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投资大佬开年首封投资红包:2023投什么、怎么投、去哪募

THECAPITAL

VC大佬奉上开年第一封投资红包。

本文7383字,约10.6分钟

作者 | 安多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2落下帷幕,投资人已经开启新一年的出差计划。试图把过去一年错失的加倍拿回来。

过去一年,募资逐渐向国资靠拢,美元投资向人民币投资靠拢,财务投资向产业投资靠拢。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分化严重,市场化机构纷纷转型。未来一年,政府创投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国资LP仍占出资主导地位;硬科技投资延续,大消费投资或将回归,而港股IPO会逐步回暖,份额转让与并购有望成为新的退出通路;投资机构下沉细分行业,赛道型投资冠军逐步涌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23年,VC将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融资中国》围绕募资、投资等问题对一线VC大佬进行了追问,为您送上第一封开年投资红包。

(以下分享按机构拼音排序)

01

东方富海 陈玮

过去一年,内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在熵增的环境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创时代的来临。资本市场也在高度服务于国家战略,因此不论是退出确定性还是上市后的估值溢价,都偏好于与国家战略高度匹配的优质产业和标的。因此,这也倒逼投资机构要不断地提高标准,所以我认为,科创时代下创投机构的投资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国家需要,面向市场需要,面向未来需要。

很幸运,在市场依旧寒冷的环境下,我们于2021年12月再次中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管理人,并成功募集设立规模50亿元的成都基金,为同期最大,西南首支。这一成果实属不易,从切身体会来看,募资还是非常艰难,特别是像险资这样的机构LP,门槛高、周期长、尽调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在结构上,以成都基金为例,我们的LP结构已经全面机构化,包括国家基金、券商金融机构、大型国有出资平台、险资等。

2023年,我们投资端的整体策略是保持一致的。在行业赛道上,坚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先进制造、健康医疗、信息技术产业。在投资策略和标准上,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成长;继续贯彻提高标准,强化投资的整体策略;在阶段上坚持把投资重点放在两头。

前几天,我刚刚在内部全员会上跟大家分享,关于2023,我们还是要认清形势、充满信心、挖掘好项目,投资国家、市场和未来需要的好项目。随着成都基金的募集设立,2023年我们会加大投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成长的投资策略,预计全年总额不低于30亿。同时,把退出作为重点工作,用扎实的退出业绩回报LP。最后是继续完善我们的投后管理及服务体系,提高资本附加值和赋能能力。

02

鼎晖投资 王霖

鼎晖投资在2015年底,重新组建了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聚焦科技大潮前沿,医疗和硬科技投资。在投资方法上,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简单概括为:“望远镜”和“显微镜”模式。

“望远镜”是指看方向、看趋势。我们认为,很多企业上市后回报率不高,追根到底,还是因为缺乏进一步的成长空间。所以要找到未来方向的企业,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显微镜”则是在大方向下找到最好的企业,再从管理团队、产品技术、市场竞争等细微维度分析,控制风险。

过去互联网+的投资有点像‘百万雄师过大江’,靠的是资金实力和团队执行力,而到了现在的硬科技时代,则是‘孤一智公掘山洞’,靠的是找到顶级的科学家,找对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中国发展硬科技具备人才、资本、市场、灯塔、政府这五大优势。我们有世界领先的顶层科学家及人才;有活跃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所提供的发展空间;有美国成功科研成果方向道路的引领来提高研发效率;还有政府的强力支持。

方向对了,投资就很好做了吗?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家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做好科技投资,需要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企业关键的要素、团队、市场对不对?是不是最领先的技术?能不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社会的痛点,能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企业有成为大企业的可能性、空间和速度,但能不能成为千亿级、几千亿级企业?是否能真正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03

华睿投资 宗佩民

过去的一年,创投行业募资难,主要依靠国有引导基金硬撑市场,民间资本严重衰竭,募资市场10%的机构募集了90%的资本,行业分化严重。退出环节,二级市场低迷,一二市场差价越来越小,甚至大面积出现倒挂,PE泡沫破裂。这些都在压迫行业参与者思变。

