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2023五一檔票房競爭落下帷幕。
總票房15.1億,喜劇片《人生路不熟》成為票房冠軍。
經歷了2022年集體撤檔、影院關停,僅有《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壞蛋聯盟》兩部電影新片上映的史上最冷五一檔後,2023年,電影院迎來了近20部電影兵戎相見的“最擠五一檔”。
如此多的電影蜂擁而至,改變了近十年來,五一檔一直由國產青春愛情片和國外大片包圓的限定玩法。
今年,三部主旋律電影進軍五一檔——有王一博首次擔任一番、預售時一騎絕塵的《長空之王》,也有路演產生爭議的《驚天救援》以及黃景瑜首次擔任電影一番的《檢察風雲》。
還有兩部青春愛情片——《這么多年》和涉嫌抄襲的《倒數說愛你》,一部喜劇片《人生路不熟》,和拼盤故事《長沙夜生活》。包括4月上畫的高口碑IP電影《灌籃高手》持續在映,觀眾可以在電影院可做的選擇的確很多。
近十年的五一檔,2023年改變了檔期片單類型習慣,最終交出了票房第三名的成績。
今年五一檔票房最高的兩部電影,第一出品方都是韓寒的公司亭東影業,也讓這位前作家成為最大贏家。
|韓寒PK韓寒
經歷去年國慶撤檔風波的《長空之王》,作為主旋律電影入局五一檔,實屬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本來,五一檔是國外大片與愛情電影相爭的平台。
曾有重映的《泰坦尼克號》《速度與激情》系列及《復仇者聯盟4》在五一檔奪冠。近兩年引進片銳減,五一檔冠軍《你的婚禮》《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也都是小成本愛情電影。
《長空之王》於去年9月27日撤出國慶檔,但沒有選擇在春節檔和《滿江紅》《流浪地球2》搶票房。而是多等了一個檔期,用大制作降維競爭今年這個暫時沒有國外大片入局,一片小成本電影扎堆的五一檔。
雖然一路領先,但是在預售十天後,才交出勉強破億這個答卷。上映第三天,票房剛過兩億,過完整個五一《長空之王》總票房僅過5億。
要知道,2019年《復仇者聯盟4》上映三天,節前工作日的票房已超過四億。
而在《長空之王》上映第三天,票房就被《人生路不熟》追平;上映第四天,《人生路不熟》日票房已超過《長空之王》超過了近三千萬。最後,被《人生路不熟》搶走檔期票房冠軍。
兩部電影的最大出品方,都是韓寒的亭東影業,於是上演了“韓寒打韓寒”的獨特現象。
《人生路不熟》在預售賽里排行第三,不妨礙它在檔期殺出重圍。上映第三天,日票房已經基本和《長空之王》持平,上座率18.4%,遠高於《長空之王》的11%。
在這個調休得只剩1天正經假期的節日,在電影院里輕松肆意地笑一場的確是觀眾的剛需。也讓《人生路不熟》成為五一檔上座率最高、日票房最高及排片量最高的新片,最終成為五一檔票房冠軍。
而《長空之王》目前5億的票房與它的3.5億的預算,被耽誤的上映成本及高額的宣發成本相比,明顯不夠持平。
一個唏噓——昔日的叛逆作家韓寒,這十年完全融入了主流,打進了影壇上層,甚至開始監制起《長空之王》這樣的主旋律,與他曾經不屑的“權威”為伍。
如果十幾年前發出“文壇是個P”這一驚人之語的韓寒還在,會如何痛罵現在這位操刀主旋律電影的韓寒呢?
好想看。
但現在,還會有這樣的人出現嗎?
|“文盲效應”讓電影遭殃
在當代影史上,美國有《壯志凌雲》,俄羅斯有《天空》,印度有《季節》,作為頂流偶像主演的“空軍”題材電影,《長空之王》背負着填補中國在這一題材的片單空缺。
但軍迷似乎並不買賬。一位軍迷向「文娛春秋」表示:“你跟我提《長空之王》就是看不起我這個軍迷。”
所謂第四代戰機,作戰系統就是更加數字化,遠程化,早已實現超視距打擊(即雙方戰機尚未出現在飛行員的視線范圍內之前,打擊已經完成)。
在現代化的空戰中,已經不會出現兩架飛機的面對面還要纏斗、狗斗(近距離格斗)來回搖尾的追擊打法。軍迷眼中,《長空之王》里無論是第一次以三代機追擊四代機,還是第二次四代機追擊四代機的畫面,都不像現代空戰,更像發生在二戰時期。
而《長空之王》的劇情節奏和拍發上,既不像“cinema”專供影院的有邏輯套路的商業電影,也不像“film”,更偏文藝風格的電影藝術。整體觀影的感覺,它更像是一部宣傳片。
它的主創團隊,導演劉曉世和編劇桂冠都有多部軍旅題材經驗,航母“遼寧號”的宣傳片正是出自導演之手。
預售期間,社交媒體平台上各路知名“影評人”為《長空之王》“應邀”打出五星;作為第二出品方的阿里影業旗下售票平台淘票票,分數更是達到9.8,讓人啼笑皆非。
最終,還是要靠豆瓣撥亂反正——作為普通觀眾發聲的渠道,豆瓣開分7.0,最終降到6.8。
但不吹不黑地說,這部電影盡管有諸多上述硬傷問題,也絕非毫無誠意的“大爛片”,作為一部主旋律,已經做到足夠市場化了——如豆瓣評分一樣,維持在及格線上,甚至比冠軍《人生路不熟》還要高0.2分。
那,它為何會遭遇群嘲?
