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庞大的金融系统被谁实际掌控着?

中国金融系统由谁掌控,是所有投资人都非常非常想了解的......

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对金融关注多一些的人,也会提到掌有很多家银行的中央汇金公司、梧桐系等等。接着往下看,你或许会有全新的认知。

01

财爸爸和儿子们

中国存量金融资产中,银行业以232.3万亿元的总额,占比90%以上,处于绝对的优势。我们先来看银行业。

股东的组成,是财政部与中央汇金公司,绝对的优势控制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开行,还是交行最大股东。根据汇金公司官方披露的2014年度审计报告,2014年汇金公司实现净利润4980亿元。按照FORBES 财富500强排名,2015年全球最挣钱的苹果公司,其净利润才3600亿元。

汇金公司有啥渊源?

“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其运用国家外汇储备向试点银行注资,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行使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控股股东职责。国务院明确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必须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按照根据国务院授意,履行金融央企的出资人职责,汇金公司应运而生,所以被俗称为“金融国资委”。

汇金公司与财政部之间,本质是“一家人”,他们的股权结构如下:

为什么财政部不直接出资汇金,中间要嫁接一个“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呢?

之前以过往经验,预期是以财政部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注资汇金公司。然而,发行债券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手续繁琐耗时长,涉及资金规模高(达3700亿元),这样的状态,全国人大审核和批准通过就很难说。毕竟,当年国家全部财政收入总额才2.17万亿。

另外,精明而有钱的“央妈”此刻也说,“我有大笔的外汇储备,可以用来出资”。最终,国务院接纳了“央妈”的示好(终归是一家人嘛),央妈掏了腰包。(用外汇成立的金融公司,就叫“汇金公司”,记住了吧!)

当然,“央妈”的钱绝对不是“友情助攻”的。在工行、建行股份制改革前,财政部是唯一的出资人。改革过程中,原有全部资本金用于冲销坏账,财政部的权益被尽数冲销,在这个关键当口,“央妈”以外汇储备注资,并透过汇金公司持有两家银行的控股权。

腾挪之间,工行、建行就从财政部转移到了“央妈”手中。直到现在,财政部仍然没有直接持有工行、建行股份。

有人的地方才是江湖。2007年,财政部“大出血”,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了汇金公司全部股权,并将股权作为对中投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正式成立中投公司。幕布下,汇金公司成为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天下分定。

截至2016年底,根据汇金公司官网披露,汇金公司除了拥有四大银行股权以外,还绝对控股光大集团、出口信保、中再集团、中国建投、银河金控、中投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金融业巨头。(中投的“儿子”是汇金公司,汇金公司的“儿子”是中金公司,记住了吧)

汇金公司控股参股公司情况

除了汇金公司,财政部还直接控股中国华融、长城资管等诸多金融巨头。此外,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也有不少涉足金融行业,例如五矿、国电、中粮、中航、招商局等,不过相比财政部、汇金公司的控制的规模而言,可以忽略。

所以,中国金融体系中巨头,基本上都是由财政部、汇金公司作为出资人控制的。

但是,现实中,财政部、汇金公司能够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吗?

“多龙治水”的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一直呈现分割状态,不同部门分别行使着出资人职能。

1、中组部

按照党管干部原则,中组部负责对三家政策性银行、五大银行、四家保险、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以及中投、汇金公司等企业(俗称“前15户”金融央企)主要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管理,客观上履行出资人对国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择权。

2012年3月,中办印发《中管金融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组部印发《中管金融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对中管金融企业领导人员职位设置、任职条件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约束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高管的管理。

2、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

三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依法进行业务监管,银行高管任职前需要取得监管机构的任职审核,并且拥有任命前的一票否决权,以及任命后的免职权。

此外,三家监管机构对包括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内的“后12户”金融央企,行使了部分出资人职能,即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对其领导班子进行管理,取得了“后12户”金融央企的人事任免权。

例如中国华融,按照其官方网站2012年10月的消息,银监会时任副主席蔡鄂生赴中国华融宣布了新任公司总裁柯卡生、纪委书记李玉平的任命。但是,中国华融的控股股东并不是银监会,而是财政部。

3、财政部

按照财政部金融司官网介绍,其主要职责包括:承担中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央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相关工作;拟订金融类企业财务管理、绩效薪酬等制度,承担中央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等。可以看出,财政部主要是从管“财”的方面履行出资人职责。

4、汇金公司

汇金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汇金公司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

总的来说,财政部、汇金公司管“财”,中组部、银监会等管“人”,一行三会负责业务监管,“多龙治水”的混乱局面至今仍然存在。

改革之路

当前,“一行三会”合并,实行“大监管”的风声盛传。这是从业务监管的角度来进行的考虑。

但是,身处国有金融企业占据主导的环境下,我们更关注的是,从所有者角度进行的改革:

其一,财政部与汇金公司终究不是同一个主体,到底由谁来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

其二,银监会等既从业务上进行监管,又任免领导班子,既当裁判员,又跟运动员有直接关联,如何确保不会在业务监管的时候,包庇“自家人”?

