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关键数据出炉,越反华越离不开中国,印度哪来的底气搞对抗?

虽然,中国与印度同为世界人口大国,但两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却差异巨大。早年间,印度为了赶超中国,一度为自己设下了一项“雄心壮志”的目标,誓要“自力更生”,让“印度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印度依然没有什么起色,反而却对中国的商品越来越依赖。

据环球时报报道,有最新贸易数据显示,2021年期间,印度对中国进口的100大类商品总值相比于前一年增长了近66%,增幅为160亿美元。另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21年从中国进口总额突破975亿美元,再创新高,同时也占据了双边贸易额的大半部分。中印两国去年双边贸易额多达1250亿美元,这也是首次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

目前,印度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前100种中国商品,其总额就已经达到了410亿美元,涉及到电子产品,纺织品、化学制品和汽车零部件等制成品和半成品。为此,印度的商务部门还对去年从中国进口的8455种商品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有4591种商品的进口额出现了增长。

有印度学者指出,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前100大类商品的总值增长到了410亿美元,每种商品的进口额都超过了1亿美元,而且大多数商品的进口量都是急剧增加。

尤其是在去年,印度爆发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该国国内多地面临氧气短缺的局面。为此,印度各界也是想方设法,从中国加急进口了多批制氧机等医疗设备,来缓解国内的缺氧问题。仅在去年一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氧气治疗设备就比平时增长了300%左右。

与此同时,集成电路的进口额增长了147%,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增长77%。除此之外,在半成品方面,印度进口化学制品的数额也创下了新纪录,其中仅醋酸就增长了8倍以上。

事实上,印度对于半成品的进口数额激增,一方面是从侧面反映了印度的工业,正处于不断复苏的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印度自己无法实现量产,同时又无法从他国获得相关产品时,迫不得已只能向中国购买半成品,且在短时间内依然需要依赖中国的进口。这是不掌握产业链,只参与全球分工部分环节的表现,印度工业的自主化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如此,印度自然也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毕竟,一个国家只有达到了“自产自足”的情况,才能够说明自己有能力维持自己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当然,印度一直对中国商品“爱不释手”的状态,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早已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就连美国都因为在全球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的时候,生怕买不到中国商品,而选择包机来中国拿货。据悉,中国出口印度的贸易总额超6302亿人民币,进口贸易总额约为1819亿人民币,实现贸易顺差4483.4亿人民币。除此之外,中国外贸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高达2.56万亿人民币,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同样达到了1.3万亿人民币。

其实,早在新冠疫情刚刚爆发之际,印度一直以为自己“赶超”中国的机会终于来临,莫迪甚至拉上多个发达国家准备布局让欧美外资从中国搬到印度。然而,讽刺的是,印度不仅没有将自己的经济发展起来,还让自己陷入了新冠疫情的泥潭之中,GDP更是一路下跌。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如今的印度却一直沉浸在美国为其编造的,所谓“制造大国”的美梦中无法自拔,让印度对自身的实力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其一边在表面上,信誓旦旦的对外宣称,要靠自己让“印度制造”在世界上发光发亮;另一边却在背地里搞抵制外国商品、收紧外国投资的“歪门邪道”。如果印度真的想要“自力更生”,那么就应该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不是光在嘴上说说而已。

印度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并不多,仅仅是人口相近且都是位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社会改革不彻底,很难像中国这样引进外资释放人口红利,印度政府一味遐想似的对标中国,只会发展越来越畸形。

中国在之前的40年中,吸引外资固然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但最根本的还是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完善自身的工业体系并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实现了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毕竟“借他人之势,壮自己威风”的做法,始终都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长久之计。莫迪政府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让印度在自己的领导下,让印度走的更久更远。

本文标题: 一组关键数据出炉,越反华越离不开中国,印度哪来的底气搞对抗?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5515685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用户hp9j752 2022-01-25 20:25
因为印度去年把进口中国的电器全砸了现在没的用,全部换成新的了所以进口额增长希望印度人民接着砸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相关文章
分红不低于净利50%!未来三年格力每年分红两次,董明珠:分红比股价重要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郑栩彤 李静 齐鑫 格力电器(000651.SZ)又决定大手笔分红。 1月24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2年-2024年)》,决定2022年至2024年每年进行两次利润分配。在现金流满足公司
标签净利润,格力电器,董明珠_财经,格力,员工持股计划,格力电器董事会
美的的大象起舞时刻
作者:蓝色多瑙河,编辑:小市妹 2021年末,美的集团(下称:美的)宣布将原有的5大事业群进行部分调整,将B端业务升级到与C端并重的地位,公司似乎在下一盘大棋。 本文将重点讨论: 1.美的为何要向B端转型? 2.公司在B端的布局现状 3.
标签美的,家用电器,变频器,德国库卡,合康新能
商务部:全球外贸形势十分严峻,今年外贸将坚持稳中求进
过去一年我国的外贸成绩非常亮眼,有机构预测,今年外贸很难保持持续的高增长。1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商务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回应称,今年外贸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外贸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量的
标签外贸,商务部,李兴乾,外贸企业,发达经济体
又有科技名人要造车!腾讯、红杉中国入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 伊万 日前,根据多家媒体报道,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昌敬的造车项目洛轲汽车已于去年年末完成1亿美元融资,领投方是腾讯集团,投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约3.2亿元人民币),红杉中国、石头科技原股东高榕资本、启明创投和云九资本跟
标签石头科技,红杉中国,腾讯,洛轲汽车,昌敬,天眼查
TOP10城市出炉!深圳破三万亿,广州保四成功,广深联动示范区来了
昨天,广州、深圳2021年的GDP数据终于揭晓。至此,中国内地TOP10城市的GDP排名,终于尘埃落定。 01 TOP10城市排名锁定,广州“保四”成功 1月25日,广州市第16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广州代市长郭永航向大会做政府工
标签深圳,gdp,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大湾区,白云机场,知识城,南沙科学城,南沙
一刀砍掉1500人,有赞危机弥漫
文/ 李惠琳 编辑/ 陈晓平 又一家互联网公司裁员过冬。 据新浪科技报道,1月,有赞启动了第一轮裁员,主要为产品和技术研发岗,预计会超过1500人;2022年,已将“人员优化”写进了OKR(绩效考核)中。 此外,一名副总裁已于去年10月离
标签有赞,快手,saas服务,裁员,21cbr,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