沒錯,首次擔綱一番的王一博其實才是最大的瑕疵。
在貓眼專業版內,《長空之王》的觀眾畫像為25%的男性VS.75%的女性,這部軍事題材片最終吸引的並非軍迷,更多的可能是沖着主演王一博來看的女性觀眾。
這部電影大概率只能被王一博粉絲“圈地自萌”。
從觀眾吐槽里,就可以看出端倪。
豆瓣有一條熱門短評是這么寫的:“想知道一個連成語都念不對的人能看懂飛機按鍵么?”有超過7千人點贊。
究其原因,還不僅僅是觀眾對於流量明星的“嫌棄”,由春節檔引發的“絕望的文盲”爭議,讓王一博形象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路人緣喪失殆盡。
演技沒法得到快速提升,但形象可以改善。從春節至今,尚未看到王一博對於改善形象做過任何努力——除了樂華娛樂發律師函投訴有影響力的UP主之外。
所以,不管王一博及其粉絲是否覺得冤枉,如果仍然不處理個人形象問題,完全無視外界吐槽,那么,王一博與黃渤合演、定檔7月上映的《熱烈》還將遭遇“絞殺”。
|票房冠軍何以為冠
《人生路不熟》算得上黑馬。
和《長空之王》一樣,同樣有流量明星——范丞丞,但後者的路人緣尚未垮掉,或者說惡感不突出,致使電影本身受影響較小。范丞丞也繼上一部《了不起的夜晚》失利後,終於揚眉吐氣,甚至有媒體直呼“范丞丞打贏王一博”。
倒也不能這么比較。
《人生路不熟》能拿下冠軍,靠的還是電影本身。
這部喜劇片的觀影感受很像看了一場線下脫口秀,甚至是在保證人物性格的基礎下,讓劇情為笑點讓路,有很多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密集鋪梗,頗有觀眾今天來”不開心不准走“的服務精神。算下來,一張電影票還是比一場脫口秀商演門票便宜,劃算!
2015年《萬萬沒想到》大電影的差評曾讓“叫獸”易小星差點一夜白頭——如若他有頭發的話。2020年的《沐浴之王》也沒有令這位初代網劇導演心里好受一點:陷入過抄襲風波,被指情節過時,豆瓣評分僅比第一部電影高出0.3分,還令觀眾有了“叫獸只能撐起20分鍾的短劇,撐不起100分鍾電影”的共識。
叫獸屢戰屢敗,不妨礙他屢敗屢戰,今年五一檔,給了這位曾經從電影圈失意出走多年的導演,一次重回”黑馬“地位的機會。
算起來,《萬萬沒想到第一季》開播還是在2013年,剛好十年過去,叫獸易小星再次成為一匹黑馬,只是這一次,不是《人生路不熟》有多么出色,靠的是同行的承托,成為五一檔新片里最值得入場的電影。
五一前,預售排行榜中,《這么多年》排名第二,除了愛情題材是這個檔期的“固定節目”,還因為它是改編自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說,網絡原名《早戀》,和電視劇《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最好的我們》等同屬“振華青春宇宙”,有強大的粉絲基礎和青春校園IP背書。
《這么多年》是出品公司光線繼2021年《你的婚禮》,2022年《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連續兩年蟬聯五一檔票房冠軍後,再次拿出的主控作品。
可是光線似乎因為把這一套玩法過於吃透,交出的作業雖然叫座,卻不算叫好:《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豆瓣評分4.4,《你的婚禮》豆瓣評分4.7,電影題材對,檔期對,但內容不太及格。
不幸的是,今年光線還是沒有改變“叫座不叫好”的局面。《這么多年》在宣發階段,釋放的預告片和物料就有大量唯美畫面,吻戲及張新成抽煙的鏡頭,在電影中吻戲和抽煙都沒了。
這種物料和正片不一樣的做法,上一個還是《回廊亭》,上上一個還是魏楠操刀的預告片。
或許是電影篇幅不夠放入原著的細節,觀影體驗像是快進了碎片化的目錄,狗血的故事情節與MV式鏡頭來回播放,還對角色原生家庭問題回避,甚至強行洗白。劇本質量不過關、用物料剪輯吸引觀眾入場,最後能騙一個算一個。
不由讓人感慨:想在影院好好看人談戀愛,好難。
還有兩部新片《倒數說愛你》和《長沙夜生活》,票房占比不足1%的。這兩部的可看度未必不如前面幾部那么高,但不知道《倒數說愛你》是不是因為曾經深陷抄襲風波,所以一直保持低調。
《長沙夜生活》在宣發上感覺是完全沒有預算,這部電影是五一檔豆瓣評分最高的——7.2分,最後與《倒數說愛你》雙雙在檔期里逐漸淪為透明。
5月3日,《長沙夜生活》的導演編劇張翼發朋友圈發長文,他說:“排片慘淡讓自己整個人都懵了,中國電影應該多元化發展,這部電影也理應讓更多觀眾看到。”
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電影局局長張宏森也發長文思考“中國電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要不要完成,該怎么樣完成”,為《長沙夜生活》排片慘淡問題發聲。
電影產業的側結構性改革,可以理解為國家鼓勵多拍電影,更多地上映電影,以及,在更多渠道播出電影。
但事實就是,5月3日當天,《長沙夜生活》的排片占比也只有1.6%,日票房也只有134萬元。
不過,如果要檢討,首先不該是反思這個片名嗎?