其三,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二十二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公司董事长、经理等高管。如何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出资人依法选择企业高管相结合?

其四,目前“一行三会”负责人,与金融机构高管交替升迁的路径已经程序化。如何打破既有的利益藩篱?

总之,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分离业务监管权与出资人的管理权?如何理顺金融央企的出资人管理职责,这才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

业务监管

业务监管是金融机构中最为庞大的、最具寻租空间的权力,其准心就是以市场准入、业务审批为主的管理,近年来经营监测越来越成为央行、银监会的主要工作重心。

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机构管理:包括市场准入、分支机构设立、人事任命核准与终止等。

第二,业务监管:金融产品的各个方面(价格、面向对象、治理机制等)。

第三,经营监测:以合规和风险防范为基础的各类基于指标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

业务监管权、所有权与人事任免权的冲突:央行设立上清所边缘化中债登。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是中国资本市场乃至金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但由于设立之初央行未考虑过其后来的影响会如此之大,中债登的财务与基础管理在财政部,人事任免权在银监会党委,央行拥有业务监管权。显然财政部是中债登绕不过的重要的主体,但一直以来,央行都希望将中债登的人事管理权收归到自己手中,但始终未能如愿。

于是,央行决定成立上海清算所,力推自己对口监管的机构做大、做强。尽管业务高度重合,但人事权分属两个部委的中债登与上海清算所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名义上,上清所执行中央对手方(Central Counter Party,下称CCP)清算机制,区别于中债登的双边清算机制,丰富了市场的竞争。但央行将其负责审批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逐步移至上清所。2013年债市危机以来,央行借此债市整顿契机,加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规范管理,未来中债登将更加专注于国债、央票和金融债。而企业的信用债将更多集中于上清所。

不算结论的小结

从股权上来看,财政部是中国金融系统的实际控制人;从业务监管权来看,对中国金融系统来说,央行是相对强势的控制人,“央妈”称号也缘于此;从人事任免权来看,银监会的人事任免权覆盖到的资产总额是金融系统内最大的。

但控制权也无法一概而论,被控制机构对监管机构甚至更高层的游说能力惊人。金融系统中,四大行对国务院、央行和监管当局的影响力非常大,目前一行三会的负责人一般都从四大行中产生,四大行的负责人又从监管当局中产生,金融高官与机构高管交替升迁的路径已经程序化。所有的监管机构在监管金融机构时,都需要考虑被监管机构领导人未来的可能性,不可能无差别监管。

附:金融机构概览

根据央行规范,中国金融机构包括如下:

一、货币当局:1、中国人民银行;2、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监管当局: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1、银行;2、城市信用合作社(含联社);3、农村信用合作社(含联社);4、农村资金互助社;5、财务公司。

四、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1、信托公司;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金融租赁公司;4、汽车金融公司;5、贷款公司;6、货币经纪公司。

五、证券业金融机构:1、证券公司;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3、期货公司;4、投资咨询公司。

六、保险业金融机构:1、财产保险公司;2、人身保险公司;3、再保险公司;4、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保险经纪公司;6、保险代理公司;7、保险公估公司;8、企业年金。

七、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1、交易所;2、登记结算类机构。

八、金融控股公司:1、中央金融控股公司;2、其他金融控股公司。

九、新兴金融企业:1、小额贷款公司;2、第三方理财公司;3、综合理财服务公司。

鉴于中国目前机构监管的特征,各金融机构的准入、业务审批等均受限于其监管上级,由具体的司、局、部(委下面的部)进行管理。

02

中国四大财团

世界不断向前进步,各个国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还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团,历经几代发展,最终进化为手握重金的“财团”

在韩国,他们国民离不开三件事,生和死,以及三星。三星产业遍布韩国各个角落,控制着大量的行业,其收入在最高时,超过韩国GDP的20%,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星财团富可敌国。在日本有六大财团,分别是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劝银。这些财团控制着日本的金融、科技、汽车、化工、能源等等行业。不要看世界500强好像都没有它们的名字,但我们熟悉的索尼、东芝、松下、丰田、日产等等知名品牌,都是由这些财团控制着。

在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才快速的发展起来,虽然也诞生了华为这样的世界级科技巨头,但是不能称之为财团。而从财富的角度来看,马云和马化腾可以说是”二马当先“,他们所带领的阿里和腾讯,也是横跨电商、社交、视频、文化、体育、大健康、音乐等等几十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但要说起中国真正的财团,阿里和腾讯可能也要靠边站,资产过万亿的大型巨头才可以称之为财团,分别是华润、中信、招商局、光大。