面对这样的年份,华睿投资还是取得了募资15亿、投资硬科技21项、上市申报11家、挂牌上市6家的成绩。在这样的年份与市场格局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靠什么?我认为最重要有三条:一是始终坚持创业投资使命不变,聚焦科技,投资成长。二是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服务,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打造根据地。三是因地制宜,模式灵活,基金可以采取组合式产业基金、单一的项目基金,甚至通过顾问形式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也行,要弯下腰、低下头去适应这个变化的市场。

目前我们还有接近20亿的承诺出资额度可以启用,大体上能保证今年项目投资进度,只是投资进度总是快于出资人出资进度,需要耐心等待出资人步伐。2023年我们也有新的募资计划,一季度争取落地规模十个亿的华睿科创四号,三季度争取落地规模也是十个亿的华睿新能源产业基金。

经济困难的时候,往往越能看清经济结构的软肋在哪里,被掐的是脖子的什么位置,能穿越未来的产业趋势在哪里,而这个时候也是检验创业项目生命力的时候,凡是冬天都能保持成长的项目,春天来了一定开花!

华睿投资坚持,一个事业部只能聚焦一个行业,一位总监只能聚焦一个细分方向,长期不变,持续跟踪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四大行业部分的部分细分方向。在这些方向,创新项目多就多投,创新项目少就少投。别人抢着投我们就少投,别人不敢投我们就多投。如此而已。

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其实只有一条IPO!尽管PE项目倒挂严重,VC项目也存在差价缩小的情形,但相对其他退出渠道来说,IPO的效率依然远远高于其他退出渠道。其他退出渠道只是为了回本,减少损失,很难赚钱。因此,未来只有极大的提高投资项目的IPO率,弥补差价缩小带来的损失,才能确保创投基金的高收益率过去大家总是认为创投基金有30%项目IPO就可以了,以后需要追求50%的IPO率,甚至要向70%的IPO率看齐。未来,能否做到精准投资,实现高IPO率,成为创业投资机构的硬功夫,做到了就可以好好活下去,做不到就只能被淘汰。其实这就是LP的要求,没有高IPO率,以后很难赢得LP的掌声。

04

经纬创投 熊飞

回顾过去,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理性”。2022年初还是延续了2021年资本市场的热度,后来到2022年后半段,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充满挑战,使得公司的业绩和其他各方面,都存在着挑战,所以大家在心态上变得越来越理性,是一个从比较火热,到更扎实的去看公司的效率,整体发展业绩和执行力的过程。

在基金层变化和调整方面,如今,经纬100%都投资在实业科技创新领域,更明确地转向先进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助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粮食能源安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展望2023年,我认为做优秀的投资人,挑战更大了,更加是考验内功的时候。因为过去资本环境相对好,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的机会,随着潮水起落,每个人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或者是账面的回报。但是随着这个资本市场的挑战,使得好公司变得更加清晰,就是,什么是好的公司,对于每个投资人来说,沙中淘金去找出更好的公司,比原来要更有挑战。而不像过去,可能很多时候也要拼一拼手速,但如果一个赛道很火,那先进去,先投上,大概率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但现在整个市场都很理性,更多的还是理性地看待,赛道不错的情况下,怎么能挑出执行力更强,且在当下的环境下还能执行出高结果的团队。这对每个投资人的要求变得更高了。原因还是2022年实在是太挑战了。明年随着疫情基本上平复下来,整体来说肯定会更好。

其次我觉得,其实金融投资行业是实业的延续。只有真正的业务、市场和实业本身变得更好了,金融行业同时就会有更好的繁荣,所以2023年,最大的期待和最大的变化一定先是实业经济的大环境反弹,随后资本环境的反弹,重新走上正轨。

05

奇安投资 王鹏飞

整体的宏观大环境、资本市场的变化,大家都能看得到,大家也都身在其中。奇安投资从几个方面聊一聊这事: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明确,最大不确定性已经落地,做多中国依然是未来的底层逻辑。作为投资机构应当短期放缓节奏,中期调整适应,长期坚定看好。

