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醫保又漲了,還要繼續交嗎?
今年8月,國家醫保局下發通知,2025年度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准分別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每人每年分別不低於670元和4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國家醫保局定的這個標准是最低繳費標准,大多數地方是按照這個標准,但也有些會高於這個標准。
比如河北唐山,每人每年430元,包括長期護理保險費30元。再比如浙江麗水,每人每年達到590元,比2024年度增加了70元。還有江蘇南通,成年居民個人繳費590元,未成年個人繳費500元。
直轄市也會特別一點,比如重慶居民醫保繳費標准分為兩檔,第一檔是每人每年400元,第二檔是每人每年775元。
上海更是分成了四檔,70周歲及以上人群個人繳費655元,60-69周歲個人繳費825元,19-59周歲個人繳費995元,大學生和少兒學生個人繳費355元,比上一年都增加60元,上漲幅度比其它地方高多了。
2025年居民醫保除了提高繳費標准外,還有兩大變化。第一是沒有在集中繳費期參保,或者是斷保,將有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
目前,集中繳費期基本都是在12月底結束,也有地方延長到2025年2月28日,比如江西,貴州安順。如果不是在這個期限內繳費,那醫保有3個月無法報銷。
斷保也是一樣的,比如你不參加2025年居民醫保,到2026年才參加,那2026年1月-3月是無法報銷的,直到4月才能報銷。
第二個是連續參保有獎勵,需要連續參保滿4年,之後每連續參保1年,次年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不低於1000元。當然,這個是最低的獎勵金額,還有更高的,比如河北唐山是不低於2000元。
出這兩個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連續參保,不要斷繳。這兩年,居民醫保參保人數幾乎每年減少2000萬,官方說是有人改為參加職工醫保,還有清理了重復參保人群。
但實際上是有不少人斷保,就在這兩年,全國人大檢查組發的一份報告就指出部分低收入人群社保繳費負擔重,導致出現斷保現象。
其實,基層的醫保征繳工作任務挺重,很多單位都有任務攤派,連學校都有。前幾天,四川南充一所小學班主任在家長群通過威脅停課,來催繳醫保,還引發了很大爭議。之前還有媒體報道,有基層干部為了完成任務指標,竟然倒貼錢,讓大家來交醫保。
一年400元的醫保費用,為什么征繳這么難呢?面對連年上漲的醫保費用,我們到底還要不要交?
從個人角度來說,醫保這個東西,有能力還是要交,雖然費用從10元漲到了400元,但報銷比例也在漲。買醫保就是買個保險,身體健康當然是最好的,但是一旦遇上大病,如果沒有醫保,根本就承擔不起。
從家庭經濟條件來看,越是條件不好的,越應該買。因為一場大病,足以讓這樣的家庭,陷入更大的貧困,是無法承受的。如果說實在是負擔太重了,那至少老人和小孩應該買。
但是,也希望國家照顧到更多的低收入人群,給予更多的補助。或者就像人大評估報告的建議,改革籌資方式,按照可支配收入來繳納。收入高的繳納多一點,收入低的繳納少一點,而不是無論收入高低,都統一的金額。
醫保這個東西,不一定能用到多少,但一定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