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Sir就好期待一部港片。
沒辦法,誰讓它名字跟我這么投緣:
《毒舌律師》。
(懂的都懂)
今年香港風頭最勁的黑馬。
上映一個月票房破9000萬,打破去年《明日戰記》《還是覺得你最好》紀錄,榮登香港影史票房冠軍(亞洲電影)。
主演,一度被認為是“票房毒葯”,在舞台上“控訴”過娛樂圈血肉史,現在被香港人集體封“神”的黃子華。
別急,上映後Sir肯定第一時間奉上影評。
而今天這篇,來自兩個“毒舌”的對談。
Sir和黃子華連了線,當時電影還沒在香港上映,票房還是未知數,黃子華一天要接受好幾十家媒體的采訪。
雖然略顯疲憊,但子華神從頭到尾都沒架子,親切,幽默,偶爾還會出現若有所思的“嫌棄臉”。
Sir還沒看過電影。
但跟子華聊完,也(馬後炮地)理解了為什么《毒舌》破紀錄。
01
提起黃子華,過去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是:票房毒葯。
而現在,他是票房靈葯。
去年《還是覺得你最好》,7000萬票房,已經超過周星馳的《功夫》,成為香港電影史上喜劇片冠軍。
Sir很好奇,這次他為什么會對一部律政片感興趣?
但這個問題,子華覺得是“假問題”:
“其實所有喜劇,我都是當正劇來做的。無論《棟篤神探》的莫作棟,還是《男親女愛》的余樂天,我心里沒有類型的區別,因為我每次,都是從角色本身出發去演戲。”
講完有點嚴肅的話,子華突然補充:
“只不過,以前沒什么人來找我演正劇。”(笑)
每句話都要自嘲,是黃子華改不掉的習慣。
提到余樂天。
對,就是那個承包了大部分打工人專屬表情包,子華和鄭裕玲演的那部《男親女愛》。
接着,Sir又問了個“假問題”。
余樂天和《毒舌律師》男主林涼水,有什么相同?
子華賤兮兮地說:
“除了都是人之外,他們幾乎沒有相似之處(笑)。”
“余樂天是一個亂來的人,他不求上進,認為人根本就不需要上進——因為上進太辛苦。他對自己是沒有要求的,只要每天可以賭馬,上班沒被Miss Mo罵,他就很開心了。
但林涼水不同,他是一個很不開心的人,對人,對自己都很有要求。”
但《毒舌》有一場戲,堪稱障眼法。
臨近開庭審案,還在當法官的林涼水不緊不慢,被催爆也無動於衷,在辦公室里打太極,一臉“三點幾飲茶先”的摸魚態。
其實林涼水的摸魚,只是一種無奈的保護色。
“林涼水不是偷懶,而是做到好沒癮。TVB都講,做警察最怕被調去沙頭角,守魚塘,這相當於冷藏你,無視你。
林涼水也一樣,他不服氣,不理解:為什么那么多沒才華的人全都升職了,而自己都快退休了,居然還是最低級的法官,只能審一堆小魚小蝦案件。
他捫心自問,審案算公道。但審着審着,怎么還被‘燉冬菇’(降職)去淫審處(淫穢物品審裁處),只能天天看黃色影片,浪費人生?”
可是。
如果林涼水如黃子華所講,失意,失敗。
他又有什么資格“毒舌”?
熱知識:黃子華哲學系畢業。
習慣了從現象看本質,每次接到一個角色,他都喜歡給人做心理咨詢。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Agreeableness,中文翻譯成友善,親和性,人有幾大種性格,有的人天生就不怕別人不喜歡他,林涼水就是這種人,他骨子里就沒有親和性。”
而在論資排輩,人均精英,極其依賴社交的法律界。
林涼水的性格,注定是一種悲劇:
“他看不慣的東西,不僅不會做,而且別人做了,他還要把不屑都寫在臉上,讓全世界都知道。他覺得自己‘夠叻’,鄙視法律界的風氣,認為不需要交際,不需要去‘瀨契弟’(攀附權貴),‘契弟’應該自動來找他。
林涼水前半生,都沒有去做這件事。他的不開心,他的不得志,其實都是自找的。最終的結果,當然就是在人人爭着往上爬的社會,成為一個不成功的人。”
02
不同於一些影視劇人設光鮮,人物潦草。
林涼水雖是法律精英,卻依然是一個真實到極致,能給你共鳴的小人物。
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大意:沒什么禮貌),缺乏同理心。
看起來很清高,卻也會在名利的誘惑下迷失,行差踏錯。
正是這種人物的真實性,讓黃子華一看到劇本,就被深深吸引。
“我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參考其他任何角色,甚至我會可以避免參考,因為導演已經把角色寫得太細,太真實了。小到他出生在哪一條香港的屋邨,作為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律師,和其他留洋派有什么不同,我都不需要想象,而只需要去根據劇本發揮。”
只是,出了名愛改台詞的他,真的能忍住嗎?
