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開發商正扎堆“退地”,中國樓市游戲規則正發生深刻變化

2025年房企“退地”情況還會增多。從囤地到退地,中國樓市的游戲規則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中房報記者 許倩丨北京報道

全國各地正在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退地潮”,覆蓋廣州、北京、深圳、成都、寧波等一二三線城市。

這波退地潮中,萬科、越秀、華潤等地產巨頭紛紛行動,將一些早年拍下卻尚未開發的土地退還地方。地方政府一方面通過調整土地用途、降低開發要求等方式“解套”,另一方面加緊推動土地再上市,以吸引開發商重新入場。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開始試水“地票”補償政策。

2024年8月底,越秀地產4天內退地4宗,金額超120億元,這些地塊是越秀地產3年前拿下的,一直未開發。廣州市政府對此補償方式為等值應付票據,越秀地產可用這些票據繼續在廣州買地。

2024年12月,萬科以底價28.8億元拿下廣州番禺南站商務區3宗宅地。這3宗地塊此前就由萬科持有,後因軌道交通建設原因不具備開發條件而停滯;2023年底被政府收儲並調整規劃後,重新掛牌。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經濟室主任黃征學表示,房企退地是正常的商業調整行為,主要是商業地產環境改變後,原有土地開發性質已不符合形勢變化的要求。這背後的邏輯,一方面是政府層面積極盤活存量閑置土地;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企業在市場環境變化後,面臨資金壓力。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預計,2025年房企“退地”情況還會增多。從囤地到退地,中國樓市的游戲規則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

退地需求凸顯

曾誕生於樓市地市火熱時期的一些高價地塊,正面臨被房企退回的命運,這是樓市供需失衡的一個信號,也是市場調整的必然結果。

2024年最後一天,保利發展以70.22億元底價拿下廣州天河區2宗地塊(前身為“絹麻廠地塊”),折合樓面地價5.1萬元/平方米。

業內人士對於絹麻廠地塊並不陌生。絹麻廠地塊第一次拍賣是在2001年5月,起拍價僅3.86億元,折合樓面地價1012元/平方米,但因無人應價而被收回。

2008年1月,絹麻廠地塊再次出讓,吸引了十余家房企競拍,包括恆大、奧園、粵海地產、新世界中國、保利發展等,經過200輪舉牌後,恆大以41億元總價競得,樓面地價1.31萬元/平方米。

但由於恆大未繳齊土地出讓金,又未對地塊進行開發,地塊於2010年被廣州收回並更改為商業用途,恆大被罰沒1.3億元保證金。直到2024年9月,該地塊才又調整為住宅用地。

除出險房企,央企、國企以及地方國資平台,也出現“退地”情況。

2024年7月,華潤置地針對福州斗池路綜合體未開發部分,提出退地申請。這宗地塊華潤置地已拿了10年,但原計劃建設4棟商務樓及1棟商業中心的東區地塊卻遲遲未開發。很快,調整完相關規劃後,這塊地重新上架拍賣,華潤置地又將它買了回來。

之後的8月、9月和11月,越秀地產分別退回5宗地塊,涉及資金超135億元。其中11月以15.29億元現金補償退還廣州大干圍地塊,政府在將該地塊由商業用地調整為住宅用地後重新出讓,由越秀地產以20.23億元底價重新競得。

在北京,萬科將一宗8年前拿的地塊退了,政府收回後改變了土地出讓條件,比如不再需要企業自持,掛牌價格和地塊合理上限價格也大幅增長,該地塊再次入市後被保利建工以89億元買下。在武漢,華僑城將位於楊春湖高鐵商務區的105畝地,直接退還給政府。

2024年11月份,南京人居森林地塊在被退回幾個月後,調整規劃,容積率降為1.5、建築高度降為60米,搖身一變成為低密宅地。此外,西安、長沙等地均出現房企退地現象。

這波退地潮,不僅是開發商在止損,更是市場在重新定規則。規劃調整後,土地的開發價值提高,讓開發商“退一步再拿回來”成為可能。

不過,從目前這些“退地”情況來看,“地方政府直接收回、收購落地的案例少,即收回土地,做公共用地,然後對開發商做出補償。大部分案例是收回後調整規劃,收縮或退出配建或自持比例,商辦改住等等,這些是多數案例。”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

