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努力與縮水的房價和解

一種新的心態轉換正在發生:在買房這個最終目標開始變得不再那么重要時,我們也正在逐漸接受一個不內卷的狀態。

撰文丨陳白

你家的房子,還在跌嗎?

多年前互聯網上充滿了“京滬永遠漲”的擁簇者,人們也在用掏空好幾個錢包來證明自己“知行合一”。但如今,整個互聯網的群體心態轉變似乎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兒。

在現實壓力面前,人們也不得不開始重新接受一種幾年前難以想象的新常態:房價原來是會下跌的,哪怕是京滬的房子。

房價的下行,最慘的那一批,是在2022-2023年前後高位站崗的房奴們。彼時疫情剛剛放開,所有人都相信,房價會開始延續此前的輝煌,再次進入高速增長的時代。但後來的情況看,事情並沒有往大家預期的方向發展。

相比此前,一些房產持有者已經發現,“上車”之後的安心感不再。甚至一定程度上,現在買房到底是“上車”還是“下車”,誰也不好說。

畢竟從目前的環境來看,誰也不敢篤定自己可以有充分的能力能夠穩定地“如此還貸30年”。這種心態的變化,其實從2023年底的提前還貸浪潮中就已經可見一斑。

在降低杠桿、平衡家庭資產負債表這個方向上,個體層面的“自救”早就已經開始了。

01

前陣子身邊有一位朋友在我們的重重勸阻之下,還是選擇了在某新一線城市買房。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的念想,最終還是戰勝了對於房價的焦慮。

但我相信,我這位朋友應該還算是少數派。從小區越來越少見到的帶看以及越來越多聚在街頭抽煙的中介們的表情就能看出,行情並沒有預期的那樣火爆。

嚴格意義上來說,過去一年的房地產利好政策可謂應出盡出。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4年,圍繞“穩樓市”全年政策出台數量達780余條,其中包括一線城市大尺度解除限購、首付比例和利率降至新低,到了下半年存量房貸利率也迎來再下調,加上稅費減免等一系列利好措施,可謂最大程度上為房地產市場松綁。

估計很多人都很奇怪,為什么在售樓處排隊買房的盛況不再了呢?

按正常情況,住房作為“衣食住行”中的最基本需求,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逆轉。也正因此,房價下跌很多時候只是結果而並非原因。

真正的原因,還是人們對於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因果關系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當買房不再是穩賺不賠,誰還願意壓上全部身家和未來30年的時間就去賭幾十平方米的房本面積呢?

之所以說預期極為關鍵,是因為預期不僅僅影響了當下的交易,也可能會改變潮水的走向。在凱恩斯經濟學中,預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邏輯就在於它強調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們的經濟行為的決定性影響作用。

房價的下跌,還反過來抑制了不少剛性需求的釋放。這是一個“買漲不買跌”的螺旋式循環:越是觀望,價格就會越下降;越是下降,人們就會繼續觀望。

02

過去30年來,我們過於習慣房價上漲所帶來的資產增值的虛幻的心理滿足感。這在人類資產價格變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時光:在過去30年里,一個人幾乎不需要任何投資經驗和知識,只要選擇買房,你就能實現資產的穩步甚至高速增長。

而現在很多人感到陣痛的原因之一,就是過去習慣的生活鐵律,居然開始失效了。

有人會問,那怎么辦?

從個體角度來看,提前還貸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問題是在如今的環境下,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提前還貸的能力,畢竟這意味着對於日常抗風險資金的動用,況且這幾年來,很多人也沒存下來多少錢。

面對這樣的變化,除了財務上的自救之外,心理上的療愈就變得格外重要。回望日本的平成時代,治愈系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大行其道。流行趨勢背後是社會心理的變化。當我們站在類似的時間節點上,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這一板塊還會有新的產業機會出現。

當然,這是題外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房子都是用來住的,也不可能賣掉變現。退一萬步來說,賣掉了房子變現,在資產荒的年代里其實也沒有什么更好的投資選擇。

03

所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讓一時房產賬面的變化影響你當下的心情,這其實是對長期主義投資者的價值觀考驗——不要忘記,買房這件事,說到底還是一種投資的行為。既然是長期投資,那就要有做時間的朋友的准備。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唯一的解法就是盡可能不要去關注房價的變化,而回歸到日常生活之中。

