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与观点面对面:降档新常态

编者按:在创造中寻求解决之道,从2022年开始,一个“新的行业”正在成型。

当前,世界与中国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对世纪疫情、全球化退潮、经济下行、地缘冲突与能源危机等不确定性,困难与考验前所未有。

此时,整体经济及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周期,房地产及由此衍生的全新生态体系,要用最积极的态度,给今天的行业及相关产业重新定位,并寻求破解之道。

作为有着数十年市场化发展深厚积淀的庞大产业,作为稳住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新的周期,中国地产行业的企业领袖和精英们,如何创造新的未来?

值此艰难时期,“2022博鳌房地产论坛”如期召开,观点新媒体一如既往邀约中国地产商业领袖及新生代地产人,传递信心与勇气,讲述他们的故事和思想。

观点网和陈劲松约定采访当天,受疫情阻滞,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聊起了过去这段时光。

“在过去一年,房地产行业处于急速向下的‘风险出清’阶段,这是过去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的。”4月3日,陈劲松在联合署名的致股东函中这样形容市场,皆因自“恒大事件”爆发以来,大多数开发商均面临着现金流及偿债的严峻挑战。

市场大环境降档的趋势仍在持续,陈劲松所感知到的风险是,房地产销售规模或将随大环境的降档而继续下滑。他坦承,要解决市场存在的问题非常不容易,作为其中一份子,虽然世联行难以独善其身,但也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这个降档的市场中,为行业现状的改善,贡献着专业的力量。

今年以来,陈劲松不止一次呼吁,大家都要正确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降档的市场,不确定性仍将是市场最大的特征,他将其称为“新常态”。

尽管雾霾重重,世联行亦看到了“新常态”下的一缕阳光:一个需要客户定位、需要节省营销成本、挖掘存量资产价值的市场,专业价值才真正派得上用场。

而所谓的机遇,实则是规律所带来的。

降档

与陈劲松见面时,房地产行业已跨过了2022年的上半年,于是我们很自然地聊起了销售规模的话题。

自去年7月以来,商品房销售已呈快速回落的走势。根据观点指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6月,前100房企累计权益总销售金额2.42万亿元,同比下降52.7%。6月份,前100房企实现权益总销售金额5611亿元,同比下降46.8%。

2021年曾被陈劲松认为是房地产真正的转折年,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更为糟糕。

“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比去年下滑了50%,回款又慢一点。”陈劲松接着转向房企的债务:“六七月份美元债到期的又不少。目前来看,房企的偿债压力仍然很大。”

谈及此,他无奈地笑笑:“行业内肯定会有很多人很悲观。”下半年销售可能会有好转,但2022年新房销售额也许会在去年基础上继续“降档”。

无独有偶,社科院国家未来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发布报告,预计今年新房销售额达到15.3-16.7万亿元,较去年18.19万亿元水平下跌8.19%-15.89%。

“怎么理解销售降档?从17、18万亿降档到15万亿,这个趋势还会不会继续?”这位学者型企业家眼中,未来销售规模可能会继续降档,这就是大环境,大环境可能就是面临着降档。

即便剔除疫情反复所造成的影响,陈劲松依然认为房地产“降档”是趋势性的,判断依据与他过往频繁引用的“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几乎一致。

这些客观因素包括,经过三十余年高速增长后,2020年央行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城镇住房拥有率达到96%;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111.18平方米,其中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36.52平方米。

在陈劲松看来,数据层面我国基本已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房屋自有化率甚至高于部分发达国家。户均居住面积角度观察,内地至少也超过香港一倍。这同样意味着,未来的增长空间已经较为有限。

人口一直是观察宏观经济、城市发展乃至房地产行业的长期指标。有迹象显示,自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以来,该指标已出现趋势性增长放缓。2019-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60.60%、63.89%、64.72%。

陈劲松预计,今年农村进城人口可能会继续下降,城镇化率增速或从0.8个点降至0.6个点。“这是趋势性的。”

当城市的发展动力,诸如人口、外贸、投资等出现降档趋势时,房地产若干根本问题便摆在了整个行业面前。

陈劲松向我们列举的问题包括,城镇化率是否已处于高位,新增人口就业需求能否满足?外贸进出口降档,老百姓家庭负债率较高,是否还有信心加杠杆买房?以及房企在市场增长时猛地借钱,当市场下行,它们如何面对资产负债表恶化?

