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煮鸡蛋会诱发肠癌,很多人都中招,快去告诉家人?营销号唬人太甚

较真要点:鸡蛋煮久了变绿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蛋黄上的绿色物质是硫化亚铁,在胃酸作用下,他们就会变为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即使他们不跟胃酸起反应,那它也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会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根本不会参与人体代谢过程。

鸡蛋好吃,营养价值高,还经济实惠,是很多人每天必备的食物。

不过,最近网上流传一个电视节目视频,视频中专家称,煮鸡蛋时煮不对会致癌,如果煮的时间太久,鸡蛋黄外面发绿,就可能使人贫血、影响智力发育,使人抵抗力下降,甚至诱发肠癌。

煮鸡蛋的蛋黄为什么会有一层黑绿色的膜?吃了真的有害吗?还能放心吃鸡蛋吗?

实际上,鸡蛋煮久了变绿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说它导致贫血、影响发育、导致免疫力低下等完全是吓唬人。

1、鸡蛋为什么会变绿?

鸡蛋的蛋清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很怕热,水煮蛋的过程中,蛋白质会在热水作用下发生热变性。

而蛋清中一些蛋白质是含有硫元素的,比如半胱氨酸中含有硫元素。在蛋白质受热变性过程中,硫元素会跟氢元素结合会产生硫化氢气体,也是所谓“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气体会慢慢从鸡蛋清中释放出来。很多人会奇怪,既然会有臭鸡蛋的味道,那为何我从来没有闻到过呢?其实是因为量太少了,我们闻不到而已。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且,在煮蛋时,热量是从外向内进入的,鸡蛋外部的温度提升速率要高于中心,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就会向温度较低的鸡蛋中心移动,也就是说这个气体是逐渐往鸡蛋中心(也就是蛋黄)扩散的,我们就更难闻到了。

在鸡蛋的中心还有一颗蛋黄。蛋黄中是含有铁元素的,在煮鸡蛋的时候,水里还会有一些铁元素。当硫化氢遇到蛋黄时就会与蛋黄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硫化亚铁包裹在蛋黄的外层。

硫化亚铁是一种灰绿色的物质,因此蛋黄就有了一层淡绿色,颜色深一点就会感觉是黑绿色。

2、变绿的鸡蛋是否安全吗?

大家最关心的是,煮熟后变绿了的鸡蛋是否有害。到底这些黑绿色的物质对人的健康有危害呢?

其实,这层绿色物质是安全的的,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危害,大家不用太担心。

鸡蛋黄上面那点硫化物量是很少的。要知道,胃里还有大量的胃酸呢。跟胃酸的量相比,这点硫化物就实在是微不足道。在胃酸作用下,他们就会变为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即使他们不跟胃酸起反应,那它也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会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根本不会参与人体代谢过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且,鸡蛋黄上的硫化物并不会影响蛋白消化。产生硫化物的蛋氨酸并不是鸡蛋里面才有,它另一个名字叫甲硫氨酸,是食物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氨基酸。而且胱氨酸、半胱氨酸也是可以释放硫化物的氨基酸。

况且,人的肠道消化过程就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硫化氢、生物胺等代谢废物也是很正常的。肠道中硫化氢的量应该远远超过鸡蛋黄上面那点不溶于水的硫化亚铁,何必担心鸡蛋里这点硫化亚铁呢?

3、变绿的鸡蛋会导致贫血,影响发育?

网络上还有说法称“鸡蛋铁含量最丰富,超过牛奶等动物性食物,利用率可达到100%,是补铁的好来源”。因为鸡蛋变绿了,铁变成了硫化亚铁,就会认为会导致贫血。这个也可能是节目中专家说吃这样的鸡蛋会导致贫血的原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事实上,鸡蛋并不是补铁的良好来源。鸡蛋中的铁含量并不高,而且,吸收率也比较低。铁含量丰富主要是一些动物肉类,比如动物肝脏、瘦肉。况且,煮鸡蛋变绿所来源的铁,除了鸡蛋本身的,还有有一部分是水中的铁元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至于说能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甚至使人免疫力降低,就完全是危言耸听。这层绿色物质的量实在太少,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煮鸡蛋蛋黄表面有一层绿色物质完全是正常现象,并不会有害健康,完全可以放心吃。

4、鸡蛋煮多久最好?

其实,煮鸡蛋的蛋黄表面是否变黑绿色,跟煮鸡蛋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想要避免产生绿色物质,就不要煮太长时间,一般10分钟就可以了,并且及时用冷水放凉。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煮鸡蛋的时候,一般超过15分钟蛋黄会变绿,当然不同大小的鸡蛋时间也略有差异。

煮鸡蛋的时候,一般来说,煮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绿色物质。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时,煮5分钟时鸡蛋会有流淌的蛋黄,煮6分钟时蛋黄会变得粘稠并刚刚开始凝固,煮8分钟时鸡蛋黄完全凝固,但蛋黄仍然是金黄色和粘稠状的(鸡蛋全熟,细菌被杀灭),煮10分钟时蛋黄会变得更坚硬和苍白;继续煮,鸡蛋黄就会开始变硬,吃起来可能有点……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煮鸡蛋,不同时间鸡蛋的变化