华润集团

华润集团在四大财团中营收位列第一,在2019年《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列80位,排名最前。华润的前身是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改名为华润,2003年成为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说到华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华润万家,这是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但华润远不止这个,华润集团旗下的雪花啤酒是中国最大的啤酒品牌,华润燃气也是国内市场第一;另外,华润旗下的怡宝,也是瓶装水第二大品牌,华润医药位居中国医药行业第二名。旗下知名品牌还有万象城、999、双鹤、东阿阿胶、苏果等等。

目前,华润集团拥有实体企业约2000家,员工42万人,7家在港上市,涉及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医药、金融、纺织、电子、医疗等等行业。2018年集团营收6085亿元,利润总额661亿元,总资产达1.4万亿。

中信集团

前段时间,著名艺人池子手撕中信银行,让其处在风口浪尖,中信银行也就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中信集团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1979年创立,全称为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成立的背景是为了吸引外资解决经济建设资金问题。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发展至今日,中信集团已经成为了一家超大型央企,也是一家实力强劲的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房地产、信息产业等领域,几乎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中信集团的身影。旗下子公司多达175家,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华夏基金,国安集团、亚洲卫星、长城宽带、宁波港、天地华宇等等,都属于中信集团。

中信集团的起点非常高,成立时注册资本就达2亿,到现在集团总资产超过了6万亿。在2019年《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列149名,营收为706.59亿美元(约4996亿人民币),净利润45.66亿美元(约322.89亿人民币)。

招商集团

招商局集团是历史最悠久的国企,创立于1872年,至今有148年的历史,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也是这四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截止到2019年,总资产9.1万亿元。和华润集团一样,招商局是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招商局实力雄厚,在很多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招商局在全球拥有68个港口,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1,299万标箱,港口板块货物权益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招商局公路业务遍布全国21个省市区,涉及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业务。航运也是招商局的主业,排名世界第二,总运力有366艘船舶。中国外运、中国长江航运等都是招商局旗下公司。

金融也是招商局的主要业务之一,旗下招商银行,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在213位。另外,还涉及证券、保险、直投等多种业务。还曾发起成立了平安保险公司,只不过现在已经退出了股东行列。2019年招商局集团营业收入7144亿元,净利润1266亿元,实力不凡。

光大集团

相比前面三家公司,光大集团的成立时间最晚,于1983年在香港创办。开始主要以经营外贸和实业投资为主。发展至今日,业务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板块,以及环保、文旅、医药等实业板块,是一家大型的国有独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光大集团旗下最知名的业务是光大银行,在2月份,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0年度“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光大银行品牌排名位列第28位。另外,还有光大证券、光大控股、中青旅控股等近10家上市公司。

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光大集团排在第322名。2019年总资产达到5.2万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095亿元,实现净利润474亿元。虽然营收不及华润、中信、招商局,但总资产却超过了华润、中信。

目前,属于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有90多家,之所以将这四家列出来,是因为它们成立的背景,以及业务范围非常广。因此,无论是总资产还是营收规模,招商局都是最大的一家。

03

中国投机构100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04

资产管理规模2020

3月18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2020年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管业务总规模达到58.99万亿元。其中,受益于市场行情,去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长最猛,私募也表现不错;同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它们子公司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则继续缩减。

增长迅猛2020年末资产管理总规模接近59万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8.99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52.23万亿元增长了6.76万亿元,涨幅约达13%。

先来看看2020年全年资管业务总规模的变化情况,2020年一季度末是53.75万亿元,二季度末增至54.75万亿元,三季度末则升至56.17万亿元,到了四季度又猛增到58.99万亿元,可见在市场行情的助力下,资管行业2020年四季度的增长是比较猛的,一个季度规模就增加了2.82万亿元。

资管业务总规模变化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再来看看近59万亿资管行业各类业务的构成情况,其中,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占比为33.72%,排名第一;其次是私募基金规模为16.96万亿元,占比28.75%;还有,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8.55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8.06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为3.36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2197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2.11万亿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5.12万亿是增长主力

事实上,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去年在资管行业里涨势最猛的就是公募基金,新基金发行迎来大潮,权益类百亿爆款频现,基民入市热情高涨。公募基金在2019年四季度末的产品数量是6544只,规模为14.77万亿元;但是到2020年四季度末变成了7913只产品,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大幅增长了5.12万亿元,涨幅达34.66%。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中,从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看,排名第一的是易方达基金,2020年的月均规模高达5720.63亿元;再者,华夏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均在4000亿元以上;还有,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的非货币月均规模分别为3727.30亿元、3678.79亿元、3249.76亿元;另外,嘉实、招商、中银、鹏华、工银瑞信、华安、中欧等基金公司去年的非货币月均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也大幅增长2.88万亿

