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学政 去草原行医的人

戚学政医生的援蒙工作在一台接一台的手术中进行着。可光靠自身的力量,手术永远也做不完。他非常重视对当地医疗团队的培养,“现在他们相当不错了。一般常见的手术都没问题,可以独当一面了。”

文/实习记者 彭思聪 发自北京

“7月的草原还挺美的,”这是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戚学政最直观的感受。那天天气很好,“夏季的草原风很凉爽。”2019年7月20日中午11时许,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门口出发的戚学政抵达一片绿海前。

这是戚学政参与京蒙扶贫医疗对口支援工作的开端。此后一年内,除了疫情期间被迫留京三个多月外,他多在太仆寺旗医院的手术室和当地贫困患者的家之间来回奔走。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戚学政希望凭己所能,让太仆寺旗的贫困患者拥有健康的生活。2020年7月23日,戚学政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支援工作,回到北京。这一年来,他所带领的团队完成骨科内固定手术一百六十余例,其中相对疑难复杂手术二十余例,填补当地医院空白手术十余例。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戚学政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坦言这份荣誉来得很意外,“我当时说实话真没往心里去,因为觉得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儿。”昌平区政府让其递交申报材料时,戚学政不相信自己有评上的可能,年过半百的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不服老、还想干点实事的医生而已。

与戚学政的初次见面在他的门诊室口。2021年3月8日,周一,他刚结束手头的治疗,从门诊室的内室走向门侧的洗手台进行清理。此时的他着装仍然严谨,医用帽、口罩、白大褂穿戴整齐,只是迟缓而略显沉重的步态暴露了他的疲惫。周日的值班和当天的专家门诊让他超过30个小时未能休息。这是戚学政从医的第35年。如果近距离观察,可以清楚看到他医用帽下的两鬓已经染上和白大褂一样的颜色。

1981年,16岁的戚学政不顾家人反对报名参军。他从家乡吉林临江出发,前往沈阳,成为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建筑第130团的一员。通过谈话,部队得知戚父当时是他老家某医院的党委书记,出于对其退伍后工作安排上的考虑,部队将他调去了卫生所。两年后,原工程兵建筑130团被撤销,戚学政参加成人高考,考取了长春双阳卫校,开始系统地学医。1986年卫校毕业,他去往临江市大湖医院工作。

临江大湖煤矿资源丰富,大湖医院便成了矿工们常来常往之地,医院对外科医生的需求量大,戚学政选择了做一名骨科医生。1996年,经过断断续续的半脱产学习,戚学政成功考入延边大学医学院,开始了本科学习。2002年,恰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招聘新医生,戚学政前往北京应聘被录用。时至今日,他已成为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扎根北京。

近几年,昌平区中医医院有许多帮扶新疆、西藏、青海、内蒙等地的项目。“有时派一些年轻医生去,他们孩子小、家里牵挂多。听说这个事后,我就说我想试试,我家里也没什么事。”1965年出生的他有些不服老,想挑战一下自我。他直言自己不是想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总得干一两件事,这一辈子回忆起来觉得很有意义。”怀着这样的信念,戚学政主动向医院申请去太仆寺旗做医疗对口支援。他没有预料到,这份“主动”将为那儿的一些患者带去生活的希望。

出发之前,家里人忙着收拾了些生活用品,戚学政则给自己准备了业务上可能会用到的书和资料。谈及家人对其赴蒙支援的态度,戚学政说:“他们都知道我的性格,我决定了想要试试,不同意的话那也没辙,还不如就同意得了。”这同意的背后,除了有家人对其性格上的熟稔,还有对他能力上的放心。少年时早早离家、只身在部队生活过的戚学政早已学会了独立。他笑称家中的家务爱人会做的还不如自己多,“一个骨科大夫你会缝人,你还能不会缝被子?”此外,从基层走出来的戚学政曾长年从事“大外科”的工作,除骨科外,还要做大量外科的基础工作。非典期间,戚学政曾奋斗在一线,“骨科外科都得干,要不然不够人。”这些经历都让家人对他的支援工作有了更多信心。

2019年7月20日上午6点多,在医院领导的陪同下,戚学政坐着单位派的专车从中医医院门口出发,前往太仆寺旗。

抵达已是午时,戚学政见到的是政府投资新建完没几年的太仆寺旗医院新楼。那儿的房舍条件良好,医疗设备齐全,但人手相对不足,一个骨科大夫可能还要兼看内科很多病。“他们很累,我看得都很心疼。”戚学政说。

