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經濟必須依靠做強實體經濟,單靠救股市不能救經濟。”9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在“善哉賢話多”頭條號發布評論文章指出。
最近兩天,中國股市出現幾年不遇之大變局:股市3000點保衛戰大獲全勝,不僅原來的失地盡數收回,還創造了多項新的歷史戰績。市場一片歡騰。其中最吸引人關注的是,參加中國股市翻身大聯歡的除了中國“觀眾”之外,還有不少國際投資大佬,有的著名對沖基金老板按耐不住內心激動,表達了大量購進中國金融產品的願望(或許已經有了大手筆)。我們不得不服,資本真的有它固有的“嗜血”特長,哪里有“資本血腥味”,它們就涌向哪里。
不管怎么樣,中國股市翻身總是好事,不在收益多少,而在於讓人們有了一點信心,畢竟中國股市壓抑的太久,市場太需要這樣的“刺激和興奮”了。人們只是在期盼,這個繁榮能夠再長一點,久一點,再高一點,而不會出現以往的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的夢境,在熱鬧喧囂過後,不會重復“一地雞毛”的景象。
人們的擔心有一點點道理,因為這次股市大漲,並不是我們傳統理解的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決定的,我們不久前還在反復強調的“價值投資”不是這次股市上漲的主因,而是依靠財政政策的支持,靠央行注資,激活股市起死回生而形成的反彈。這種靠注資,不是靠公司業績的反彈過去也曾經多次操作過,但基本都是短命的市場行為,僅僅幾天股市就又被打回原形,這次會是意外嗎?
其次,最近召開的重要會議有一個令人關注的地方,就是極其罕見的沒有提到“實體經濟”和“制造業”幾個傳統核心產業政策,有的人擔心,是否要把政策重心由“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轉向資本市場?要知道,這個轉型是極其復雜重大的,它對產業結構,風險爆發和未來穩定會產生顛覆性沖擊。
我們應當了解,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與美西方國家大不一樣。美國可以采取的資本市場政策和金融政策,不一定適合中國國情。恰如中葯和西葯,各自有各自針對性,不可貿然混用或取代,否則會引發各種反面,負面的效果,作用。
實際上,美國的股市有着強大的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業績支撐着。美國的軍工聯合體,美國的生物醫療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業績成為支持美國資本市場繁榮的基礎設施,而不是可能被誤解的只靠玩弄資本“放水收水”來制造財富的。
中國的國情有着自身的特點,包括所有制的特點,確定了中國股市發展必須遵循另外一個規律,法則和市場調劑。單純依賴政府之手,不會產生可持久,可維持的股市健康發展。如同人的身體一樣,靠自身免疫力和成長基因,不依賴外來“激素” ( 政策刺激等),會讓經濟發展更穩定,可靠。這次股市的大轉身,應當也得益於央行透露出的重大政策調整,即允許銀行資金以某種方式“入市”,這個信息給了股市參與者極大的信心和能動性。
而風險也就隱藏於此。
中國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不少人不久前還在為各自的財務報表造假而接受審查,監督,現在卻紛紛價值上漲,搭上了這一次上漲的機遇,不是因為它們的業績有多大提升,因為現在市場需求疲軟,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業績平平,有的公司長期“有業無績”,有的如同“坐浮萍過江”,時刻有翻入江內(退市)之虞。現在似乎也可以借機喘口氣了。因此而忽略,放松對業績的投入,遲早還會面臨生死之煉。
中國的經濟強大,必須緊緊抓住“實體經濟”和制造業這個關鍵“開關”,資本市場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
只有(實體)經濟好,股市才會好。只靠救股市,救不了經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
推薦閱讀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將“人大重陽”設為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