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老房、舊房改造成好房子”,事關城市更新,五部門集體發聲

財聯社5月20日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金融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住建部副部長秦海翔:我國城市發展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 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5月20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以來,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對城市更新行動作出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人民群眾的需要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秦海翔表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就是要推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同時能夠有效拉動投資和消費,擴大內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對於促進經濟增長、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既有建築的改造利用 努力把老房子、舊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秦海翔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近日發布的《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是指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綱領性文件。在任務安排上,《意見》部署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好房子”建設,主要是大力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同時加強既有建築的改造利用,努力把老房子、舊房子改造成好房子,穩妥推進危險住房改造,加強老舊廠房、低效樓宇、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

我國超9.4億人生活在城鎮

秦海翔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止到2024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9.4億人生活在城鎮。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提升,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8萬個 惠及居民4800萬戶、超1.2億人

秦海翔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部指導各地扎實推進城鎮的老舊、小區改造。截止到2024年底,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8萬個,惠及居民4800萬戶、超過1.2億人。

繼續抓好里子工程 持續推進城市地下管網升級改造

秦海翔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改造任務落實落細,繼續抓好里子工程,持續推進城市燃氣、供水、污水、排水、供熱等地下管網升級改造,因地制宜建設地下的綜合管廊。持續提升城市的安全韌性,實施城市排水防澇提升工程,推進城鎮燃氣安全整治,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

因地制宜配建和完善社區養老、托育等“一老一小”公共服務設施

秦海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將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作為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任務。下一步,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指導地方切實抓好組織實施。一方面,在完成“十四五”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這項工作,重點做好小區內老化管線改造,消除安全隱患。開展建築物屋面、外牆、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小區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築節能改造,支持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另一方面,持續開展完整社區建設,因地制宜配建和完善社區養老、托育等“一老一小”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停車、充電等市政配套設施,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將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秦海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提升基礎設施的智慧化水平,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運維的長效管理制度,探索城市建設運營投融資新模式,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

國家發改委趙成峰:在6月底前下達2025年城市更新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負責人趙成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各項工作,加大中央投資支持力度。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門設立城市更新的專項,支持城市更新相關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項目的基礎上,擴圍支持城市危舊住房、老舊街區、老舊廠區轉型提質等工程。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組織計劃申報和項目評審等工作,將於今年的6月底前下達2025年城市更新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繼續支持城市地下管網設施建設、改造項目

趙成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在“兩重”建設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資金安排中,將繼續對城市地下管網設施建設、改造項目給予支持。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的作用。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郭方明:鼓勵政策性銀行對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提供支持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郭方明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財政部聚焦財政金融政策協同,推動健全投融資機制,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投向領域,加大對城市更新相關項目的支持。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動作用,鼓勵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對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提供支持。完善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制度,更好提供巨災風險保障,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可持續更新改造的投融資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

2024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超過4250億元 支持地方開展城鎮燃氣管道更新改造等項目

郭方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共安排中央補助資金約1594億元,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3年以來安排中央補助資金153億元,支持推進城中村改造。“十四五”期間安排中央補助資金約600億元,支持60個城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帶動總投資1600億元。2024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增發國債等資金超過4250億元,支持地方開展城鎮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澇提升工程等項目。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財政部積極落實好稅費優惠政策,如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教育費附加減免等。下一步,將繼續通過這些渠道持續發力。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積極支持各地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要努力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對專項規劃的指導和底線約束,協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支持各地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指導落實總體規劃的戰略定位和空間布局,依法依規做好與詳細規劃的銜接,健全定期體檢,5年一次評估的制度。

金融監管總局廖媛媛:將研究出台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

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指導金融機構深入理解城市更新行動的內在邏輯,准確把握新特點新要求,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積極為城市更新行動提供豐富多樣、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滿足不同主體不同項目、不同階段、不同環節的金融需求。廖媛媛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指導金融機構對照城市更新行動的具體要求,抓緊研究制定與之相配套的制度流程、業務系統和績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把金融資源用在刀刃上,做好與財政資金、社會資本的有效銜接。金融監管總局將研究出台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明確貸款條件、標准,滿足城市更新行動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本文標題: “努力把老房、舊房改造成好房子”,事關城市更新,五部門集體發聲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61883949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開業10天就倒下!2元面包、7元生燙牛肉米線……批量“收割”創業者
跟風開2元面包、7元生燙牛肉米線店,真能賺錢? 今年以來,2元面包、7元生燙牛肉米線持續火熱。 社交平台的“造富”故事層出不窮:“95後裸辭開一家店月入18W”“一天翻台超20輪”“開店半個月不到就回本”……。 在“高熱度、低投入、高回報
标签
“比美國先進20年,但中國稀土業要居安思危”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稀土管制被廣泛視作中國對美博弈的“反制王牌”。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5月20日文章提到,中國在稀土等關鍵礦產供應鏈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美國尤其在重稀土分離提純技術上落後中國20年。盡管美國試圖通過“礦產外交”等方式
标签
對沖LPR下調守住3%定價線?廣州、廈門等地銀行逆勢上調首套房利率
財聯社5月19日訊(記者 梁柯志 鄒俊濤)在5月20日LPR即將迎來調整窗口前夕,近兩日,廣州、廈門地區部分銀行的房貸利率下限,定價分別上浮10bp、5bp。 5月19日,財聯社記者從廈門銀行多家銀行獲悉,該地貸款首套利率下限近期已由LP
标签
金科甩掉千億負債,債權人直呼“逃廢債”?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CFA 金科股份重整獲批,給房地產行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5月11日,金科股份(*ST金科)發布公告稱,《金科股份重整計劃》及《重慶金科重整計劃》均已獲第
标签
“六國財長要告訴美財長:要我們對中國施壓,還要受你們脅迫,臣妾做不到”
【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七國集團(G7)財長將於本周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班夫舉行會議。 據路透社19日報道,六國財長可能會在此次會議中委婉提醒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他們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當他們自己面臨美國的脅迫時,很難滿足華盛頓要求他們對中國
标签
微眾銀行高光與隱憂:資產狂飆6500億,4.6萬條投訴壓頂
隨着19家民營銀行2024年年報披露完畢,民營銀行去年的經營狀況全貌得以展現。作為民營銀行中的“領頭羊”,微眾銀行的年報數據備受關注。2024年,微眾銀行雖在資產規模上繼續領跑,但也面臨着一系列不容忽視的挑戰,其業績表現折射出民營銀行在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