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远战胜不了细菌?医生辟谣:当你喝牛奶时,你要感谢巴斯德

你喝的牛奶,是巴氏消毒的吗?

在很久以前,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居民,大家都知道牛奶是会变质的,放得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酸牛奶。

不过科学家知道得更多一点,他们在酸牛奶中发现了可以导致物品变酸的酵母细胞或者细菌。

其实无论是牛奶变酸还是啤酒变质,甚至是在水果中所发现的酒精,这些都是酵母细胞和细菌的功劳。

不过限于当时技术有限,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微生物是食物变质的结果,也就是说因为食物变质了,所以才产生的微生物。

这其实并不科学,但只是当时的主流想法。

当人们第一次把观察到的微生物和这类食物的变质联系起来时,一种新的学说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活力论”。

不过,这方面的学术常常被认为是错误的,甚至有人说这类学说让科学倒退了50年。

而漩涡的中心就是巴斯德。

巴斯德(Louis Pasteur)其实是一名法国人,他生活在1821年到1895年,既是微生物学家也是著名的化学家。

当时的他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如果发酵是来源于细菌,那细菌来自哪里呢?

这个故事就要追溯到1854年9月,当时的巴斯德还是一名化学系主任,他对酒精工业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而酒精的产生有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那就是发酵。

在研究发酵的过程当中,巴斯德发现发酵液里有一种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状小体。

把这些球状小体培养之后,慢慢地也就变成了酵母菌。

在酵母菌繁殖的过程当中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些都是酵母分解糖分导致的后果。

而且整个过程根本就不需要氧气参与,在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

所以发酵这个事儿并不是导致细菌产生,而是细菌在自己生长的过程中导致了发酵。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巴斯德做了很多实验,在1860年代通过自己的研究逐渐证明了这一观点。

此后,他发现把液体加热到55℃,可以杀灭液体中所有的微生物。

之后,经过消毒的牛奶,无论在保存还是在运输中都长时间没有变质。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细菌在发酵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消灭了细菌,那么就不会出现发酵。

要知道在1856年至1860年间,人们对发酵的本质还属于探索阶段,当时的他就已经提出了微生物代谢活动是发酵的基础,这可算得上是新理论了。

而在1857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发酵的文章《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一直被视为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这也打开了微生物界的一扇大门,让无数学者涌现出自己的思想,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深刻了一寸。

当然,时至今日,这个实验目前已经不是实验了,而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经过改良之后,大量地应用在牛奶和其他食品的保存以及运输上。

如果你去超市买牛奶,很有可能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人们称之为“巴氏消毒法”。

其实巴氏消毒就是利用很多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内,将这些不耐热的细菌完全杀灭。

一般来说,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8℃-37℃。

可是如果将液体加热直到68~70℃,并且保持30分钟,就可以有效杀死一般的细菌。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是有一些细菌在这么高的温度下也可以继续存活了,可没想到,巴氏杀菌还有法宝,那就是急剧冷却。

在维持高温30分钟之后,通常需要把液体急速冷却到4~5℃。

这种冷热的急剧变化,会使其他相关细菌死亡。

但是,巴氏消毒真的会灭菌吗?

很显然不能,如果想杀灭一切细菌,达到医学上的灭菌标准,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手段。

目前根据现在的技术,经过巴氏消毒之后,虽然还保留了小部分耐热的细菌或者细菌的芽孢,不过这些细菌的数量比较少,不会在短时间内发展为让食物变质的数量。

所以只要把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仍然放在4℃的环境下,也可以保留3~10天,可最多不要超过16天。

下次喝牛奶和啤酒的时候,你还能记起巴斯德的故事吗?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人类永远战胜不了细菌?医生辟谣:当你喝牛奶时,你要感谢巴斯德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4951207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骨质疏松的人可以运动吗?不止骨折那么简单,这5种风险要引起重视
骨病属于生活中比较棘手的疾病,这是因为骨病不仅会带来严重伤害,还会引起患者的功能障碍,并且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才能够彻底恢复。而骨质疏松的患者更是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才能起到控制效果,因此有一部分患者就会选择运动的方法来调整身体状态,
标签骨质疏松,骨骼,骨质增生,活动障碍
血压正常范围有新标准,65岁以上老人注意,收缩压标准不再是140
现在医疗技术发展的已经很不错了,大家平时想要了解自己血压情况的话,一般只要准备一个家用的血压仪就可以了。在测量完血压之后,我们还会和标准血压做对比,以此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高血压。 正常来说,大家一定很熟悉140/90mmHg,如果一天之内,不
标签血压,收缩压,老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
糖尿病人副食怎么选,怎么吃
作者 | 控糖参考 责编 | 麦子 糖尿病患者合理选择主食,并进行主、副食的合理搭配,是饮食疗法的重要内容。副食一般指蔬菜、鱼、肉、蛋及水果等,这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是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这期跟广大糖
标签糖尿病人,副食,水果,糖尿病,血糖
伤颈椎的5个动作,你可能天天都在做!
据统计中国约有1.5亿人深受颈椎病困扰,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颈椎病,颈椎病已成为办公室一族的“头号公敌”。 颈椎病呈年轻化趋势,主要是由于现在年轻人的不良习惯和姿势越来越多,很多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惯,其实对颈椎来说都是很大的伤害
标签颈椎,颈椎病,脊柱
ROS1基因突变是什么突变?ROS1突变的肺癌有什么药物可选?
最近门诊接诊一位年轻的女性肺腺癌患者,才27岁,很可惜的是,CT显示肿瘤已经转移至对侧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没有手术机会。这么年轻,这么早转移,在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基因检测报告,提示ROS1基因突变,符合靶向治疗条件。上帝关上一扇门,也给她
标签肺癌,基因突变,药物,克唑替尼,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多少算达标?很多人可能不清楚
“医生,你快看看我的血糖记录,血糖是不是高了?怎么总是降不下来?” “大爷,您这血糖水平控制的还不错呀” “啥?还不错,空腹血糖7.2,餐后血糖8.0,这咋还能不错呢?” “大爷,现在的血糖标准放宽了,年纪大的人,血糖标准和年轻人是不一样的
标签空腹血糖,糖尿病,餐后血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