━━━━

土地收儲須加快落地

“退地”背後,開發商對市場預期並不樂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0.4%,降幅比前10個月擴大0.1個百分點。該指標連續7個月位於兩位數降幅水平,且降幅仍在緩慢擴大。

從影響投資的幾個重要指標看,1~11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3%,降幅較前10個月擴大0.4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12.7%,降幅擴大0.3個百分點。

克而瑞對23個重點城市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成交的住宅用地開工、開盤情況進行了統計,23個城市整體開工率為46%,其中一線城市開工率達到84.6%,二線城市則大幅降低至36.9%。

也就是說,目前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地方,土地成交1年半以後的開工情況都是非常低迷的,尤其是部分非市場化拿地較多的二線城市,長久不開工成為常態,土地供應也成為“無效供應”。

近年來,城投平台托底拿地,成為普遍現象。從2021年至2024年5月,重點監測的30個重點一二線城市成交的含住宅用地中,有46%的地塊由城投公司競得(含合作拿地),但城投拿地項目中全部開工的地塊僅20%,加上部分開工的地塊,總體開工率22%。

2024年10月,財政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允許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支持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回收符合條件的閑置存量土地。隨後,自然資源部出台了關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購閑置土地細則。

專項債新政將為地方政府帶來更多低成本的增量資金,政府收儲的范圍和數量有望擴大。而收儲的定價則是各方較為關注的話題。

李宇嘉分析稱,當前土地收儲的主要困難在於,一方面是地方沒錢,另一方面是收購價格談不攏,因為土地收回後,國家及各地要求若庫存壓力過大,就不能再將收回的地塊出讓,但收購要花錢,特別是專項債、專項借款,要求資金平衡,這就對收購價格有底線要求,還要在評估價基礎上打折。

2025年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強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盤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據華泰證券測算,截至2024一季度,我國存量閑置的未開工土地計容建築面積或達到12.6億平方米。部分“閑置土地”的地段和資質不佳,實質開發價值較低,加之部分土地可能面臨開工後又停工,各地實際閑置土地庫存壓力可能更大。

值班編委:樊永鋒

責任編輯:馬琳 溫紅妹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

本文標題: 信號!開發商正扎堆“退地”,中國樓市游戲規則正發生深刻變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61871938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標籤: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司法部:檢查頻次過高企業反映強烈,新規將限定檢查頻次
1月7日下午,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司法部副部長胡衛列表示,針對違規異地行政檢查問題,《意見》強調涉及行政檢查要以屬地管轄為原則,要求明確相關規則,嚴禁違
标签
前亞洲女首富去世17年後,830億遺產用作社會公益!丈夫至今下落不明
近日,中國香港律政司獲准成立公司管理龔如心遺產,並監管華懋集團商業運作。 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2007年病逝,遺囑指示將830億元遺產成立慈善基金,作社會公益。 法庭批准律政司提交的遺產管理計劃,委任“龔如心慈善管理有限公司”作為遺產受托人,
标签
劉強東再次回村發錢,給自己小學老師每人發10萬現金
1月7日,劉強東在一封寫給老家鄉親的拜年信中承諾:為自己在光明村讀小學時所有在校老師每人准備了10萬元的現金紅包。 據悉,劉強東今年仍會給家鄉人民發放現金和年貨,除老年手機、電動車、助聽器等助老暖心年貨,村中60歲以上的老人依舊能收到每人1
标签
美財長趕在下台前,跟中方打了最後一通電話
美財長下台前,跟中方打了最後一通電話,剩下13天,中美將互相遵守一個約定?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於1月7日,與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舉行了視頻通話。 美國財長耶倫 考慮到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即將於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本屆美國政府官
标签
2025年,努力與縮水的房價和解
一種新的心態轉換正在發生:在買房這個最終目標開始變得不再那么重要時,我們也正在逐漸接受一個不內卷的狀態。 撰文丨陳白 你家的房子,還在跌嗎? 多年前互聯網上充滿了“京滬永遠漲”的擁簇者,人們也在用掏空好幾個錢包來證明自己“知行合一”。但如
标签
最慘旺季,營收斷崖下滑!一大批火鍋店,挺不過年關
旺季不旺、營業額銳減、入不敷出……大批火鍋店艱難“過冬”。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周沫;編輯:景雪。 “往年最差的時候也能坐個30桌,現在經常一天只接待幾桌客人。” “一天固定開支六七千,收入只有不到三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