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bergGPT横空出世,恒生电子的“AI+金融”想象空间有多大?

BloombergGPT的落地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金融GPT“革命”正式打响。而作为跟金融大数据打交道的恒生电子也“被动”成为“GPT一员”,在AI、金融的双重标签下,恒生电子成为资金热捧的“平替版”BloombergGPT。

4月4日,金融科技板块再度起舞。其中大智慧、博彦科技涨停;宇信科技、绿盟科技涨幅均超12%。

该板块迅速爆红的诱因之一或是受3月30日BloombergGPT横空出世消息的影响。

BloombergGPT的落地将为金融GPT提供典型样本。正如华泰证券所言,掌握金融数据的厂商有望复制BloombergGPT路径,实现大语言模型在金融场景的有效赋能。

而顶着金融IT龙头光环的恒生电子,也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

BloombergGPT“燃至”金融圈

ChatGPT“热潮”燃至金融圈。

4月4日,金融科技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板块之一。包括大智慧、博彦科技、绿盟科技等不少个股纷纷飙升,其中大智慧、博彦科技涨停。

事实上,不少金融科技概念股自3月31日以来股价便“扶摇直上”,截至4月4日收盘,久远银海三日累计涨幅近30%,大智慧同期涨幅超18%,宇信科技同期涨幅超17%。

金融科技板块的走俏或是受BloombergGPT落地的刺激。3月30日,彭博重磅推出为金融界打造的大型语言模型(LLM)——BloombergGPT。

资料显示,该语言模型依托彭博社的大量金融数据源,构建出一个拥有3630亿个标签的数据集,支持金融行业内的各类任务,在金融任务上的表现远超过现有模型,同时在通用场景上的表现与现有模型也能一比高下。

这意味着数据是BloombergGPT的“生命力”,彭博近40年来在金融领域积累的数据占比为51.3%,剩余的48.7%则来自于公开数据。

这不禁为国内掌握金融数据的厂商提供一种新路径,在金融数据的夯实下,专属金融场景的大语言模型有望“呼之欲出”。

不少券商也纷纷看好BloombergGPT落地衍生出的金融GPT机遇。正如国信证券所言,在AI领域高投入、拥有大模型调优能力,且具备细分场景高质量数据集的公司有望在应用端获得先发优势,建议重点关注细分领域龙头,比如科大讯飞、恒生电子、广联达、同花顺、三六零等。

恒生电子的新想象,“AI+金融”

恒生电子作为金融IT龙头之一,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

股价自3月31日涨停后,在4月4日创下年内新高点59.1元/股。拉长时间线来看,自今年以来,ChatGPT风口下,公司股价已实现反转,年内涨幅超41%。

股价小火苗越烧越高的诱因或是公司具备AI、金融的双标签。其一边坐拥海量金融数据,一边凭借技术能力加速在AI领域跑马圈地,具备相关产品落地的能力。

正如华泰证券所言,掌握丰富的金融垂直知识与现有AI产品布局,基于高质量的金融数据与开源的大语言模型,同样有机会打造专属金融场景的大语言模型,实现大语言模型在金融场景的有效落地,让大语言模型成为底层的AI操作系统。

不过,公司目前还没有基于大模型的产品和案例,在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刘曙峰也直言:建议大家降降温。

事实上,恒生电子早在2017年便开始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公司先后发布8款人工智能产品,其中包括iSee机器人、智能小梵、智能客服、机器人投顾等,像iSee机器人可以围绕交易投资提供决辅助决策;机器人投顾则可以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

仅隔一年,公司再次发布人工智能产品赋能金融业,推出晓鲸智能问答服务平台、智能资产配置引擎、智能服务分析、智能KYC四款AI产品。

时至今日,恒生已发布“金融领域数据驱动的类ChatGPT大语言模型对话系统”课题,通过融合金融行业数据的方式打造全新的对话系统。

在多种产品的赋能之下,公司的“朋友圈”覆盖证券、期货、基金、信托、保险、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公司已形成大零售IT业务、大资管IT业务、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业务、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 IT业务、互联网创新业务以及非金融业务六大业务板块。

其中大零售IT业务和大资管IT业务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两项业务2020-2022年占据全年营收的“半壁江山”,以2022年为例这两项业务合计收入为43.4亿元,占比高达近67%。

恒生电子在人工智能的动作频频离不开公司技术的加持。公司构建恒生研究院、技术平台总部和业务部门平台研发为核心的三级研发架构体系,还重金砸向研发投入。

据年报数据显示,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14.96亿元逐渐攀升至2022年的23.46亿元;自2020年以来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连续三年在35%以上。