因此他提出,我国已经有60%多的城镇化率,在这样的高位,如果经济发展动力缺失,当然商品房销售要从17、18万亿降一大档。

“去年是开始降档,现在是下台阶,明后年降到多少合适?这是全行业可以探讨的。”

稳经济

对于房企的资产负债表恶化,陈劲松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不容易。

自去年以来,房企普遍面临融资环境收紧、商品房销售持续转弱的情况,去年下半年起境内外信用债出现大规模违约。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一边是2022年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降了50%,另一边负债还要偿还。”

而在房地产的产业链条中,房企流动性恶化,亦会引发大量的上下游产业“三角债”问题。三角债是企业之间欠付贷款的俗称,本质上是一种连锁债务关系。

世联行同样受到波及,陈劲松对此并不避讳:“行业各个方面都受影响,包括代理公司,大家是一样的。”他随即指出,现阶段房企还面临保交楼的问题,这项工作肯定要优先处理,因此三角债的处理时间便会延长。

“资产负债表恶化问题并不是开发商能自己解决的,而是要政策、金融综合解决,恢复市场信心。”

微信朋友圈是陈劲松对外输出观点的主要场合之一,他曾在朋友圈呼吁,学习美国经验,成立房地产国家基金;成立预售商品房入伙交楼保险巩固购房者信心等。更早之前,他甚至还建议过将“限售”以外的限制政策松绑,破除“三道红线”以保证债务重组,以及加速发行REITs。

从过去一个多月以来,随着稳经济大盘相关政策陆续实施,房地产行业在销售端、融资端出现回暖迹象,改变总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在6月底也表示,短期市场已触底,市场恢复是一个缓慢、温和的过程。其中,主要一二线城市5月的成交已出现好转,进入6月环比明显上升。

在郁亮讲话前的十多天,陈劲松点评称,市场要形成筑底,关键看成交量。对于行业出现的“底”他们几乎达成了某种共识,陈劲松说,一些民企已开始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拿地,这是土地市场触底的表现,也是整体房地产面向未来触底的表现。

“缓慢恢复怎么理解?”郁亮认为,尽管6月环比明显上升,但同比仍然下降,更重要的是行业不会再回到过去高峰时期的规模与增长速度。

陈劲松认为这与自己的立场不谋而合,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了趋势性增量下台阶的前半段,大方向仍是降档。

实际上,房企的资产负债表或地方的土地财政,很大程度上要看商品房的成交量,因为销售是经营所需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在陈劲松的“降档”预测中,房屋市场成交量如果长期维持低位,行业恢复就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我们的话题又一次拐回到“降档”时,陈劲松换了种轻松语调说,中国在解决房地产问题上有无比的制度优越性。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也曾面临严重的存量资产质量问题,最终通过设立信达资产、华融资产、长城资产及东方资产四家AMC,逐渐接收了四大行1.5万亿元不良贷款。

“如果当时不由国家拿AMC来收不良资产,相关三角债没法清理,企业资产负债表也没法改善。”这种处置思路如今依然可以借鉴,他呼吁金融政策端“出大招”解决房地产的不良资产问题。

价值

房地产作为最重要的内需市场,本身也是构成整体经济的关键因素。

陈劲松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稳经济首先是稳信心,稳信心即稳信用,短期内重点是保现金流,这需要将对房地产的一大批限制政策撤销。

中期重点要解决信用问题,通过政府设立不良资产相关资金,以国家信用保障交楼。他建议,由国家信用出面稳住局面,而非任由小麦、水果换房等现象产生,后者容易导致市场秩序的扭曲和混乱,给银行进一步带来风险。