“雖然電影的台詞都很扎實,我不太需要去自由發揮。但林涼水是一個很復雜,很矛盾的角色,他的一次小錯誤,導致了一場冤獄,他的良知,學法律的初衷需要被喚醒,所以有一場和林保怡對話的戲,我還是忍不住改了台詞。
當時我想一段,寫一段,導演看一段,是大家都覺得好,才會繼續說下去。
我希望大家感受到這個角色的另一面,他的外強中干,他也需要救贖。而他的救贖,只能通過救贖另一個因他含冤受屈的人來實現。這場戲非常難,因為你要讓大家信服,進入這個人的內心。我和導演都花了很多很多心思。”
熱知識:黃子華是處女座。
所以Sir猜,他天然就對從不完美到完美的故事和角色,充滿好奇:
“這是一個講缺陷的故事。我們想通過林涼水這個充滿缺陷的角色,去救贖一個人,去修正人性的缺陷,系統的漏洞。”
黃子華的理解,這部戲最精彩的,不是正反對立,而是正派與正派的對壘。
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反派。
而是在一個失序的系統里,被放大,被暴露的:
人性的真實與缺陷。
戲里和林涼水對壘,擔任上訴冤案主控官的,是謝君豪演的資深大律師。
“在香港,資深大律師不是一個容易得到的稱號,是一個非常崇高的地位,可以說,在維護法律尊嚴這個層面,謝君豪這個角色甚至比林涼水優秀太多。”
“反而林涼水更像是一個邪派,他踩鋼絲,鑽空子,當事人坐冤獄後,又要在證據不充足的情況下去翻案。在謝君豪眼里,他就是一個法律界的笑柄。”
而正是這些笑柄的細節。
讓電影在娛樂和嚴肅之間,達到了“很黃子華”的平衡。
比如那些賤兮兮的台詞:
“做人,最緊要以德服人……暗算另計。”
讓人想起子華另一個經典角色:
奸人堅。
當然,電影也有真正的反派。
他們是叱吒商界的權貴,是動動手指頭,就能請來法律界的資深大律師作為顧問,似乎無所不能,唯獨缺乏良知的“壞人”。
這樣的設置,會有臉譜化的嫌疑嗎?
