莲子壳误诊为肿瘤的新闻将湘雅系医院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方认为这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没有责任心,且医德医风较差;另一方则认为医生不算误诊,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何理解误诊?误诊“坑”了谁?误诊能否被允许?误诊背后折射哪些社会问题?

专家信息:

王大仔丨儿科博士后、罕见病领域医生

邓利强丨中国卫生法学会常任理事、北京华卫律所副主任

张宇丨营养学博士、研究员

一、如何理解误诊?

误诊的根源是什么?

误诊,就是错误的诊断,目前主要分为诊断错误、延误诊断、漏误诊断、病因判断错误和疾病性质判断错误[注1]。

正在住院的营养学博士张宇认为出现误诊其实是存在主客观原因的:

一方面任何一个机构或医生,都可能因为设备精度准确度的问题,出现诊断不准确的情况;

另一方面,从主观上来说,并非每一个患者都有医学知识的储备,对于病情的表达可能不是很准确,能够提供给医生的有效信息较少,这样会干扰医生的判断。

而且,医生每天需要诊断众多病人,医疗资源的不足,导致诊断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度。另外,有时医患双方的心态都存在问题。

医患双方的心态问题首先是患者对待不同医生的态度可能有不同,比如遇到普通医生时就不是很尊重;其次是医生想去诊断好每一个患者,但有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误诊了,这就可能会影响医生后续的思考和心态。

而一旦出现误诊情况,医生不仅会面临舆论风波,也是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医生的诊断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是医生与医院是否承担责任的关键。

并非所有误诊都由医生担责

法律上如何规定医生问诊的正规步骤?中国卫生法学会常任理事、北京华卫律所副主任邓利强是这么介绍的:

第一是要详细问诊;

第二是做认真的体格检查;

第三是做其它相应的检查要做;

第四是对检查结果及时分析;

第五是如果无法用自己的专业只是去确定症状时,就需要开一期会诊。

如果以上程序都走了,医生也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误诊并非都是医生的错误

医生是根据症状体征进行辅助检查的,他们不能立马预知未来病情的走向,如果后确诊的病和当初的诊断不同时,医生是不用负责任的。

至于临床误诊率究竟有多高,目前并无详细调查数据。有媒体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的误诊率为30%,诊所误诊率达到50%。国外媒体则有报道,调查发现不配合医生的“难缠”患者误诊率达到62%。

但这些数据或许并不准确,因为界定误诊的标准是不明确的,比如说门诊首诊的误诊率会较高,而住院患者的误诊率相对要低很多。而且有些研究以尸检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其数据也是不准确的。因此当下并无准确的误诊数据报告。

二、误诊能否被允许?

误诊与医学进步

1926年梁启超被医生误诊,割肾不久后死亡。梁启超在临终前,发表了一个英文声明《我的病与协和医院》替协和医院辩解,此文被译成中文后发表在1926年6月2日《晨报》副刊上。文中写道:“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而在医学进步的道路上,误诊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

陈道纯教授在《中国误诊学杂志》创刊号中提到 “一个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对疾病诊断和认识要有一定的过程……也就是强调检查、诊断、治疗,再检查、再诊断、再治疗,直至达到较完美的诊疗目标[注2]。”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从误诊中总结经验教训,能够更好地促进医学进步。

误诊后,反思是关键

莲子壳的新闻发酵后,患者家长在网络上提出了三问:

一问医生良心去哪了?

二问为何出现如此贻笑大方的事情?

三问为何会有如此冷血的专家?

当事医生在事后回应称:“没有直接用口腔探针去从这个物体底部挠动,是怕造成婴儿口腔粘膜的继发性损伤,如果一个11个月的孩子出现窒吸门诊没有处理条件,而改用2根棉扦并扰探试物体硬度和基底的宽度后,而争得患者父母同意开住院证入院进一步处理。”

儿科博士后、罕见病领域医生王大仔认为有时医生的一些诊断上会加上一些严重的病症可能,这或许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为了保护自己,另一个也是为患者负责。

邓利强则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但这不禁让我担忧,医生在工作中有过反思吗?如果医生错了,就错了,而不去承担责任,那么后续会有很糟糕的影响。”

他同时指出,医生在出现误诊之后,只有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患者才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和尊重医生。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解决误诊有多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何权瀛认为,要解决误诊,是系统性工程。一方面,人类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变多也变深,另外医学专科越分越细,许多医生只专注研究一个专科的其中一种病,当患者有多种疾病,就容易漏诊[注3]。

书籍《医生的抉择》也提到,每个医生心里都有片墓地。每当有因手术失误而死亡的患者,这片墓地会新增一块新的墓碑。医生也是普通人,需要借助失误成长,丰富经验。

因此,在未来如何看待误诊和减少误诊,都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

三、误诊折射的社会问题

医生不被看见的困境

误诊背后,是医患矛盾的一个折射。

患者需要医生的关怀,这是他们对医生的期待,但医生也有不被看见的困境。

王大仔认为现在为了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医院会在床头安放二维码,他们只需要扫一下就能够观看相关知识介绍的视频。这不是说医生没有责任心,而是因为医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时很难24小时连轴转。

同时现在新一代的医生都充满了反思精神,他们会注意到最近的不足,也都想努力做好。

希望公众不要因为一两个渣滓就不信任整个医生群体。”王大仔说道。

当下医生群体有时缺少一个倾听的环节,但他们正在努力改变,例如现在已经有很多医生在进行一些医疗知识的科普知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普通人的医疗知识素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医患关系为何紧张?

