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的基金,跑不赢的大盘

对比股票指数和基金净值的跌幅不难发现,2022年基民比股民“更受伤”。

文丨BT财经 Han

回顾2022年可以发现,基金行业一地鸡毛。不少股票型基金跑输A股大盘,明星基金经理交出的答卷难以令人满意,新基金发行也进入寒冬。

2022年全年,A股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5%,而主动投资股票基金、主动投资混合基金和指数型股票基金的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0.5%、-16.37%和-20.02%,还没跑赢上证大盘。

用基金赚钱,更是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数据显示,在3677多只主动权益型基金里,2022年正收益的只有121只,占比3.3%。更何况,这寥寥3.3%的赚钱基金,还大多是名气不大、投资者很难注意到的小众产品。2022年收益前20名的基金里,14只基金规模都不到10亿元。而大规模的百亿级旗舰公募基金,可谓全盘皆墨。

跌跌不休、难以跑赢大盘,2022年基金到底怎么了,2023年基金还能“玩得起”吗?

百亿基金经理集体遭遇“滑铁卢”

2021年,一批基金经理火爆“出圈”、刷屏社交媒体,收获了不少堪比忠实粉丝的追随者。不过市场没料到,网红基金经理们集体跌落神坛的速度竟然会这么快。

仅仅一年后的2022年,前一年刚夺得股基和混基“双料冠军”的崔宸龙、“医药女神”葛兰、广发基金“顶流”刘格菘、“半导体一哥”蔡嵩松……一大批知名基金经理掌舵的基金产品回报率跌逾20%。

比如,规模近240亿元、由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全年跌幅达40%,成为2022年表现最差的百亿基金之一。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规模达到613亿元、葛兰管理的明星产品“中欧医疗健康”年回撤超23%。崔宸龙也没逃脱“冠军魔咒”,他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年回撤幅度也达到了26%。

  投资论坛里也“哀鸿遍野”,满眼是基民的“吐槽”。 不少投资者犹豫着要不要“割肉”,其遭遇浮亏时内心的焦灼可见一斑。 

为了安抚投资者情绪,不少基金经理出来发声,与投资者进行沟通。2022年4月正是A股高位下跌、基金净值缩水惨重的时刻,当时的“公募一哥”张坤发文,称自己和不少持有人同样感到了焦虑,但“当股票下跌时,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克制力”,并表示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

基金公司也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展开自购,来增强投资者信心、提振市场和行业情绪。据BT财经不完全统计,2022年10月以来,就有易方达、工银瑞信、博时、广发、嘉实、汇添富、鹏华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

不过面对“自购潮”,也有观点提醒普通投资者慎重看待。比如,华泰期货提醒基民不要盲目“抄作业”,尤其是基金公司自购只是为了应对阶段性的压力时。

除了净值随A股下跌外,“资金抱团瓦解”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净值之所以下跌惨重,和他们执掌的资金集中在消费、芯片等板块有关。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池云飞曾对媒体分析道,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偏向于赛道股或者某个行业,因此有较大的风险敞口,会在2022年A股板块轮动、市场轮动的行情背景下表现不如人意。

基金发行失败的行业启示

“信心比金子贵”,这句话2023年初在投资圈广为流传,在基金从业人士眼里看来,可能另有一番滋味。因为在净值表现不佳后,不少基金的发行也出现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投资者的信心低迷、情绪沮丧。

在经历了红红火火的2020和2021两个发行“大年”后,2022年基金发行掉头之下,发行份额同比“腰斩”。

2022年新基金的发行数量约为1300只,对应发行规模为1.42万亿份,相比2021年的1946只和2.95万亿份,发行数量同比下滑33.2%、发行份额同比下滑51.87%。

在这之中,有两大趋势性特点不容忽视:

其一,细看各类别基金,发行情况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混合型基金,新发行总份额同比缩水超85%;其次是股票型基金,发行总份额同比缩水六成。这一趋势足见股票市场颓靡对主动权益基金的负面影响巨大。

其二,基金经理明星光环褪去,“爆款基金”在2023年的发行市场少见踪影,百亿级别的主动权益新基金的数量从2021年的16只缩水至2只。其中,2022年规模最大的新基金是2020年公募冠军基金经理赵诣加盟新东家后的首只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规模为100亿元。排名第二的是陈皓的“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发行总规模99亿元。排名第三的发行规模断崖式降至60亿元。