第二,“中国化VC/PE”正在形成,产业资本将成为中流砥柱。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对VC/PE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资金的来源既复杂也单一。复杂是说出资人并非简单的财务回报追求、出资周期、条款等各方面都有变化;单一是说目前的资金来源大头逐渐由政府、国资来充当主体。其次,经济的下滑、技术的革新放缓使得资产端的量大幅减少,创业的生态相较之前不够活跃。没有量就谈不上质,所以现在大家都集中在一、两个资产稍微好一些的赛道,极为内卷。

在此情况下,“中国化的VC/PE”逐渐起来,其的特点就是: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政策,更加善于与政府产业政策协同和沟通,更加聚焦和专注垂直行业,和重视产业链布局及生态建设。可能这样的VC/PE和过去二十年的综合型白马基金不同,也可以称为产业型黑马基金。很难说这种“中国化的VC/PE”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但至少是符合当下时宜的,有其特殊的价值。

第三,网安行业的一级市场投资相对平和,但属于长坡厚雪。奇安投资专注的赛道是网络与信息安全,不属于波峰波谷的震荡型行业,网安会是一个长坡厚雪的新赛道。

尽管去年募资环境比较差,我们还是逆势完成了二期网安产业基金的新轮关闭,新的投资人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募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相比于之前,现在LP的考量因素会更多,出资节奏会放缓,这些是不利的一些变化;但也有些有利的变化,大家对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认知(不仅是信心),发现这类的资产是值得配置的,也认知到这样的资产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2022年我们围绕网络按安全、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完成了7个项目的投资,大多数属于初创期的项目。投资的数量和往年差不太多,但投资的金额相比少了一点。我们的投资节奏是两方面决定:第一是整体环境,2022年整体资本市场有点萧条,节奏都放缓了些,我们在此情况下把观察周期拉长,但出手基本保持;第二是基金的周期,2022年是我们的二期基金第一年投资期,希望在投资阶段往前配置,所以也看的到2022我们出手多是早期项目。因为网安行业相对平稳,2023年我们还是会保持平稳的节奏。

奇安投资来自于产业,评判项目的视角也有非常多产业要素,价格和价值的匹配一直是我们严格把控的风险线。我们很少参与“故事性”较强的项目,也许这样的项目有很快的增值能力,但我们的基因是产业出身,更擅长的还是从产业视角发现项目的价值,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

06

深创投总裁 左丁

这两年我们既观察到短期的周期波动,如疫情反复、通胀加息等背景下全球经济疲弱、消费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看到一些长期因素将在接下来几年中持续影响着创投行业投资方向的选择:一是以美对我“科技脱钩”、中概股退市等为典型表现的逆全球化趋势,二是宏观政策上鲜明倡导科技自立自强,互联网、文娱和消费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明显下降。

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做了对应的一些投资策略调整:

(一)严格把控投资风险,投资节奏适度放缓

2022年春节以来,各地疫情起起伏伏,美联储加息叠加俄乌战争等外部压力压制之下,一二级市场估值与市值倒挂频现,投资赛道热度分化严重,投资风险显著增加。在深创投,我要求内部相关部门绝不“躺平”,利用这个窗口期加大投资策略研判力度,继续深化研投一体,常态化举办策略会,推动各业务团队分享投资热点。我们有意地控制了决策节奏,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出手频次。

(二)响应深圳重大部署,紧密围绕“20+8”产业集群开展投资

2022年,深创投集团积极响应深圳市重大战略部署,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研究,加大深圳项目决策力度,加快决策速度,新增投资不少初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这些投资布局,为“20+8”产业发展贡献了创投力量,履行了国企责任担当。

(三)强化规范管理,积极募集战略性和专业化基金

基金管理方面,强化集团基金总体规划,实现区域聚焦、行业专精、旗舰运营,强化基金业绩考核,将IRR、DPI等业绩指标纳入考核。募资方面,持续提升专业化募资能力,在传统政府投资人基础上,实现战略性基金上市公司领域募资新突破。

当前,深创投正在建立差异化的基金价值主张;拓宽募资渠道,积极开拓机构及境外投资人,重点在保险、银行及QFLP等领域实现募资突破,全力推进战略性基金和大消费、健康、人才、军民融合等专业化基金的募集工作。积极参与和促进深港合作、实现国际化发展是我们长期既定方针,我们正探索开展发债融资、港股认购等工作;研究探索QDIE(合格境内投资企业)业务,用好深圳市跨境金融创新试点政策。