医生群体的社会地位高,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智力、情商和素质都应该是优秀的,所以医生被更多的人期待拥有一种就济苍生的品格和胸怀。

但为什么医患关系会比较紧张?邓利强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有些医生会以自己拥有专业知识而居高临下地去指点患者,对人不尊重;

第二,医患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缺乏沟通的基础。

同时他还指出患者害怕遇到过于自信的医生,因为有时会有误判的情况出现。“即便最后医院或者医生给患者赔了钱,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患者都希望医生能够耐心地听患者的话,多去掌握更多的病情细节,起到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当然患者也应该尊重医生。有些患者来看病,拿出手机来录音录像,这其实就是不尊重医生的工作了。尊重医生也是病人的一种义务,如果病人冒犯了医生,虽然医生不能够去拒绝诊断,但这也会导致医生之间互相理解的基本状态消失。所以这类不好的情况,要避免出现。”

王大仔则认为我们应该要想办法去解决这样的医患矛盾,要让医患之间应该在相互尊重的状态下,成为亲密的战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医患矛盾背后的医疗资源紧张

只是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是存在有限性的,很难做到每一位患者都能够有足够的事件获得医生的诊断。

虽然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从1978年的3.02%上升为 2007年的4.52%,但人均总费用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注4]。另外,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呈现“倒三角”模式。 即近 70%农村人口只拥有 30%医疗资源,而城市医疗资源 80%又集中在大医院[注5]。

因此张宇认为误诊的出现和医疗资源紧张是有关系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公民健康素养提高为何重要?

张宇认为我国之所以大力科普健康知识,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我们的预期寿命在提升,普通人对健康生活有了更多期待。虽然我们医疗的水平在提升,但目前的医疗资源可能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了解基本的医疗常识能够更好地前往医院看病,比如挂哪个门诊会更加清楚,同时跟医生之间沟通会更顺畅,这能有效减少误解。近年随着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医患之间的矛盾也确实在减少。

“国家目前对医疗领域是非常重视的,投入了很多资源,同时医生本职水平、医疗设备、医药疗效等都在提升,将会逐渐满足普通人的看病需求。因此在未来,医患的关系会更好,不和谐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张宇说。

湘雅医院莲子壳事件是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但我们不能够将单个事件的发生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而是要理性看待医疗资源紧张下的误诊事件。

将莲子壳事件当作挑拨医患关系的弹壳并无益处,因为医患之间只有合作关心、相互信任尊重,才能同心共力的去战胜疾病。

参考资料:

《误诊学概论》1988,刘振华、陈晓红

《读“我国误诊学研究现状与进展”随笔》2001,李文智

《误诊是系统性难题 医生们定期坐在一起,自我纠错》2022,魏晞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公正的必要性和有限性原因探析》2012,王倩倩,苏振兴.

《试论优化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从门诊空间再布局入手规制》2013,付建华,张萍,徐平,李银才

本文标题: 莲子壳被误诊为疑似肿瘤?你经历过哪些容易被误诊的“坑”?|鹅滴医生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5917821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2条)