投资者买单情绪下降,2022年有25只新基金发行失败,且主要集中于中小型机构,长信、长城、新疆前海、同泰、平安、中银证券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各有2只产品发行失败。

基金发行难,可以将原因全部归咎于股票市场表现不佳吗?事实并非如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做出差异化,也是基金发行难的原因之一。

简单理解来说就是,投资者选中一只基金,其本质无非是选择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或者一种投资策略。当面对一只新发的产品,如果既没有基金经理优秀的业绩背书,也没有足够独特且有说服力的策略,自然无法令人掏出真金白银。

正如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评价,为降低发行失败率和清盘率,基金管理人更应该注重加强和突出产品的差异化。海富通基金观点亦表示,当前国内公募基金数量已高达上万只,同质化、小微化问题凸显,部分新发基金优势不够突出,所以没能得到市场认可。

“网红”入行、赎旧买新改善

BT财经回顾2022年的基金市场,还发现行业仍面临其他问题。比如“网红大V”入行风潮、赎旧买新困局渐解等行业新现象和新趋势。

第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网红大V”入行风潮。

近几年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令一批“网红名嘴”、“财经大V”影响力倍增,涉及市值为投资顾问的业务,给投资市场既带来新动能、也暗藏新风险。对此,监管及时出手,2022年6月30日正是基金投顾整改期限逼近,不少基金大V都在为旗下管理的组合“找出路”。

不少大V从自行在平台和社群交流投资组合,转向机构怀抱、被“收编”,朝着合规化方向发展。多位大V选择与券商合作,直接入职或将自己的组合及IP出让给了具有投顾资格的机构。

例如,管理资产超百亿的基金大V“银行螺丝钉”选择加入东方证券,还有基金大V将自己的组合及IP出让给持牌机构。《上海证券报》在报道这一风潮时写道,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大V选择与券商还是基金公司合作,本质都是为了在合规要求下,实现从“卖方思维”到“买方立场”的转变。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行业一定程度上正在走出“赎旧买新”的困局。

正如凡事都有正负两面性,在2022年市场震荡之下,新基金发行进入寒冬,但也令不少公募基金把精力和营销重点放在激活存续的老基金之上,一定程度刺激行业纠正“赎旧买新”这一痼疾。

所谓“赎旧买新”,即基民赎回原本持有的老基金,转而去认购新发产品。它在几年前就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基金行业性问题。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包括银行在内,不少渠道的理财经理都是按照基金销售的业绩领取提成收入的。2023年,基金业势必进一步纠偏该现象。

第三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行业管理费用趋于下降。

据天相投顾数据,近五年来中国各类型公募基金管理费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从五年前的1.30%降至1.28%,债基管理费率也从0.48%降至0.37%。

归根结底,公募基金的本质是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本领,帮投资者做好血汗钱的资产管理,争取跑赢通胀、获得超额利润。但经历了2022年净值跌跌不休、投资效果甚至还没有跑赢大盘,不少基民直呼,2023年基金真的“玩不起”了。

最后,来看看市场最近的趋势。

2022年四季度尾声至2023年初,A股上演一小波“跨年行情”,A股和港股的消费、地产、生物医药等板块股价迅速反弹,令不少主流基金“回血”不少。

同样值得乐观看待的是,近两年“固收+”、REITs公募等新品上架,极大丰富了市场的可选性。投资本来就是一件“千人千面”的事情,未来势必有更多产品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加上投资者教育逐年完善,也有越来越多的基民能接受市场的波动。正如一位基民告诉BT财经,自己是基金经理蔡嵩松的“忠实粉丝”,面对其净值波动剧烈的风格,符合自己的风险接受范围,已经熟悉“大开大合就是他的风格”。

也有2021年随大流进入市场的“基金小白”向BT财经坦言,经历了这轮市场波动,感觉“确实有点玩不起了”,未来自己会更注意观察市场,理性思考后再做出决策。

不管基金风向如何变化,BT财经在此提醒各位读者: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 玩不起的基金,跑不赢的大盘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6019477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3条)

