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丨把精神卫生融入“大健康”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文汇报联合开设“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专栏,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医者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绘就一幅幅党旗在市级医院一线高高飘扬的动人画卷。

口述人:王祖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原院长、中国精神卫生内观疗法的奠基和开创者

1962年,我来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名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实习,到1964年我选择留在那里工作,我亲历、见证了上海市精神卫生健康事业在过去近60年的快速发展。

上海率先创建的精神病三级防治网络被世卫组织盛赞为“上海模式”

我国精神科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逐渐步入正轨。

1953年,上海就筹组首届神经精神科师资进修班。1958年,在我国精神医学创始人之一粟宗华教授的倡导下,上海精神科人才史无前例地“大联合”,筹建了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从此以后,上海精神卫生事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很快,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就成为上海市精神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到上世纪60年代成为全国精神科最有影响的单位之一。

我特别要提的是“三级防治网络”。

临床发现,精神病人病情反复,康复过程漫长,要解决精神病人的住院难,必须建立一个覆盖全市的三级工作网络,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让他们“有家可归”。

因此,上海率先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病社区防治网:在各区县培训精神医学人才,在每个区设立一个精神病防治站,然后在各个区的各个地段设置精神病康复站,平均每个区有十几个康复站,当时全市共有10个区县防治站和100多个康复站,形成一张纵横上海的社区精神病防治网络。

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来上海参观时,就充分肯定了上海独创的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网络,并称之为“上海模式”,国家卫生部也表扬了上海精神卫生事业的起步之快。

推进全社会对精神卫生认识,上海又走在前头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上海市精神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市各郊县精神病防治院,对当时被“关锁”在家中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被“关锁”的患者129人,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以及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等原因,导致这些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出此下策”,以防患者自伤与伤人。

早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抗精神病药物就被引入我国,但当时国内对这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疗效尚不完全清楚。于是上海率先开展精神药物的临床毒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试验论文。

当时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和骎教授就积极联合某制药公司共同开展“上海市九县一区使用长效安定剂——安度利可治疗慢性关锁精神病人”的科研工作。两年后,这129位患者的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他们身上的锁链终于被解开了。

1991年11月,“氟哌啶醇葵酸酯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病例”的论文报告在全国精神药理会议上获得一等奖,“解锁工程”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看得见的铁链可以打开,看不见的心结如何解开?

在临床治疗中,不止一次听到患者家属的心声,有抱怨、失望甚至绝望,更多的是无休止的悲痛。能否为这些家属提供一个“家园”呢?1992年,时任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院长的严和骎教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上海市心理康复协会,成员包括专科医生、心理学家、护士,还有患者家属。

精神疾病治疗,不能局限于医院内,更要拓展到医院之外,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给予这类特殊人群以最大帮助。上海又一次走在全国的前头。

1985年,我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在那里,我深入了解内观疗法,并收集相关资料。回来以后,根据进修期间的学习,我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我们的精神科杂志上,随后就开始推广这种疗法。

引进内观疗法对于心理以及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项革命性的改进,后来我们把这种疗法向全国推广。到2000年,内观疗法在国内开展得很不错。2005年,我们举办国际内观疗法大会,日本、韩国、美国、菲律宾以及其他国家都有专家来参与。

然后,我们开始申报将内观疗法作为一种规范性疗法,先后得到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政府和国家卫生部门支持并批准,如今已是医院病房正式开展的治疗项目。

精神科医生是一项高危的职业,随时随地面临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但我们早已习惯了。其实相比我们医生,病人更苦。他们不仅身患疾病,还会遭受很多歧视——连我们这行的医生都会被人侧目,更别说病人了。所以,我常常想,我们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就可以让病人好受一些。以己度人,经常想想病人,对于有精神疾病的人,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多些关心。

消除对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我们在路上,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努力达成共识,努力营造和谐的、抱持性的环境,任重而道远。