从长期看,企业存在仍将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进行生产经营,只是发展逻辑已发生本质性变化。对于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而言,陈劲松认为未来应摒弃债务驱动思维,不再追求规模快速增长。

他呼吁全行业关注“价值”,价值即企业存在的理由,这种理由可以是运营效率、服务能力。“偏轻资产才有价值,我估计未来将是以国企为重资产,民企为轻资产的方向。”

对于土地招拍挂市场的偏执同样需要放下,陈劲松上世纪90年代便前往香港,在中海担任项目经理,对那段时期的香港地产史有着切身经历。中海早期全资拿的项目基本很小,他负责的首个项目是湾仔海华苑第五座,占地不足500平方米,楼高仅12层,这样的“豆腐块”构筑了中海的一部分成功。

但如今香港地产早已转向存量时代,主流房企采取“开发+持有”模式进行精细化开发,其中持有型物业租金收入占20%-40%,部分达到90%。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内地的主要城市也逐渐步入存量时代,从规律的角度,陈劲松曾认为,存量资产盘活应该是最有前途的方向。而世联行曾预测,房地产在长期仍是十万亿级数的巨型产业。

他结合当下REITs推行的趋势,认为房企要抓住的机遇是将存量资产变成REITs,这反过来要求企业要抓运营,运营现金流健康,不愁没有银行贷款。

“我觉得要解决好问题,不只是靠政府,自己也要努力改善资产负债表。”

世联行自身何尝不是在改善资产负债表,这主要体现于它的转型探索中。

2021年起大部分城市销售开始萎缩,北方城市首当其冲,世联行选择业务收缩,将这些地区原来15、16家子公司合并重组为5家。陈劲松对此丝毫没有犹豫:“如果还不行就继续再合并。”

其次是注重现金流,世联行现阶段不以单个公司盈利作为考核指标,更加重视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无法支撑,就坚决撤出当地市场。

年报显示,2021年世联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51亿元,同比增长38.59%,近三年均保持正向流入;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8.66亿元,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及长期借款共计8.1亿元,较2020年大横琴集团入股前(近22亿元)有大幅下降。

陈劲松曾说,进入房地产下半场,世联行所做的一切将变得更有价值:营销策划终于管用了,城市资产运营创造价值了,精细化管理效率更高了。从行业生命周期观察,成熟期竞争激烈,企业应对的关键策略是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的有效性,而这些也是世联行所构建且擅长的能力。

话虽如此,但处于一个总体经济都在下滑的环境中,他们终究是市场的一份子。“我们不可能一点不受影响,但正在根据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改善,往提升价值的方向努力。”

在大交易业务以外,“大资管”业务被视为世联行转型的增长极,该业务同样受疫情及行业波动影响。大资管业务于去年完成团队设计及组织调整,陈劲松认为下一步是能力的提升。

他说,现在大资管业务要把数字化能力提升一点,多向五大行学习,然后迎接一个以存量资产运营为主的时代。

以下是观点新媒体对世联行联席董事长陈劲松先生的部分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最近房地产行业悲观情绪比较浓,您对当下的形势预判是怎样的?

陈劲松:中国的房地产是经济压舱石,肯定全世界都在关注。

行业内肯定会有很多人很悲观,根据目前统计,TOP100房企比去年同期销售下滑50%以上。我们知道去年同期也并不太好,今年比去年同期又下滑了50%,六七月份美元债到期的又不少,因此可能会有部分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展望今年下半年,会不会好一点呢?会好一点。但能不能补上50%的缺口?目前来看,还不确定,但销售降档是趋势。

怎么理解销售降档?从17、18万亿降档到15万亿?之后是否会继续这个趋势?这需要去观察研究。

观点新媒体:您认为行业规模会降到多少?

