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想买车,我劝你花一个小时多考虑考虑,比如看看我这篇文章。
一是自己的财务现状和收入预期。
如果财务状况良好,那么什么时候都是消费的好时候。如果财务现状不好或很差,那么一定要谨慎消费。
除了财务现状,还要看收入预期。
在未来两三年内,能不能维持现状,或者能不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如果可以那么随时都可以买。如果收入预期是下降的,那么我建议你不要动这个念头。
二是买车的实际用途。
如果是把车当成是生产资料,那么这个车就是创富车,这必须要买。
如果是因为看见邻居或者朋友买了车,心里痒,想着也买一辆,那么建议你可以缓缓。等疫情过了,或者先搞台便宜的二手车将就将就。
三是认真权衡下车对于生活的助益。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境,但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
如果买了车对你的生活有非常大的提升,那么这个车就有必要买。比如牌照,买车可以先把这个坑占了。
如果买了车对自己的生活提升不是太大,那么建议你还是先把钱留在兜里,以备后用。
一方面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
新的病毒变种会不会出现?特效药什么时候出来?疫情还要延续多久?
病毒的变异频率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下疫情的不确定性,特效药的推进节奏以及实际效用会深度影响了我们的防疫政策,这两个变量决定了现实疫情的延续性。
病毒的变异频率,特效药的现实进度,两个变量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有时是一个变量发生作用,有时是两个变量发生左右,有时是前后次序,有时又是同步发生。
从长远来看,胜利属于全人类,但从现实的维度,人类和病毒的战争注定是反复拉锯的。
这些都是时代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宏观的不确定性面前,我们普通个体基本上是被动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确定的产业周期。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可以各司其职,就是因为我们处在不同的产业和产业链条上。
疫情的反复,是加剧了产业的逆周期,还是让所在产业放大了顺周期,还是对我们所在产业没什么影响?
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人都非常清楚。
而公司作为产业或者产业链上的一个业务单元,也基本上跟产业的周期保持正相关。产业周期的波动,是让所在公司变得更好,还是更早,还是没什么影响?
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人也都非常清楚。
产业周期的不确定性是微观的不确定性,这一点虽然有干预的能力,但是干预能力有限,比如跳槽换个行业等等。
两种不确定性一叠加,宏观的和微观的都会产生复杂的作用,尽管我们对未来能做出的预判有限,但我们能形成一个基于现实的共识。
——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当下或者未来都会迎来巨大的波动和挑战。
更何况,这几年也不是买车的最好时期。
疫情也好,俄乌冲突也好,通货膨胀也好,各种原材料的暴涨让汽车制造成本一直水涨船高。前些年,汽车的价格是一降再降,这几年,反而是一升再升。这种波动在新能源汽车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跟汽车价格一起波动的,还是各种日常消费。
衡量日常消费的有一个居民消费指数,也就是新闻里常说的CPI。这个指数短期受猪肉和粮食等价格影响,中长期则是受通货膨胀影响。而关系到CPI指数的几个因素,在未来都不容乐观。
可支配收入就像战争片里的子弹,打一发少一发,必须要省着打,往准了打。汽车是不是我们当下日常消费的关键,相信每个人都有答案。
所以,别着急买车,把钱留着,耐心等待这场疫情结束。这应该是最保险和稳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