为上海精神卫生健康事业打造美好未来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1%,但心理障碍等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为10%-20%。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们就开展心理治疗研究,老院长严和骎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医学心理学概论》,成为我国第一本医学心理学专著,对推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心理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上世纪70年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我国首先提出“心理咨询门诊”概念,并在医院开设这一门诊,后来成为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此外,我们联合高校与综合性医疗机构,使心理咨询“遍地开花”。不仅高校里的心理咨询中心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设立的精神科或心身科,也有力推动了心理障碍诊断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疾病诊断治疗及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发展。

非常值得高兴的是,上海市制定了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它是上海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时间表”和“任务书”。今后十年,上海精神卫生工作理念将会从“以精神疾病防治为中心”向“以心理健康为中心”转变,建成与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相匹配,与公众身心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精神卫生体系。

这个规划围绕进一步健全精神卫生体系、大力拓展精神卫生服务内涵、全面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这三方面,提出建设精神卫生体系的14项主要任务及17个具体指标。

随着上海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发展,打造精神卫生的“上海体系升级版”一定会成为现实,这令人非常激动,我们仿佛看到上海精神卫生的美好未来,在“健康融入万策”的时代,精神卫生也是“大健康”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石,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砺前行,也希望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理解、支持精神卫生事业,人人行动、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共同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携手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健康之基。

(姜澎 整理)

作者:王祖承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题: 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丨把精神卫生融入“大健康”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5016432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脏了用湿巾擦擦?央视曝光“毒湿巾”,所含成分易损伤孩子健康
本文由护芽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湿巾可以说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了,尤其是有娃之后,大多数父母都看中了其清洁力度强,用起来便利,价格也比较实惠的多重优势,往往都会成箱地购买,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很多商家都打着“宝宝专属用品”的旗号
标签湿巾,湿纸巾,央视,纸巾,ph值
警惕!这2个常见坏习惯,让孩子颜值持续下跌!现在纠正还不晚
点 击 邵 逸 夫 医 院 星 标 我 们 孩子越长越高、越长越大 是让家长欣慰的事情 不过有些家长可能会观察到 随着孩子长大 孩子的下巴也越来越大了! 其实 这很有可能是 “地包天” 很多家长都知道 孩子牙齿不整齐要找正畸医生 但对“地
标签孩子,地包天,下巴
“女儿当了妈妈,在我心里她还是个宝宝!”
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如水。反正,都是深沉不语的。 好像确实是这样。 比起热烈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气氛总是静悄悄的。比起妈妈和儿女之间直白的爱意表达,爸爸对孩子、孩子对爸爸,似乎都要含蓄不少。 今天就是父亲节了。 对于父亲这个人生角色,
标签费炳荣,宝宝,孩子,父亲节
月销10万的网红神器,又一迷惑行为正在摧毁年轻女孩!
本文涉及专业知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出一周就能明显改善先天腿部线条, “直腿神神器”显奇效! 日光之下,早无新事。 继整精灵耳、小腿神经阻断术后,先生的审美认知再次被颠覆。 不得不感慨,容貌焦虑简直像幽灵般无孔不入了。 对美的苛
标签网红,直腿神器
找医生打招呼这事儿,我得说几句……
关照分很多种了,随便聊聊。 撰文 | 蔡毅 当了快二十年的医生,平时经常碰到各种打招呼求关照,特别是要手术的患者,很多人都要千方百计的弯点关系跟主刀医生打个招呼才放心。这是不是国内医疗区别于国外的特殊现象?那就不知道了。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
标签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外科
孕妇肚子尖更有可能怀男孩吗?
肚子尖的孕妇怀的是不是男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孕妇肚子尖不容易顺产。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迷信的说法:肚子圆的孕妇会生女孩,肚子尖的孕妇会生男孩。 这种通过形状判断胎儿性别的方法简直有毒。首先,胎儿到了孕晚期,以枕前位多见,也就是说他应该
标签孕妇,胎儿,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