好好吃一頓飯、好好睡一覺、在工作的間隙停下來看一看窗外、抬頭看看月亮……很多時候,這些以往被我們忽略的“日常”才是那些我們意識不到的、卻對於生命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暗物質”。

之所以說是“暗物質”,是因為它是保持生命平衡的重要部分,但在習慣於內卷的過去這些年當中,我們卻長期把它邊緣化,覺得它微不足道。

雖然自從2024年開始已經不斷有反對內卷的聲音出現,但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生命在於折騰”是很多人的生存准則之一。

這種以犧牲生活為代價的內卷在工作時長上被進一步具象化。自從2015年以來,中國勞動者的工作時長呈現持續上漲趨勢。

數據顯示,2015至2020年間,全國周平均工作時長增加了1.5小時。而在2020至2023年短短幾年間,這一增幅就達到了2小時。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相當於每年工作天數增加了13天(按8小時工作制計算)。

而到了2024年,國家統計局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6月的周平均工作時長高達48.6小時,比2019年同期上漲了2.9小時,創下近6年同期次高。

可盡管我們這么忙,邊際收益卻開始出現下降。內卷了這么多年,或許也是時候停下來,等等生活本身了。

這樣一種新的心態轉換也正在發生:在買房這個最終目標開始變得不再那么重要時,我們開始逐漸接受一個不內卷的狀態。

近一段時間已經有很多跡象表明社會思潮的變化。最近被熱捧的企業家、胖東來的創始人於東來,就在不同的場合曾反復強調自己的人生觀:“人生不只是掙錢,還有生活、娛樂與享受。”

說到底,買房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從活在當下開始。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標題: 2025年,努力與縮水的房價和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61871916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最慘旺季,營收斷崖下滑!一大批火鍋店,挺不過年關
旺季不旺、營業額銳減、入不敷出……大批火鍋店艱難“過冬”。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周沫;編輯:景雪。 “往年最差的時候也能坐個30桌,現在經常一天只接待幾桌客人。” “一天固定開支六七千,收入只有不到三千
标签
女生被扔高速背後,嘀嗒出行業務單一,宋中傑財富縮水
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莫恩盟 編|深海 一起女生搭順風車被扔高速的風波,將順風車行業的頭部玩家嘀嗒出行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針對此次事件,嘀嗒出行發布官方情況說明表示,平台在接到乘客投訴後,第一時間確保了乘客的安全,並立即着手進行核實工
标签
萬科開年人事調整:嚴勇接替王昂主管開經本部營銷工作,2024年萬科銷售下滑明顯
界面新聞記者 | 王妤涵 界面新聞編輯 | 李慎 2025年剛開始,萬科便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 1月6日,界面新聞獲悉,萬科近期發布了一則內部公告,任命原萬科常州城市總經理嚴勇接替王昂擔任開經本部(開發經營本部)合伙人,主管營銷工作,而
标签
董事長陳東升親自掛帥,泰康養老能否走出虧損的陰影?
近日,泰康保險旗下養老社區泰康之家陷入了輿論風波。 2024年12月6日,一位浙江網友發文稱,寧波泰康養老院為了錢可以毫無底線,虐待老人,給老人吃成本不足十元的飯菜,還經常臨期、發硬、不新鮮,口感異味的蔬菜。半夜變相冷暴力兩個小時叫醒老人
标签
特魯多宣布將辭職、特朗普補刀,專家:“一切為了選舉”的短視政策導致今日局面
據新華社消息,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於當地時間6日上午宣布,他將在執政黨自由黨選出新領袖後辭去總理職務。 特魯多當天在總理府外發表演講時表示,他將留任總理一職,直至自由黨選出新領袖。他已請求總督瑪麗·西蒙將議會休會至3月24日。 特魯多表示,未
标签
誰說發錢沒用?韓國新生兒止跌回升
在各種生育支持政策中,發錢補貼生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持措施之一,要減輕年輕人生育的經濟壓力,任何口頭承諾,都不如“真金白銀”來得實際。 撰文丨何亞福 韓國政府部門1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該國新生兒人數為24.2萬,比前一年增長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