就連長沙本地人都覺得,這是部紀錄片,因而興趣寥寥,更別提其它區域的觀眾會捧場了。
|香港導演誠意不足
新片中,有兩部香港導演的電影似乎都是存貨:《檢察風雲》是2020年9月殺青的;《驚天救援》殺青時間是2020年底。
某些方面它們也驚人相似:
1、都是香港導演加內地演員陣容;2、都是展現中國一類職業人群風采的主旋律電影;3、海報排版相似;4、都在去年定檔又撤檔;5、兩部電影在今年五一檔的票房占比都不足3%,排片都不足5%。
業內皆知,“香港導演+內地制片方+商業類型化”的主旋律大片制作方式,是博納的於冬創造的。在博納屢試不爽到成功上市後,內地出品方紛紛效仿,已成名的香港導演北上拍主旋律電影成為風潮。
麥兆輝一路從香港的《竊聽風雲》三部曲拍到內地《廉政風雲》《檢察風雲》,其作品的豆瓣評分也從7.6分到6.4分到5.4分。
作為曾拍出過《無間道》的導演,《檢察風雲》暴露出麥兆輝對內地公檢法體系的不熟悉,呈現出的檢察官和律師的形象生硬,劇情在能被猜到的情況下,還在強行反轉,感情線更是沒有任何CP感。
別說最好的麥兆輝,這甚至不是一個普通的麥兆輝。
香港本土不是沒有以法庭場景為主的犯罪題材電影,吳煒倫的《毒舌律師》拿下華語片香港票房冠軍,何爵天的《正義回廊》成為港史上三級片最高票房4000萬。
《檢察風雲》的主演黃景瑜也算是票房靈丹,他參演的電影《飛馳人生》和《紅海行動》分別有17億和36億票房,而麥兆輝帶着黃景瑜在五一檔拿下不足5000萬的票房,沒用好黃景瑜,也沒拍出超過新人導演的犯罪片,麥兆輝這次的表現實在說不過去。
《驚天救援》上映6天,官微停更了。
片方在北大路演時,化學系的學生用片中消防員的身體被強酸腐蝕的情節,向導演彭順發問:為什么這里會有強酸,為什么片中消防員的衣服不耐酸。卻得到彭順以這個情節是真人真事搪塞了學生,又挑釁道“要不要(學生)自己試一試把腿放到酸水里”。
這個回應不僅傲慢,多少有點“惡毒”,也偷換了學生問題的核心概念。
最後的結果是,曾宣傳“制作成本高達3.5億元”的《驚天救援》,五一檔票房只有3500萬,僅收回了成本的十分之一。
麥兆輝的“差勁”和彭順的“傲慢”,絕非能力不濟,而實在是誠意不足。為什么他們還能獲得機會?因為他們在內地尚有市場:未播片單里,麥兆輝還有《大爆炸》,彭順還有《危機航線》。
只是這樣的低票房根本水土不服,而是用“行活”糊弄片方和觀眾罷了。
|結語
這不是最好的五一檔,但這是該檔期從觸底反彈到再度繁榮的過渡,一個重振旗鼓的過程。 在片單類型上,它改變了十年的習慣,顯得那么的復雜,甚至感嘆它們是否有點急功近利。
可從另一方面,我們又可以看到觀眾對電影院的需求還是很高,根本不似去年那波媒體紛紛慨嘆出“電影院已死”的惶恐和絕望。
只是沒想到五一檔看下來,兩周前上映的《灌籃高手》依然是最好看的那一部。
五一過後,《銀河護衛隊3》在5月5日同步美國院線上映,經歷了《黑豹2》《沙贊2》《蟻人3》等超英電影在內地票房統統不如預期後,漫威這次能打個翻身仗嗎?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