子華有不同看法。
“在我的角度,他們都是人,都是有缺陷,被一些事物蒙蔽的人而已。”
“一個為了救女兒錢權交易的媽媽,臉譜嗎?一個為了利益,作假口供的資深大狀,臉譜嗎?我覺得這是人性,非常真實。這位幫反派做事的反派律師其實也有提到,他只能幫到某一個點。”
03
“以前,人人都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時今日,人人都改口了,說法律面前,三六九等。”
這是《毒舌律師》最擊中人心的台詞。
但電影想控訴的,不僅是法律為何淪落成“權貴的游戲”,社會變成“有差別的平等”。
而是將疑問,指向所有普通人:
如果一個體系注定無法完美,我們還有沒有勇氣去相信朴素的正義觀,有沒有信心修正人性的缺陷,去理解法律有時並沒有那么復雜,只是一些回歸人性的常識。
“我一直認為,這部電影如果有一個別名,應該叫做《法律俠》。林涼水是一個有俠氣,有正義感的人,我想我最有興趣的,是今時今日,這種對天有眼的一種理想,一種執念,還能不能打動人?我覺得近年來這樣的題材,我們拍的太少了,我想看看,我很相信的這種東西,能不能傳到更遠的地方,喚醒大家的共鳴。”
說到最痛苦的一場戲。
子華沒有猶豫:
“一定是最後的結案陳詞,那段戲對白很長,法庭圍繞着我拍,是一take過,我做了很多准備,因為對林涼水來說,那段戲是一次交代,是對前半生做的正確的,錯誤的事,以及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是法律人對系統的理解和反省。
讀懂這段台詞,我們才讀懂了林涼水的堅持,以及他為什么堅持。”
說到這。
就不得不提黃子華眼中的“港味”。
“我覺得《還是覺得你最好》給我的信號是,原來這種港式合家歡,不僅可以在香港流行,也可以打開門走出去,傳到更遠的地方。
港味,應該是由中國香港歷史文化長出來的東西。就像《還是覺得你最好》的導演,本土文化就是他的生命,小到一個道具,一本雜志,一張戲票,他都可以從自己家里的珍藏翻出來,放到電影里。這種留戀,就是港味。
《毒舌律師》最港味的地方,就在於特殊的法律界文化。整個生態,電影幾乎毫無保留地還原。包括法律顧問提到的,一個前輩走出來,後輩就是要有尊重的,所以林涼水的性格,他的毒舌,親和性低,也有土壤的依據。
而人物冤情這種題材,又是一種很典型的戲劇表達,全世界都看得懂。所以我很期待,一套很有香港特色的戲劇,其他人可不可以接受呢?”
現在,中國香港市場的大成功,已經驗證了黃子華的期待。
觀眾信了。
相信林涼水這個“人的真實”。
也相信電影里正邪對立中“人性的真實”。
04
這次對談的精華摘錄,其實到這里就結束了。
但Sir意猶未盡。
作為多年老粉,忍不住想分享一個故事。
這次對談,黃子華提過一個他演的角色:
溥儀。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千禧年憑《男親女愛》在香港登堂入室後,接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角色——溥儀。
到內地零下十幾度的故宮里演《非常公民》。
為了這個角色,他減重幾十斤,瘦到屁股的肉都掛不住,他說,當年演這個角色沒想什么,就是看見演這個角色的男演員都紅了,蠢蠢欲動。
結果,溥儀這個角色沒讓他紅,這部戲也無人問津,還因為入戲太深……黃子華患上了抑郁症。
盡管他開玩笑說,根據阿強分析,抑郁主要是因為吃了過期減肥葯。
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又是他對自己完美主義的一種“保護色”。
所以,子華說他本人跟林涼水截然不同的時候,Sir有點懷疑。
從票房毒葯到票房靈葯。
從在娛樂圈混不下去,到現在,有一個專門為他定制的毒舌角色。
這趟旅程,其實就像林涼水從低谷爬起,從法律界笑柄再到法律俠。
雖然苦樂交織,但Sir相信,黃子華一定回味無窮:
“我對角色永遠都是開放的。我只演打動我,吸引我的角色,至於題材是暗黑是治愈,形式是喜劇是嚴肅,我都不在意。
因為,能夠穿梭很多種不同的人生,就是做演員最好玩的地方。”
說完,他又露出了熟悉的,特別天真的笑容。
Sir認得,這種笑容,跟他幾年前在紅館演出時一模一樣。
Sir當時覺得,那大概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子華演過一些金句頻出的喜劇,留下了招牌式的告別演出,可以事成拂身去。
沒想到,我們這么快就看到黃子華的華麗轉身。
去年《還是覺得你最好》破香港票房紀錄,今年《毒舌律師》再破紀錄,至此,香港票房榜前三中兩個都是黃子華,而且這還是連續兩年內實現的。
當大家都習慣以夕陽的眼光,去看香港電影,或者黃子華的時候,但偏偏,他又在創造新的巔峰。
不再只是喜劇路線。
去年的笑料中有溫情和人生的反思,今年的毒舌里還有正義理想和社會批判。
年齡不是黃子華的限制。
題材也不是黃子華的限制。
《毒舌律師》會讓每一個喜歡他的人再次刮目相看。
下一次的子華神又會變成什么樣?
猜不到。
因為屬於他的黃金電影時代,剛剛才開始。
反正Sir已經約好了,到時候,繼續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