料友:L 2022-09-24 07:05
西医害人,靠仪器的
料友:用户gcme4_p 2022-09-24 07:40
这是在强力洗白吗
料友:用户kwb569v 2022-09-24 07:45
患者严重犯错了,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料友:用户skivfz3 2022-09-24 07:54
西医确诊了,再去看看中医吗。
料友:佬乡 2022-09-24 08:46
我最关心的应该是300块的专家挂号费,这么贵的号居然看起来没一点专业知识,还是要全靠仪器?那还要你专家号干嘛?不是直接挂一个最便宜的号,然后再做仪器检查不就完了吗?
料友:用户木子 2022-09-24 10:00
这是洗白吗?要说是疑难杂症那错了无可厚非对吧!但是一个小小的莲子壳都能弄出肿瘤来?这玩意是疑难杂症吗?还怪患者表达不清?
料友: 2022-09-24 12:51
任何事情都可能出错,医生诊断也可能误诊,但这不是你逃避责任的借口啊。错了就该跟据厉害关系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料友:用户zy8mqwx 2022-09-24 13:14
不会结果是病人,病人家属的错吧
料友:用户qtecamn 2022-09-24 14:35
我看到被误诊小孩的视频了,不相信是真的。说是11个月大的孩子,可是已经长了至少两颗牙,怀疑年龄与事实不符。并且那么大的莲子壳在嘴里有唾液分泌不会掉下来卡住才更有可能。
料友:王多根 2022-09-24 14:40
医生是人,人病是要人来医的。
料友:用户pzv1086 2022-09-24 15:34
希望正确对待,反思此事。
料友:拼命三郎石秀 2022-09-24 16:34
标题就有问题!既然是误诊 被误诊的反思什么?
料友:佬乡 2022-09-24 17:44
别人没义务为你的误诊买单!别人的人生啊!
料友:用户0z_54zr 2022-09-24 22:24
日本,想办法学好中国的中医!把中国的中医纳入医学教育。任何从事医学院的学生,必须先学中医!!!然后再分科系。咱们中国医学院的学生,都是安排西医。没有机器设备,医疗设备,就是两眼摸黑
料友:用户kwb569v 2022-09-24 23:26
医生是人,不是神,不管从事那个行业,那有一靠子下出错的,想想自己有没有出的事,多理解吧!
料友:拼命三郎石秀 2022-09-24 23:32
我记得2009的时候,在市一院,我父亲胸梗住院,同病区一个9岁的孩子,病因不明,视力模糊,一个星期也没查出原因,专家会诊!也没出结果,我和她父母说可以去省儿童医院看看,后来花了58块钱的眼药水,……好了!
料友:用户qrdjsks 2022-09-25 01:14
别转移重心!误诊有时候是可以理解,但是这个事是误诊么?
料友:用户木子 2022-09-25 06:35
错了,就是错,还找理由,本身就是错上加错,
料友:陈平积 2022-09-25 07:59
当然是患者的错咯,没事给孩子吃什么莲子吗,搞得人家医生原来把什么都说成肿瘤的,这下露馅了。
料友:拼命三郎石秀 2022-09-25 08:48
前几天一个亲戚被误诊癌症,后来到北京复查纠错了。不是说误诊不可以,关键是医生对病人随意的态度和几十年的经验太不成正比,各种检查不是钱的问题,是这么小的孩子应该这样检查吗?不是要慎之又慎想办法先看清楚。错了都没有认错的态度。
相关文章
病人不会点儿解剖知识,真不敢去医院看病
王医生是某医院麻醉科医生。前一段时间,由于手术量突然猛增,加上有连续值班,结果他感觉右下腹隐隐作痛。 曾经有过输尿管结石并碎石经历的他,第一时间想到了结石的问题。另外,在平时体检过程中发现肾脏里是有几颗小石头的。因此,他考虑很可能是结石犯了
标签医院,医生,胃肠外科
累死也养不出孝顺孩子的家庭,父母现在拎不清,晚年多半容易受气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孝道一直就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成人,等到我们长大以后,自然也应该“反哺”,回报父母的恩情。 然而,并非所有的小孩都懂得感恩,白眼狼、不孝子、啃老族,比比皆是。尤其是以下这些家
标签父母,孩子,恩比
一天吃27片营养素的“护肝打卡群”,安利营销人员发展“下线”新方式
你听说过“护肝打卡群”吗? 黄女士(化名)在回家探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亲友进了一个名为“护肝计划打卡群”的微信群,该群主要活动点在湖南长沙,群里不少人发出手捧一大把营养素片的照片打卡,到了凌晨时分,仍有人在拍照打卡。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类
标签营养素,红星资本局,维生素d,护肝,纽崔莱,湖南长沙
“这个场景我梦到过!”莫慌,是记忆在跟你开玩笑
你坐在咖啡馆里,好友坐在对面,她正在兴奋地和你讲述最近的一次旅行。忽然你的心头涌起一阵异样的感觉。周围的环境,昏暗的灯光,好友的言谈,说话的语调,突然都变得如此熟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完整地经历过一遍。 图源:
标签咖啡,昨日重现,pixabay
女子体内排出4.95米绦虫!医生建议慎食生食
近日,一则“女子体内排出4.59米长绦虫”新闻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称被吓到。 据了解,湖南长沙,一女子体内常排出绦虫,医生初步判断是牛带绦虫的孕节片。经过治疗,患者排出一条4.95米长的牛带绦虫。据悉,该女子有长期食用生食制品的习惯。 湖
标签绦虫,寄生虫,肝吸虫,姜片虫
老人长期毛豆配酒致骨头变形,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又到了煮毛豆的季节,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煮上一盘毛豆,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喝点小酒…… 可是你知道吗?当毛豆遇上酒,可能就是“定时炸弹”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近日,有一条新闻#老人长期毛豆配酒致骨头变形# 冲上了热搜。 医生说:“豆制
标签毛豆,嘌呤,老人,痛风,高尿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