私募基金也不逊色,从2019年四季度末的81710只、规模14.0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四季度末的96818只,规模为16.96万亿元,一年增长了2.88万亿元,涨幅为20.45%。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资管规模大幅下降

但是,在资管新规以后,去杠杆、去通道的背景下,2020年证券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继续缩减,从2019年底的10.83万亿元降至2020年底的8.55万亿元,大幅减少了2.28万亿元。

其中,2020年四季度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排名第一的是中信证券,达到10261.29亿元,是证券公司中唯一一家超过1万亿的;招商资管、国君资管两家私募资管月均规模均超过了5000亿元;华泰资管、中银国际证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则都超过了4000亿元;中信建投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都超过了3500亿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资管新规以后,各大资管机构积极发力主动管理业务,效果比较明显。2020年四季度,证券公司私募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排名第一的是中信证券,达到6646.57亿元,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是国君资管,月均规模为3327.61亿元;还有招商资管、华泰资管、中金公司、广发资管、中信建投证券等,月均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海通资管、光大资管、申万宏源、国信证券等,月均规模都超过了1000亿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

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资管规模也下降

同时,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也从2019年底的8.53万亿元降到了8.06万亿元,微减了4700亿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从2020年四季度的情况看,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最大的是创金合信基金,达到5622.11亿元;其次是建信基金,私募资管月均规模为4455.35亿元;博时基金、华夏基金的私募资管月均规模都超过了2500亿元;嘉实、易方达、汇添富等基金公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都超过了1000亿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再看基金子公司的情况,2020年四季度私募资管月均规模排名第一的是建信资本,达到4678.07亿元;招商财富资产的私募资管月均规模为3249.37亿元;农银汇理资产、上海浦银安盛资产等私募资管月均规模都超过了2000亿元;工银瑞信投资、交银施罗德资产、博时资本、深圳平安汇通投资、易方达资产等基金子公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都超过了1000亿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中国庞大的金融系统被谁实际掌控着?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finance/info/4855044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6条)

料友:迷糊的饺子 2021-04-21 10:02
哦,原来如此啊!
料友:321 2021-04-21 11:02
这种水平也来写文章。。谁给你的勇气?
料友:勤笔耕耘创业征途 2021-04-21 11:53
流水账一样。。
料友:勤笔耕耘创业征途 2021-04-21 18:23
放心吧都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
料友:红枫叶 2021-04-22 08:43
如何分离业务监管权与出资人的管理权?如何理顺金融央企的出资人管理职责,这才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
料友:迷糊的饺子 2021-04-23 11:44
谢谢
相关文章
极兔“涨价后遭弃用”上热搜:提升服务质量临考
4月16日晚间,#极兔百世涨价后遭部分合作商弃用#登上微博热搜。继低价倾销被罚、拼多多澄清与极兔速递无特殊合作关系后,极兔再一次成为热议话题。 实地探店 公开资料显示,极兔速递由OPPO印尼业务创始人李杰在2015年于印尼首都雅加达创办。2
标签极兔,极兔速递,快递,拼多多,通达系,顺丰
东坑镇13家企业入选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
日前,2021年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名单发布,共有458家企业上榜单,其中东坑镇13家企业位列其中,包括3家市“倍增计划”名誉试点企业,以及10家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 “倍增计划”作为东坑制造升级的关键钥匙。一直以来,东坑镇经济
标签东坑镇,东莞,广东
巨头突然宣布:涨价!很多广东人爱喝……
提起被称为“快乐肥宅水”的可乐, 很多广东人都表示:爱喝…… 你知道吗? 饮料界的巨头可口可乐公司 宣布其产品要涨价了! 今天下午, 这一消息也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可口可乐CEO:将提高产品价格 据环球网4月20日消息,可口可乐公
标签可口可乐公司,詹姆斯·昆西,广东,美国_科技
放开生育越早越好?人口专家预测:出生人口或将跌破1000万
这段时间,有关全面放开生育等人口问题在一直是热议话题,甚至在央行的工作论文中 也提出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那么,人口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相比于人口出生最高峰年份1987年的2522万
标签人口,温州
茶颜悦色文案再度被指“侮辱女性”,低俗营销为何屡禁不止?
2个月前因“捡篓子”等广告词被指侮辱女性后,长沙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再一次因恶意营销摊上事了。实际上,在这之前,今年2月,茶颜悦色也曾因“捡篓子”、“官人我要”等文案,被指“侮辱或歧视女性”,冲上了微博热搜,人民日报官微也对此事作出了评论
标签茶颜悦色,长沙
马骏: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可能要投几百万亿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海南博鳌4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王林)“碳中和”“绿色金融”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的热点话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马骏在媒体见面会上解释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30年缘何会产生几百万亿元的投
标签马骏,绿色金融,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