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董宇輝竟然翻車了,而且還是三天內兩次連續翻車。
第一次翻車,就是在一次直播中,董宇輝在面對鏡頭的時候,他表示,不要妖魔化食品添加劑,國標范圍內就沒啥,這種東西要瘋狂吃才有一點傷害,沒必要過於憂慮。
而當董宇輝說完這個觀點後,他的評論區,就立刻翻車了。
因為在他的評論區,一邊倒地出現了嘲諷的評論,而且這些評論的點贊還非常高:
食品添加劑這種東西,學術界的大佬都不敢輕易下定論,而董宇輝這就直接給下定論了,這可能就是他近日第一次翻車的原因。
而董宇輝的第二次翻車,就是在上面這個熱搜出現後的第二天。
這次,董宇輝在自己的直播間里,和大家科普知識,談論女性的偉大貢獻。
說到這里的時候,董宇輝拿了居里夫人舉例。董宇輝表示,居里夫人發現了鈾、發明了X光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等。而在讀到“濃縮鈾”的“鈾”字的時候,董宇輝讀成了“又”。
而且董宇輝在科普這些知識的時候,都是帶着一副認真、嚴肅的表情說的。
而且當他說到這里的時候,他問他直播間的員工,卻發現沒有人知道這些知識的時候,他還有點不滿意地說(這么簡單的東西)你看都沒有一個人知道:
然而眾所周知,鈾並不是居里夫人發現的,而是德國化學家馬丁發現的,X光機也不是居里夫人發明的,而是和倫琴、雷諾茲等人有關,而且居里夫人也未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所以當董宇輝說出這些“科普”之後,他的評論區,又翻車了。因為下面的評論區,又全部出現了這樣的評論:
其實之前我看過董宇輝的幾次直播,當時我看他直播的時候,我還是挺喜歡這個人的,而且我記得當時他的風評也很不錯。
但是沒想到,僅僅一兩年的時間,董宇輝的風評就開始出現分化,而且很多人開始表示——如今的董宇輝已經開始汪涵化,一天到晚就知道裝。
其實當你混社會越久,你就越會發現,當一個人成名之後,如果這個人想得到善終,那么我認為這個人最應該遵循一個守則,這個守則就是——人成名之後若想得善終,就應該要盡量少表達,多做事。
我記得以前拼多多的黃崢,他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在拼多多還不是很大的時候,他就經常在公眾號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如今,當他成名之後,他就立刻停止發布公眾號,停止表達了。
還有美團的王興,以前也是天天在自己的飯否自媒體里面發布心得,如今呢,他也是幾乎不表達了,有什么事都是自己藏在心里。
類似的情況,還有張一鳴、馬化騰、劉強東、馬雲,這些人以前都曾經是“表達者”,但是如今,他們也已經不再說話,或者盡量少說話,然後都盡量多地低頭做事了。
當一個人成名了之後,少說話,少表達,這可能才是最好的狀態,不然真的很容易翻車。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四大名著里的一些情節了。
其實在四大名著里,最後混得好的,往往都是那些不愛說話,或者是少表達的人。而混的不好的,往往都是那些愛說話,愛表達的人。
例如三國演義里的楊修,在楊修成名之後,他就是很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的。
領導在桌子上寫了三個字“一合酥”,楊修就馬上興沖沖地跑過去,對這三個字研究了起來,研究也就罷了,他還分析給手下聽,分析後他得出一個結論——領導是想讓我們把這些東西拿去分吃了。
領導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立刻讓手下過來,分析說這個“活”字的意思就是“闊”字少了一個“門”,所以他就讓手下把領導家的門拆了。
領導在吃雞肋,於是用“雞肋”兩個字做行軍代號,楊修也分析了起來,他認為雞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所以他就幫領導下令撤軍,結果領導實在受不了他,就把他腦袋砍了。
還有三國演義里的馬謖,也是在自己成名之後,很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
馬謖成名之後,領導每次打仗,楊修總是表達自己的觀點,領導剛開始覺得這小伙子可能還行,就讓他上前線指揮一下,結果一指揮,他就把領導的家底都輸沒了,結果領導不得已,也把他腦袋砍了。
那么,三國演義里,成名後不喜歡表達,但結局又很好的人,是誰呢?
是的,就是劉禪。
劉禪是劉備的兒子,代號阿斗,阿斗他爹死後,其實嚴格來說諸葛亮就是阿斗的領導了。諸葛亮為了表示尊重劉禪,打仗的時候常會去問一下劉禪的看法,可劉禪呢,從不表達。
諸葛亮問他看法,他不是說我聽領導您的,就是說我還小不懂這些,結果老干部領導諸葛亮就對阿斗很滿意,一直扶着他。
劉禪不愛表達,這是因為他蠢嗎?我想大概率不是。
因為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就立刻廢除了丞相制,還拒絕給諸葛亮立廟,極力避免再出現一個能像諸葛亮這樣大權獨攬的人物——劉禪這種不表達,只做事的作風,其實反而更可能是一種大智若愚的體現。
所以劉禪最終的結局是很好的,最終他被封為安樂公,沒有受到迫害。
實際上,很多領導,都是很不喜歡愛表達、愛科普的人的,因為如果你的表達或科普做大了之後,若你和領導的立場不一,那到時候大眾是應該信你的表達,還是應該信領導表達呢?這就是一個問題。
嚴格來說,每一個帶貨主播,其實都是表達者或科普者。
文章的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你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平台直播帶貨的頭部主播們,都沒有一個的結局是好的。
所以如果你想進入直播帶貨行業的話,那我建議你要先好好找准“賣貨”與“表達”的平衡點,否則,最後的結局很可能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