所以,如果希望鸡蛋煮的好吃,还不会有绿色产生,就不要煮太长时间,并且及时用凉水降温,这样能降低硫化氢往里面扩散的速度,就能避免它跟蛋黄里的铁结合。一般煮个8-10分钟,鸡蛋也熟了,也足够杀死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保证安全,口感也比较好,也不会有绿色出现。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这样煮鸡蛋会诱发肠癌,很多人都中招,快去告诉家人?营销号唬人太甚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5018346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25条)

料友:~铁观音~ 2021-06-16 10:18
可以放心煮了
料友:方方 2021-06-18 19:41
料友:方方 2021-06-18 23:26
耳鼻乱放狗屁!
料友:小彭 2021-06-19 06:42
凤凰新闻很喜欢发一些虚假有问题的新闻,像这种关于身体健康上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播放鸡蛋不易煮久,变绿对身体不好,是中央电视台养生堂的专家说的。对比一下后,我还是宁愿煮少点时间,不变绿,在黄的时候吃,安全第一。
料友:~铁观音~ 2021-06-19 13:29
水煮蛋黄上带点绿的颜是否有毒我没有这方面知识,但以前的鸡蛋不是随便就能买到,也没钱买,自家没养鸡下蛋就没得吃,那时的蛋黄真带点绿的,现在买过好多品种的鸡蛋都不见绿的。
料友:我就是我 2021-06-20 07:02
店铺里的茶叶蛋天天煮很多人隔天都吃,怎么说呢?
料友: 2021-06-22 10:53
还营养师,一派胡言,鸡蛋根据大小5-6分钟煮熟,时间太长没有营养,口感也不好,有绿色了,肯定没有营养了。
料友:柠檬橘 2021-06-22 11:59
糖心鸡蛋好吃
料友:小彭 2021-06-23 14:51
鸡蛋保成久了就里面蛋黄变雨黑也吃不好亅
料友:老资料网友737 2021-06-23 17:16
鸡蛋黄颜色都不正常了。
料友:小彭 2021-06-24 11:18
政府应该整治网上一些自煤体假新闻和所谓的专家,以正视听,不然长此以往后会造成新闻混乱,广大观众都不知道要相信谁。
料友: 2021-06-24 12:57
[哈哈]
料友:Li 2021-06-24 19:07
学到了学到了
料友:我就是我 2021-06-24 22:16
中招得最多的还是吃大米饭!
料友:Li 2021-06-25 06:39
纯正伪科学!
料友:朱萍 2021-06-25 23:55
可怕
料友: 2021-06-26 15:49
水开后,把火关小一点,7分钟就关火,拿出来泡在凉水里一会就捞出来,绝对好吃
料友:我就是我 2021-06-27 05:27
水开后煮四分钟,然后关火闷四分钟再捞出来冲凉水。超好吃。
料友:颜七 2021-06-27 23:33
听他们打架别吃饭算了
料友:地平线 2021-06-28 14:04
超市茶叶蛋能回锅好几天
相关文章
多吃水果或可预防糖尿病?
最新研究建议,每天吃两份水果对健康有益,并且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低,该研究在线发表于《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 一项研究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与每天吃少于半份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两份水果的成年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 36%。 研究还表明,较高的
标签糖尿病,水果,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2型糖尿病
“气候病”怎样拖垮你的身体?三大顶级医学期刊:人类健康将倒退50年……
近年来,不少人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台风、冰雹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高温天越来越多,洪涝野火等自然灾害频发…… 6月14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5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6个最热的5月。 世界气象组
标签气候变化,黄存瑞,儿童,登革热
她41岁,因为糖尿病而失明……
警惕!糖尿病年轻化,注重前期预防。 撰文 | 万顺顺 2019年9月,李昱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被检测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时,几乎每个医生都会问她,“你怎么病得这么严重才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
标签糖尿病并发症,李昱琨,失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糖
夏天出汗多是在排毒?要多吃盐?医生:并不是,没必要!多吃含钾食物更实在
小许是办公室里最容易出汗的人,经常大汗淋漓的。现在已经到了夏天,每次看向小许,都能发现他被汗浸湿的衣服。哪怕办公室里有风扇,也没有多少作用。 “小许你这么爱出汗,是不是身体有什么问题了呀!”同事小青有点担心。 “我就是出汗多点,说明我身体排
标签医生,医院
无论男女,起床若有4种症状,或是高血压的“警示灯”,需注意
随着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 有人称高血压为“沉默的杀手”,因为血压过高并不会直接致命,但是如果不能将血压控制住,病情就会进一步的恶化,对大脑、眼睛、心脏和肾脏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引发一
标签高血压,血压,耳鸣
睡前有4个共性的人,疾病会不请自来!若你有,趁早改正
长寿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为了达到长寿的目的,用尽了各种方法,比如服用保健品,长期吃素食等等。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方法似乎很可行,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长寿其实就是从生活点滴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才能提
标签长寿,睡眠,肥胖,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