刚到医院没多久,他便被拉进了手术室,这让他略感意外。“到那以后我原本想着一个礼拜之内先别做手术,先看看医院环境、人员配备、技术力量这些方面情况如何。”手术室内即将进行的是一台截肢手术。患者年轻时4个脚趾骨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脚趾长期弯曲,无法正常行走。医院与患者达成的治疗方案是截肢。原本只打算旁观手术的戚学政了解到患者病情后,深感截肢太过遗憾,他重新为患者设计了治疗方案。于是,原计划一周内先不做手术的他拿起了手术刀,站上了手术台。后来手术成功,患者得以恢复行走的能力。

与上述患者同获生活希望的还有63岁的老人石海,这是戚学政在2019年9月走访骆驼山镇的贫困户时发现的瘫痪病人。数年前的一次意外事故导致石海左大腿粉碎性骨折,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他只做了个内固定钢板手术。不幸的是,术后伤口被感染,而后的三次补救手术也未能成功。四次失败的手术不仅让正值壮年的石海绝望地瘫痪在床,也拖垮了他的家庭。“他的遭遇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帮助石海的念头盘旋在戚学政的脑海。

经过一系列的详细准备,2019年12月6日,石海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历时3个半小时。2020年3月30日,石海前往医院拍片复查,结果显示:骨折周围固定坚强、骨痂生长良好、切口愈合较好,下肢活动度理想。“2020年3月30日,对于内蒙古太仆寺旗骆驼山镇的石海老人一家人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而对于我作为一名医疗扶贫工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喜悦的日子。”戚学政后来在一篇自述中如是记录。

戚学政的支援工作就在一台接一台的手术中进行着。可光靠自身的力量,手术永远也做不完。他非常重视对当地医疗团队的培养。好在当地的医生即便工作劳累,仍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年轻医生如果有时间,就会跟着他出诊。有时碰上上了年纪、无法用汉语交流的患者,还能让年轻医生帮忙翻译。

支援期间他常常给当地医生讲课,遇到特殊的手术就让大家共同参与,术后一起讨论。从太仆寺旗回到北京,环境变了,戚学政紧凑的工作节奏一以贯之,但他和太仆寺旗的医生还会在网上互相交流业务。“现在他们相当不错了。一般常见的手术都没问题,可以独当一面了。”戚学政高兴地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戚学政 去草原行医的人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ealth/info/4827033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肝病“最怕”1黄,不是胡萝卜,烧开水撒一把,冲走口臭,肝越轻松
张先生今年40岁,果农一枚,今年行情不好,家里的橘子都没人收,看着满地的橘子烂在树下,张先生压力很大,非常无奈。 最近半年,原本精神状态很好的他,常常失眠,凌晨1-3点有时候忽然醒来,翻来覆去睡不着,起床后觉得自己提不起精神,眼睛眼屎还粘着
标签口腔异味,肝病,肝癌,肝脏
4种肾病患者,更容易进展到尿毒症,希望没有你
我国大约有300万尿毒症患者,多数是由慢性肾脏病发展而来。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肾脏病都会进展到尿毒症,不同的肾病病种、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原因,会让肾友出现不同的最终结局。 那么,哪些肾病患者具有向尿毒症进展的危险因素? 首先,是原发病比较重的患者
标签慢性肾脏病,尿毒症,肾脏,肌酐
身体出现3种异常,多在提醒肝不好了,哪怕占一个,也要警惕
浙江杭州的李女士经营着一家饭馆,干了几年也小有名气,周围吃过的人都说不错,回头客也比较多,可以说事业有成。 可最近李女士特别的不顺心,有时候总感觉到胸闷,甚至还会呕吐,吃不下饭,手掌也发热发红,后来在家人的陪伴下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却并不
标签肝脏,转氨酶,口腔异味,脂肪肝
感染HPV离宫颈癌有多远?提醒:做好这3件事,离宫颈癌远远的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50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中国占了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20%。 据《中华肿瘤杂志》发布的论文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6.56/10万人,全年死亡率高达3.4万例。 随着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攀
标签宫颈癌疫苗,hpv,世界卫生组织
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有多远?应该怎么治疗?
前几天,有患者在咨询,他胃不舒服,去医院做了一个胃镜,检查报告结果是浅表性胃炎。看到胃炎两个字,他非常害怕。因为他的家族里面有胃癌的患者,他的爷爷就是胃癌去世的。他被吓坏了,问我应该怎么办?需要怎么治疗? 什么是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是胃
标签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胃炎,胃粘膜
高血脂患者和心血管专家门诊对话!从中可以学习到如何控制血脂!
上午门诊38位患者,其中有一半都是因为看了我的科普来的,有山西临汾昨晚坐飞机过来,在酒店住了一晚的;有从河北邯郸昨晚坐高铁,在酒店住了一晚的;有驱车三个小时从周边县城赶过来的;每每遇到这种特意大老远来找我看病的人,我内心很是不平静,生怕不
标签高血脂,心血管,低密度脂蛋白,心脑血管疾病,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