陈劲松:我认为降档的市场,可能整个行业要接受,从今年15、16万亿左右继续下降,未来具体多少由多个因素决定。

理由是三四线的房子库存量那么大,以前17、18万亿市场有一半是三四线供应的,要继续保持很有难度。

还有一点,我们在90年代以后新建的房子占总存量70%以上,这些房子不用拆除重建,比日本、美国的折旧率要低很多,不能拿它们的模型套用在中国。

中国房地产市场所谓的黄金10年、20年,现在进入一个正常增长区间,而且城市化率还在高位,到这么高的时候如果经济发展动力缺失,现在的新建房屋就要降一个很大的档。

去年是开始,今年是下台阶,明后年这个台阶下到多少合适呢?这是全行业可以探讨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观点新媒体: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陈劲松:日本解决这个问题花了20年时间,我们想用两三年时间解决,这个可能性较小。

那边销售降了,这边负债还要还,带来了上下游行业三角债的问题,包括装饰行业、建材行业等,当这个问题出现,就更降低了老百姓的消费积极性。

另外,现在还有保交楼的问题,房企肯定是保交楼,三角债的处理就会拖长时间。

行业各个方面受影响,包括代理公司也受影响,这个问题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得到解决。

我们看日本和香港,它们是有一个剧烈的房价下跌过程,然后再逐步爬起来。香港是爬了5年,日本爬了差不多20年。

短期来看,资金出路主要依靠房地产销售希望较小,要靠金融政策、政府政策。我们看到,国家也正在对这方面逐步进行调整。

观点新媒体: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预判市场已经触底,呈现一个缓慢温和的恢复过程,对于这种说法您是否认同?

陈劲松:第一,土地市场方面,目前看各个城市卖地比去年、甚至比今年6月份之前要好转了。以前土地市场基本上是国企平台自掏腰包,这是不正常的。

现在东莞、深圳、上海包括长三角其他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私企已经加入买地了。这是土地市场触底的表现,也是整体房地产面向未来触底的表现,我认为这是对的。

缓慢恢复怎么理解?就是市场成交量低位,土地成交是比以前好了,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国企拿的地,但是市场成交依然同比下跌,6月份有小幅改善。

当房地产成交量一直在低位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达不到去年的房地产总销量的水平。

如果房屋市场成交量长期维持低位,这就将是整个行业或者是政策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观点新媒体:这一次流动性风险后,您认为房地产企业应该如何恢复信心?

陈劲松:房地产这么大的成交量,涉及产业链这么多,稳经济其实是两个事,第一是稳信心,稳信心的意思就是稳信用。如果信用没有当然没信心,短期就是保现金流,对于房地产的限制,能撤销的就撤销。

城市化率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只不过是换房的事。这个需求就是要把旧房子卖了买新房。所以建议二手房不要有限价、评估价、备案价等方面的规定,以便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中期必须解决信用问题,解决了信用问题就解决了行业信心问题。信心也必须建立在信用上,政府因为有不良资产基金,同时能够保障交楼,可以呼吁国家信用出面。

其实我们国家这么强大,有体制优势,几年就能解决。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正是国家不良资产公司接手了不良资产,三角债的问题得到了清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得到了改善,不良资产公司也从中受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观点新媒体:房地产企业未来将会是什么样?要怎么拥抱存量资产盘活的时代?

陈劲松:民企开发商未来在土地市场有没有什么作为?当然有作为。我们长期说的作为不是快速增长,要出大名、上规模,而是指创造价值。

我们应该呼吁全行业关注价值,解决这么多人的居住问题是有价值的,运营效率也是价值的一部分。我估计将来就是以国企重资产,民企偏轻资产的方向。民企偏轻才有价值,重资产的价值不就是负债吗?

另外一点,我们不是只有土地公开拍卖市场,这个行业非常大,比如说旧城改造规模有大有小,做不了大的,不能做一些小的吗?我们看看香港发展商,事实上基本只有旧改这个方向,但他们活得都挺好,顺应市场,基本没有负债,手握大量现金。

目前国内所有开发商都要解决资产负债表的问题,这时候要抓住的机遇,就是存量资产全部变成REITs,把它变现。这就得抓运营,运营现金流好,银行争着给你贷款。

REITs会逐步放开,尤其是一些不能变现的物业都可以做证券化。

观点新媒体: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急转直下,世联行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整?采取了哪些措施尽量化解这些风险?