“无主”的恒生电子

即使“AI大模型+金融”赋予了恒生电子新的想象空间,但其仍尚存隐忧。

从业绩来看,公司归属净利润一波三折。自2016年的1829万元步步增至2019年的14.16亿元后,2020-2022年分别为13.22亿元、14.64亿元以及10.91亿元。

显然,2022年恒生电子的归属净利润同比大降,达25.5%。对此,恒生电子直言,主要是受2022年资本市场波动,导致公司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22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140%至-1.66亿元。

换句话说,恒生电子业绩的拖累项之一正是投资“失利”。

其中的典型代表正是赢时胜。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之中的上市公司仅有赢时胜。

双方的关联还要从2021年2月讲起,彼时恒生电子斥资3.88亿元受让赢时胜5400万股,转让价格为7.18元/股。叠加先前恒生电子持有一赢时胜1万股,持股数量达5401万股,一举坐上第二大股东之位。

在2021年赢时胜股价“突飞猛进”之际,恒生电子确实尝到甜头。其在减持赢时胜933万股后,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持仓市值仍有5.5亿元。

但去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赢时胜也未能幸免,股价全年累计跌幅近33%。截至2022年末三季度,恒生电子的持仓市值仅剩2.5亿元。

虽然归属净利润不稳定,但自2016年以来公司营收却呈现节节攀升之势,从2016年的21.7亿元逐年增至2022年的65.02亿元。

不过随着体量的增大,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开始放缓。从2017年的22.85%逐渐下滑至2020年的7.77%;虽2021年反弹至31.73%,但2022年同比增速再度下滑至18.3%。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也有小幅波动。自2016年连续四年维持在95%以上后,2019年后却连续三年在70%以上。2020-2022年分别为77.07%、72.98%以及73.56%。

从各项主营业务也可窥知一二。大资管IT业务毛利率2019年高达99.82%,逐步下滑至2021年的82.16%,2022年小增至85.55%;大零售IT业务2019年毛利率为97.39%,直至2022年降至66.99%。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恒生电子却进入“无主”状态。在马云入主恒生电子已有8年之久后,时至今年1月,随着马云不再是蚂蚁集团实控人,恒生电子的控股股东虽仍为恒生集团,但实控人将由马云变更为无实控人。

如今,“无主”的恒生电子在ChatGPT风口之下,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 | 陈斌

本文标题: BloombergGPT横空出世,恒生电子的“AI+金融”想象空间有多大?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6046393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VIE架构下公司破产隐忧,某创始人或面临12亿的连带清偿责任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日淘集集破产管理人起诉张正平个人,要求他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控股股东,承担淘集集公司12亿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 报道称,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表示非常意外,他可能会成为首个因创业欠债12亿的个人。 简而言之,按目前的法律,如
标签股东,创始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要关注ChatGPT中大数据、大知识、大模型、大用户的系统结合等
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张海妮 今日(4月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在杭州萧山启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出席并致辞。 潘云鹤表示,虽然“知识不到位,ChatGPT同样会很可笑”
标签人工智能,院士,大数据
万达集团被强制执行10亿元,前首富王健林还好吗?
万达地产集团新增两则被执行,合计执行标的约10.86亿。 近日,企查查APP显示,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河源市福新创建有限公司、河源御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增两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10.8亿余元,执行法院均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
标签王健林,万达集团
腾讯回归主业,现金流充沛,投资收缩,但2023年更注重股东回馈
红周刊 特约 | 陈建德 腾讯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往后每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规模预计仍然会非常高,现金流非常充沛,并且分红率会不错,也很有希望继续回购、注销股份,这些于长期的投资者而言,都是很好的消息。 腾讯控股公布其2022年的年报,
标签股东,腾讯
包子第一股年报亮相,16家直营门店撬动四千加盟商,全年净赚2亿
在2020年登陆A股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刚完成了2022年报的披露工作,作为早餐铺经营者,巴比食品在2022年,成功拓展了930家门店,实现了旗下门店4000+的突破。具体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末,巴比食品加盟门店数量达4473家,直营门
标签直营
ChatGPT风波下,这些国家缘何对AI发展持不同态度?
近日,关于ChatGPT的争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恐遭“围剿”的担忧。不过,在对人工智能加码趋严的当下,有不少国家对人工智能监管也持开放态度。 3月31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Garante per la Protezioned
标签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