07

同创伟业 郑伟鹤

中美关系从贸易战、科技战到大国之争,包括台海局势,都导致半导体等多个领域竞争的深化。投资领域最核心的“卡脖子”赛道就是半导体,去年科创板上市项目有15-20%都是半导体项目,20-30%都是卡脖子的项目,这体现了国家战略和意志。

从国家的产业政策看,无论是房地产、新经济,还是消费,在强刺激之下,可能迎来强牛,2023年值得期待。我们坚定看好中国的制造业,看好中国企业家精神,看好中国的消费品市场,看好中国的工程师队伍。

这里也需要一些冷思考:

第一,共同富裕与税负。高净值人士进入市场的热情逐步下降,核心问题就是税负问题,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有限合伙,因为有不同的出资主体,导致需要面临不同的税负,压力很大。目前社会资本进入这个市场时没有太多的信心,一方面对市场有看法,还有一个是税负问题;

第二、募资难。民间资本匮乏与不振,金融资本监管,长线资本缺乏;

第三、创新主体与出资主体“错位”。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服务于招商引资,投资机构沦为附庸,市场化决策能力受到考验。同创伟业希望和政府进行全面合作,近几年,我们也在全国多个省市做了布局,也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区域。去年,我去了湖南常德、江西景德镇,我发现这些地方都有很活跃的经济,去了景德镇后,我们在当地投资了一个航空相关的项目。中国式创投如何将投资与产业、区域经济以市场化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值得探讨;

第四、流动性之“苦”。注册制改革并非“万能药”。投资机构不仅要关注账面回报,更要关注DPI;

第五、强监管效应。强调硬科技,导致“一花独放”,消费、文旅等削弱。强监管带来如审批程序过于复杂等问题,影响市场化效率。

2022年前三季度股权投资市场节奏趋缓,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9.4%和33.9%。我判断,有些领域的投资下滑幅度超过50%,比如消费的投资、医疗的投资。

去年,VC/PE渗透率再度走高达到70.2%。其中,科创板VC/PE渗透率攀升至93.7%,可见,中国的科创事业90%是建立在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基础上,投早投小投科技是绝对的方向。

08

渶策资本 甘剑平

2022年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一年,但我们还是投了十多家公司,近6亿人民币的投资规模。

我们专注于早期到成长期的创业投资,聚集互联网消费和硬科技。去年因为疫情的因素,消费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也减少了融资,不过2021年很多公司以很高的估值融了很多钱,相对不错的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者创始团队能够很快做调整,尽量降低它的现金消耗。

2023年,还是有很多消费机会,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非常优秀的中国的创业者,或者有中国背景的创业者,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摸爬滚打很多年,积累了很多技术运营经验,他们能够找到很好的产品和服务,加上有中国非常好的供应链,创业者想把这些产品带到全球,不管是东南亚、欧美,甚至非洲,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投到这样一批优秀的创业者,把更多中国的经验和产业链带到全球。

谈到对科技的投资,首先,科技是两个词,一个是科学,一个是技术。

作为VC,C是指资本家,我们需要回报,要把钱还给LP,所以,VC会去投纯科学,科学是研究院、大学等这些机构会做的研究。投资,要从科学中提炼所谓的“技术”,但这还不够,只有当技术能够变成产品的时候,才值得投资人去投。只有产品才能销售,才能商业化,才能带来收入、利润和回报。所以,我们要投的是可以商业化、可以变现的产品。

09

毅达资本 应文禄

过去几年,创投行业悄然发生着变化:

变化之一:2022年,创投所依附的实体产业,其发展引擎已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向“科技-产业-金融”的新三角循环。创投行业在新三角循环中优势明显,地位突出。在已破未立的过渡阶段,创投行业需要积极争取更有利的身位。

变化之二:创投行业既有的几对结构性矛盾,在2022年变得更加突出。在项目层面,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硬科技企业依然稀缺。在LP层面,手中资金不缺,只是变得更加审慎、理性和挑剔。在GP层面,14,000多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基业长青者却尤为稀缺。

