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聲生不息·大灣區季》先導片在芒果TV上線。我在以往的綜藝介紹文章當中便和大家聊過,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雖然是娛樂屬性的,但是這些綜藝的先導片卻總是文化調性拉滿。這次的《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的先導片內容,依舊沒有讓觀眾們失望。甚至於可以說,這次的先導片,“第一句話”,就體現了它的思想性。
“第一句話”打上雙引號,是因為,先導片當中最先播出來的第一句,是廣告內容,廣告之後的對話,才是我們這里要聊的“第一句”。這段對話當中,先導片的編導們向蔡瀾老師提問,說我們有一些困惑,想向您請教,蔡瀾老師立馬笑着回答,解決不了。“解決不了”這四個字,其實是一種非常謙遜的學術態度,把這四個字放在先導片的開篇上,匠心獨運了。
《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的先導片內容,是通過影像化的、視頻化的內容,在做議論文,或者是我們經常說的學術論文。縱覽整個的先導片內容,它用歷史脈絡敘事的方式,講述了香港音樂的興衰過程和未來展望,在講述的過程當中,它的學術論點應該是兩個。第一個,港樂為什么會出現衰落。第二個,港樂的未來在何處。
在先導片當中,通過資料列舉和名家采訪的方式,都試着給這兩個問題以回答。但是,須知,“回答”和“正確答案”還是兩碼事的。很多學術類的視頻節目,之所以檔次不那么高,主要原因便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回答就是正確答案,最終反倒是把很多更為正確的回答方式給模糊掉了。《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的先導片之所以學術檔次高很多,恰好是因為,它通過蔡瀾老師的第一句話,正面告知觀眾,先導片當中的“回答”,暫時還停留在回答的階段上,並非就是正確答案的全部。
如果大家多接觸一些學術議題的話,就會發現,很多學者都是蔡瀾老師這個樣子的,面對一些比較大概念化的提問的時候,總是先告知對方,我回答不了,我解決不了,我可以試着回答一些更小的、更具體的問題,但我的回答,也只是回答方式的一種,並不是完整的正確的答案。這種學者態度,往往是我們無限逼近正確答案的方式之一。
港樂為什么會出現衰落,港樂的未來在何處,這些,都是巨大無邊的問題,甚至於是十萬字、二十萬字的學術著作都無法回答清楚的問題。我們現在能夠做的,似乎只是做一些港樂作品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全部資料前提下的學術研究,還可能只是後話。所以,面對很多大問題的時候,越是大學者,回答起來越是謹慎,甚至於越是發現自己的回答可能還是有漏洞的,需要補充甚至於再次補充的。很多學術著作,都是著作者多年之後,補充,再次補充,甚至於全部推倒。
所以,用一個39分鍾的先導片去回答這兩個大問題,也只能試着去回答,並且把回答的內容當作答題者自己的答案,即便這個答案已經請教了很多專業人士、專家學者等等。這是一種較為謙遜的學術態度。把蔡瀾老師的這句“解決不了”放在“第一句”,恰好是把整個先導片的謙遜放在前面。
當然,我這里也補充幾句。即便是“解決不了”放在了開篇,成為很多嚴肅學者的回答話語,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嚴肅學者們並不解決這些問題。相反,大家會從更細微的角度上分析這些問題當中的細化部分,並且逐漸找出接近正確答案的方向,試着最終無限接近正確的答案,找到可能“解決得了”的方式。學術研究,立論可以大膽一些,但求證,肯定都是謹慎的。“解決不了”,不是不解決,而是謹慎解決。這種學術方式,值得很多同仁們共勉之。(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