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卢拉在中国发表演讲的时候,问到了一个困扰大家许久,但是又是绝大多数人在公众场合不会提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国际贸易一定要以美元结算?为什么不能是人民币或是其他货币?为什么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需要去购买美元?
卢拉总统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说过许久的一个经济现象——美元霸权主义。最开始大家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是因为基于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时的美元是和黄金储备所挂钩的,一美元对应多少黄金是明码标价的,因此相较于二战后其他国家货币币值较大的波动性,与黄金挂钩的美元自然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稳定的币值以及全球流通的认可度,加上关贸总协定所带来的贸易机会,可以说布雷顿森立体系对于战后的世界经济恢复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的。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命门在于,作为美元的主体,美元经济不能遭受任何问题,然而事与愿违,美元危机和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
但是缓过气来的美国依旧是军事强国、经济强国,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给美国带来的核心利益是美国不可能也不愿意放弃的,因此哪怕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再,美元依旧在全球畅通无阻。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便是美国对于全球经济一次又一次的影响,华尔街对于全球市场的一次又一次的收割。当你能印着本国的货币,却让全球一块承受风险的时候,为什么不呢?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
而我们则是一直对美元保持着相对提防的态度,即便我们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但是外币管制政策使得人民币没有像其他货币一样经历美国的“狙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意识到美元的问题,俄罗斯主权基金的去美元化、一带一路带来的人民币国际结算机遇,乃至巴西的卢拉总统此次公开场合发出的“卢拉之问”,都会对美元世界货币地位产生动摇。
人民币取代美元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至少我们在汇率上、在金融上、在经济上所受到的潜在威胁,将会减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