除了变化,创投行业也有一些不变的地方:

首先,创投行业仍是国家所需。第二,看清大势做大事。第三,投资方向更为坚定。

我们的核心投资逻辑是:

1、投资科技创新。投多了,才知道科技是什么。

--硬科技赛道足够宽,不必每年追求新的风口,这就是一个大风口、长风口。

--科技企业估值互联网化不可持续。不要用投C端的逻辑和方式看待B端科技企业,C端看的是流量,追求几何级数增长;B端看的是科研投入、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都是硬实力,需要避免C端投资的老思维,借助更长周期的理性分析。

2、投资进口替代。中国在很多方面确实很厉害,但个别环节也确实很落后,关系到供应链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创投资本需要重点发力的地方。

3、投资产业升级。目前实体经济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弱点在长期增长中被掩盖,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让这些弱点放大了出来。我相信中间一定蕴藏着很多的投资机会,等待我们去发掘。

2022年公司完成新募基金58亿元,新募基金增长速度明显承压,完成一只新基金的募资仍然很有挑战。从毅达资本新募基金的LP结构来看,2022年上市公司、产业龙头等产业投资人的占比有显著提升,以规模11.5亿元的凤凰高投毅达数字经济创业投资基金为例,包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玄武高新集团、江苏省电影集团、徐州国盛集团、网眼集团等数字领域产业投资人高比例参与了出资。

2022年毅达资本被投企业中有16家企业实现成功上市,其中科创板上市6家、创业板上市4家,还有12家企业已过会/过审等待发行。

随着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降低,冬天不会太久,春天不会太远,2023,值得期待。

本文标题: 9位投资大佬开年首封投资红包:2023投什么、怎么投、去哪募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6019140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2条)

料友:腾讯网友 2023-01-28 15:10
国之重器C919、CR929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通达股份逐步崛起!
料友:腾讯网友 2023-01-28 16:02
谁投我!我让他大挣100倍!
相关文章
俄罗斯黄金加紧卖给中国,俄乌开打后,中方一直在做准备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从俄罗斯进口了6.6吨黄金,数量同比前年增长超过67%,总价值达3.8亿美元,交易额同比增长63.3%,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中国大量增加俄罗斯黄金的进口,但我们也要看到,俄罗斯黄金占中国黄金进口
标签黄金,俄罗斯_财经,美国国债
美方给中国下套,斯里兰卡顺水推舟,联手想逼中国减免228亿债务
斯里兰卡破产,美国试图利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逼中国对斯减免债务。中方已经提出了暂停2年债务,斯里兰卡似乎还嫌不够。斯国的另一大债主印度,选择跟美国站在一条战线上,想等中国和斯里兰卡谈判的结果,想拿到比中国更好的条件。 去年7月,
标签美国_时政,美国_财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30亿!新春上班第一天,大手笔投资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天,锂电赛道便出现大手笔投资。 记者1月28日获悉,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动力”)与江苏省常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克动力将斥资130亿元在常州建设其大圆柱电池产线,建成后产能将达
标签动力电池,锂电池
B站继续买版权,和晋江签订三年合作
记者 | 佘晓晨 编辑 | 进入新的一年,B站开启了新一轮的“买买买”。 近日,B站在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与晋江原创达成合作,订立综合合作框架协议,据此,集团与晋江原创同意就知识产权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多部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版权
标签b站
合肥春节售楼处空荡,开发商甩出惊人“礼包”,有楼盘首付仅需5万
意禾金茂学林拾光项目售楼处。    李贝贝/摄 本报记者  李贝贝  合肥报道 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春节假期,瞄准返乡置业人群,合肥多家楼盘推出了形式各样的新春购房优惠,特惠好房、新春购房首付仅需5万、买房送车位、推荐新客户成交享总
标签合肥,买房,楼盘,开发商,首付,置业顾问
瑞幸咖啡、京东之后,“数字货运第一股”满帮被知名资本做空
满帮集团否认做空报告对公司在夸大、伪造经营及财务数据上的指控。 当地时间1月25日,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NYSE:YMM)发布声明回应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于1月24日发布的与公司有关的报告。声明称,公司坚决否认做空
标签京东,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