料友:用户r7r6eon 2023-01-28 09:10
跑不赢大盘的基金均应当限制公司再发行新品。
料友:用户9918152 2023-01-28 09:19
买股票也别买基金
料友:用户8n0gns3 2023-01-28 09:31
你说你应该买什么?
料友:木棉花语 2023-01-28 09:33
去年确实是亏钱了,但今年又赚回来。买基金亏钱的多数是新手或者懒惰学习的人。
料友:用户r7r6eon 2023-01-28 10:19
在股市里赚基金的钱很好赚,基金船大不好调头,树大招风,散户进得快跑得快,换股也快,基金算大帐不算小帐,散户是小帐大帐一块算
料友:用户gu52_9z 2023-01-28 10:48
看衰大盘,不相信崩盘。你就可以赢。涨时抛,保持50%以上现金。大跌时进不怕崩盘。
料友:大漠 2023-01-28 11:04
向下做既容易又利己,向上做那是圣人行为。不理解基民养基行为。
料友:用户gfkl3ez 2023-01-28 11:22
不是玩不玩得起的问题,而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要正视投资者的声音!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要出来真诚的与投资者交流!既然投资,追求收益是一定的,但相信大部分投资者既然选择权益性产品,那一定也是可以接受净值波动!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不重视投资者的声音这才是投资者火大的原因!
料友:Fancy Feng besos 2023-01-28 11:45
不影响基金经理的收入吧?
料友:木棉花语 2023-01-28 11:46
华夏基金公司刘平掌盘的华夏科技龙头基金经营业绩太差,最伤投资人心
料友:红菱 2023-01-28 11:46
基金的监督管理及惩罚机制有问题!
料友:薪炭翁 2023-01-28 11:59
绩优股没人买,垃圾股满天飞
料友:LED显示屏强力巨彩省经销商熊飞 2023-01-28 12:07
去年,葛兰,李元博,张坤,曲扬等一众金牌经理真是坑si基民了…… 相信国运吧,今年开年行情不错,人民币升值,外资持续流入………但这两天美元又开始略有回升,后天开盘,看情况还是要防御一下……
料友:用户qu8cd5b 2023-01-28 12:17
上证15%,但创业板30%,基金跌20%,综合起来还是略微跑赢指数的
料友:用户qu8cd5b 2023-01-28 12:37
我买的基金最多时跌了27%,
料友:用户r7r6eon 2023-01-28 12:52
拿着别人的钱博傻、旱涝保收,怎么可能跑赢大盘。
料友:用户3qpwz3d 2023-01-28 13:00
基金经理薪酬应该跟业绩挂勾,业绩好多提成,业绩差或造成巨亏少拿甚至不拿!
料友:用户gu52_9z 2023-01-28 13:19
基金是拿你们的钱帮它们高位接私盘用的
料友:红菱 2023-01-28 13:32
我21年十月买指数 定投 现在刚要回本
料友:用户c_1lg6d 2023-01-28 14:40
3000多只基金。各自拥有几百亿以上的规模的资金。没有挺出一只妖股来。不要强调原因。市场上常有诱股出现。也没见哪一只妖股被严查重处。基金就怎么做不到呢。你们都是吃软饭的吗。
相关文章
3325个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 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启动
【3325个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 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启动】财联社1月29日电,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1月28日启动,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611个,总投资7069亿
标签河南,投资
报复性消费开始了?多家海外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报复性消费来了。 春节国内岀游3.08亿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88.6%!岀境游暴增,电影消费也强势复苏。 近期多家外资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加快复苏的步伐,全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 (图片来自海洛)
标签旅游市场
赣锋锂业预计2022年净利润超180亿元
(文/潘昱辰 编辑/周远方)1月29日,赣锋锂业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80亿-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27%-320.7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74亿-214亿元,比上年同期
标签净利润,上市公司股东,赣锋锂业
全球食品通胀新隐患出现:泰国大米价格不到3个月已飙升23%!
财联社1月28日讯(编辑 潇湘)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目前已经连续九个月出现了回落,但在一些农产品市场上的细分领域,食品通胀的高危风险却依然挥之不去,例如:大米! 自去年11月以来,作为亚洲大米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已累计上涨
标签粮食,大米,泰国,联合国粮农组织
浙商证券给予山鹰国际买入评级,山鹰国际点评报告:轻装上阵再启航,底部已现静待拐点
每经AI快讯,浙商证券01月28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山鹰国际(600567.SH,最新价:2.5元)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22年回顾:需求较弱盈利承压,商誉减值影响利润;2)23年展望:静待下游消费复苏,旺季纸价有望提涨;3)产业链
标签评级,买入评级,浙商证券
江苏常州“壕”奖新能源产业,进击产业规模、市值双万亿目标
距离“GDP万亿之城”仅一步之遥的江苏常州,推出重磅政策为新能源产业“釜底加薪”。 1月28日,常州新春“第一会”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设,会上提出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
标签新能源,动力电池,常州,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