陈劲松:主要是从去年开始进行调整,进行了几个改变。

第一是调整地域,把北方地区原来差不多15、16家公司并到5家公司,如果还不行就继续并。现在不是以单个公司的盈利来算,而是算现金流,如果现金流不支撑,立马撤。

第二是注重现金流。按理说疫情这么严重,现金流是比较糟的,但是我们从去年开始注重现金流,只要收到钱就快速还债,率先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观点新媒体:世联行之前认为,房地产专业服务时代到来,这会让优势更突显吗?

陈劲松:总体经济降档,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当整个市场承压时,我们毕竟是这个市场的一分子,尤其是当规模够大的时候,企业和总体经济的走势就是一致的。

除非是专精特新,但那个不发生在房地产领域。

在这种环境下有没有可能稍稍改善呢?相对而言的改善是我们能追求的,现在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这个行业本身是轻资产,未来一定是靠数字化转型,在专业能力上下功夫。这些方面链家做得不错,通过重资产投入提高核心能力,尤其是数字化水平,最终提高效率,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中介行业最终能存活下来的,要么是数字化水平高,要么是小型夫妻店。还有一类是五大行模式,靠专业立身,运营城市存量资产。

我们多向别人学习,然后迎接一个以存量资产运营为主的房地产时代。包括长租、写字楼运营都尝试过,现在就是专注于解决城市低效资产运营的提升问题,这个叫做大资管。

本文标题: 陈劲松与观点面对面:降档新常态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5887796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193 2022-08-15 08:29
陈董水平下降的很厉害啊
相关文章
惊呆!“水果界爱马仕”大跳水:500元/斤降至10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智 几年前,阳光玫瑰青提横空出世,只有在超市精品区才能看到其身影,一串动辄几百块的价格让不少网友直呼吃不起。阳光玫瑰因脆甜的口感以及高昂的价格,被赋予“水果界的爱马仕”的称号,也被不少人看作是“水果刺客”。 不过近年来,随
标签阳光玫瑰,阳光玫瑰青提,葡萄,晴王葡萄
一边是房子大量空置,一边是很多刚需买不起房,问题该如何解决?
推荐语:自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高房价的问题。如今国内的房价居高不下,也导致很多从农村出来的人,难以在城市扎根。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房价普遍在4-8万元每平米,二三线城市房价在2-3万元每平
标签刚需,住房,商品房,空置率,买房,空置房
海底捞发布业绩预警:上半年预亏超2亿元,布局外卖预制菜自救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火锅龙头的日子,仍然不太好过。8月14日晚间,海底捞(06862.HK)发布2022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海底捞收入预计不低于167亿元,对比2021年同期约201亿元的收入,同
标签海底捞,业绩,外卖,新冠疫情
奖金下调40%!5万亿的平安银行发生了什么?
撰文 / 周梦婷 编辑 / 田晏林 突如其来的降薪,让平安银行零售条线的员工错愕不已。 据财联社8月10日消息,平安银行零售条线启动降薪,绩效奖金预发部分下调40%。随后,有平安银行零售条线的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原来绩效奖金每个月
标签平安银行,奖金,银行
顶流网红衰亡史:或死于翻车,或死于翻脸
8月8日,在抖音拥有4390万粉丝的“疯产姐妹”两位主创宣布解散。解散后,原账号将归摄影师张小花所有,而出镜人邵雨轩已另外开设个人新账号。对此,不少粉丝在评论区表示惋惜。“疯产姐妹”的走红,可以追溯到2020年。彼时,她们凭借一条“闺蜜偷吃
标签网红,抖音,主播,mcn
北航教授炮轰三大运营商,本质还是5G商用之困
8月10日举行的2022世界5G大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创始院长在元宇宙论坛演讲中直言,虽然中国投资上万亿搭建5G网络,但消费者端现在没有5G应用。而国内运营商目前靠(人为)降低4G速率,来强迫用户转换(升级)购买5G数据服务包。
标签5g,世界5g大会,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5g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