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建設部11月3日發布《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核心內容就是調整房產交易契稅及增值稅,以減輕房產交易成本,促進房地產市場流通性。
具體而言,以家庭為單位購買首套商品住宅,建築面積在140平及以下的按1%征收契稅,140平以上按1.5%征收契稅;以家庭為單位購買第二套住宅的,建築面積在140平及以下的按1%征收契稅;140平以上按2%征收契稅,具體如下表所示。
舉例而言,以一線城市100平建築面積,總價為1000萬的商品房為例。政策調整前,購買首套房的契稅為15萬,購買二套契稅為20萬;政策調整後,購買首套契稅為10萬,購買二套契稅為10萬。相比較,購房首套房成本下降5萬,購買二套房成本下降10萬。
從簡單數據對比就可發現,本次稅收政策調整後,無論是首套客群,還是二套客群,均是直接受益群體。相對而言,二套客群獲益更高。由此可見,本輪政策目的主要是為促進剛需,尤其是改善型客群的房屋交易,進而提升市場流通性,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對於本輪政策有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大致如下。
第一,時間維度看,短期政策效果相對顯著,長期來看,仍有待觀察。特別是對於高能級城市,高房價造成交易成本長期處於相對高位,降低交易成本,將有助於提升剛需,特別是改善客群交易的積極性。此外,會進一步緩解庫存壓力,短期內房源掛牌量將出現集中上漲的情況。長期來看,單一政策的有效性並不明顯,假定寬松政策保持持續性的前提下,中國樓市大概率在2025年實現結構性築底。
第二,從空間維度看,當前中國樓市的顯著特征就是分化已成不可逆轉趨勢。言外之意,以北上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以及部分經濟相對發達的新一線城市,在政策調整力度及可持續性保持一定水平前提下,政策仍對房地產市場有調控空間。相對而言,其他能級城市調控空間已顯著不足。
關於降低房產交易成本的進一步思考。本輪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稅收方面,此外,事關二手房交易環節中的中介費率,應當相應作出適當調整。以北京某頭部中介機構為例,假定換房客戶在該機構完成先賣後買交易,需要向中介機構各支付1%的中介費。按照500萬總價出售,1000萬總價置換計算,該客戶要向中介機構構支付15萬的中介費。按照調整後稅收政策來看,如果疊加契稅,客戶仍要至少支付25萬交易費用,相當於一套100平房屋的平均裝修總價。因此,為促進房產交易流通性,中介費率有進一步調整的必要性。
總體來看,中國樓市止跌回穩的跡象已經越發明顯。緯房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10月下半月監測的90個樣本城市中,房價止跌的城市數量已達到13個。這也符合我們此前關於樓市的預測,樂觀估計,部分高能級城市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率先止跌。按照當前市場發展情況,我們仍保持相對樂觀預測,即中國房地產市場將在2025年實現結構性築底,但全面回暖可能性較低,樓市分化已成確定性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信息為研究員獨立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意見,不保證代表市場真實表現,亦不保證相關信息的准確性和完整性。文中所述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市場交易和投資建議。本文版權為住房大數據項目組及緯房研究院所有,對本文保留一切權利。數據僅供市場短線研究分析參考,市場評價以統計部門為准。
意見、建議與合作:
電話(微信同號):17801788407 17190301535
郵箱:zfdsj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