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才夢》中曾說過一句十分具有生活哲理的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作者張愛玲想表達的是,人生看起來光鮮亮麗,很美好,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性,在享受美好的同時,必定會承受諸多煩惱。
這句話想必對於紅遍大江南北的五十年代女星白楊更有感觸。女明星的光環太多,身材較好,容貌艷麗,身價不菲,光彩照人。這些統統都是女明星的標簽,最讓人們深受感觸的還是她們那似乎永不會衰老的容顏。
說起,最近幾年娛樂圈的大事,就不得不提到劉曉慶的鋃鐺入獄了。一位活躍影壇多年,拿獎無數,家喻戶曉的明星,就讓落入監獄,這樣的反差着實讓人大吃一驚。然而,這些經歷白楊也經歷過,甚至比劉曉慶更慘。
這是怎么回事呢?她因為什么而入獄,出獄之後她的生活又如何了呢?
實際上,因媒體一篇文章葬送她五年時光,遭到毒打,聲帶受損,出獄後憑一部傳記劇獲女演員獎。
一、白楊的成名路充滿了辛酸和顛簸
白楊,出生在1920年的北京城,家境優渥的她從來不曾享受過一絲一毫。父母的重男輕女讓她成為被父母丟棄的對象,哪怕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奶奶看不過眼,將她帶回了鄉下生活,這段時光雖說勞累,但她卻十分開心充實。直到九歲時,也許是父母良心發現,也許是其他別的原因,總之將她從鄉下接回北京。
然而,父母從來不覺得對她有絲毫愧疚,反而在將她接回北京後,因父親生活不檢點,父母二人之間關系十分緊張,可以說她從未享受過一天的父母關愛。
1931年,父親創辦的私立大學因戰亂倒閉,破產的父親再次發揮了他那自私,毫無擔當的精神,撇下一家老小逃跑了。
有時候,一個家庭運氣差了會一直差,父親走後,接近着母親就生了重病,而後撒手人寰。
1931年是白楊過得最艱難的一年,年僅十一歲的她不得不為生計而發愁,不得不輟學。
為了養活自己,她到了聯華影業公司在北平開的演員養成所。這是一個猶如現在韓國練習生的培養基地。在這里,雖說錢不多,但好歹有了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電影廠便倒閉了,她又找到了一個劇團,很快劇團也被強行解散了。
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從來就不會有人能夠說得准,很快她便迎來了自己的機會,1936年白楊加入上海明星影業公司。當和老板簽下三年用工合同的時候,白楊的心終於定了下來,有了安放的地方,不再顛沛流離。
她在演戲方面着實有天賦,憑借自己首部電影《十字街頭》便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人們家喻戶曉的女明星,一夜走紅的她成為各大電影中的首選女一號。名氣的大漲帶來的必定會是金錢上的雙豐收。
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小角色,一躍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當紅明星,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工資漲了,一月365元,在那個年代這可是相當於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費用。她買了大公寓,過上了富豪生活。
人生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不論此人有多紅,有多火,白楊就是如此。名利雙收之後能一直保存這份好運氣嗎?
二、白楊的兩任丈夫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後,上海也淪為了戰場,所有人都處於戰爭的極度驚慌中,恐懼彌漫着整個城市,當人們的基本安全成為問題的時候,就不會再有人考慮精神層次的需求了。
因此白楊變成了無業游民,沒有了收入來源的她,只能靠着自己的老本過活。也是在這一時期,她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系的著名導演張駿祥。
二人相識於1942年,共同合作過《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話劇,身為導演的張駿祥很是有才華,白楊對他十分仰慕,合作中二人暗生情愫,不久便喜結連理,成為夫妻。
二人在舞台上,一人創作,一人演話劇,配合十分默契,共同合作的《萬世師表》更是被評論家稱為是白楊在藝術生涯中最巔峰的著作。
然而,事業上的默契並不能夠掩蓋夫妻二人生活上的不協調。最終,結婚一年後,兩人分道揚鑣,這對曾經的佳偶,最終還是被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所打敗。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白楊也迎來了新的工作機會,她成為影視廠的一員。在這里她與第二任丈夫蔣君超相識相戀了。一年後,她再一次步入婚姻的殿堂。
明天和意外誰先來,誰也說不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既然命運給了白楊第二段幸福的婚姻,那么必定會讓她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這是換取幸福的籌碼,她到底經歷了什么?
三、鋃鐺入獄,僅因“白楊”二字
婚後,她和蔣君超育有一子一女,加上丈夫前妻生下的兩個孩子,一家六口過得很是幸福。然而,這段溫馨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打破。
1961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曾經效命戴笠的沈醉寫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他寫出了與戴笠有着親密關系的影星,報道中含沙射影的寫出了“白楊”二字。就因為這兩個字,白楊成為了國家懷疑的特務對象。
對待特務,人們慣用的審訊手段就是嚴刑逼供,為此白楊在獄中受到了各種毒打,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處於精神失常的狀態中。
這樣的空穴來風成為推她進入監獄的魔爪,整整五年她都在這樣讓人崩潰的環境中苟活着,想死死不成,想活卻沒有尊嚴。而後,終於被澄清,白楊無罪釋放。
出獄時,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保養得十分好的優雅女子了,而是白發蒼蒼,面容枯槁的佝僂老太太。多年的監獄生活和毒打,讓她失去了一副好嗓子,萎縮的聲帶是她心中的痛。
不過,好在家中親人一如既往的支持她,給予她精神上的鼓勵。聲帶恢復後,她還在1989年參加了《灑向人間都是愛》這一部傳記劇的拍攝。她最後一次以一個角色的身份活躍在大眾眼前,也讓她獲得了第十屆飛天獎“榮譽演員”稱號。
兒孫滿堂的晚年是對她五年牢獄之災的饋贈,也是她人生中最為快活的歲月。1996年,她與世長辭,告別了這個她生活了76年的世界。
結語
縱觀白楊的一生,其實很難說她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運。說她幸運,她又自小經歷了爹不疼娘不愛,父母離散的生活,而後又在成名之被無妄的牢獄之災砸中。要說她不幸運,她又在十六歲時,功成名就,名利事業雙豐收。
用杜甫在《可嘆詩》詩中所說的話來形容她的一生也許最為合適了,“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但她在面對困境後,還能繼續活躍在大眾面前,還能撐起自己不是那么硬朗的身軀為觀眾帶來最後的一絲樂趣,不得不說這樣的選擇就足以讓人欽佩,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遭受過巨大打擊的時候笑對生活。
為生存而選擇舞台,為喜好而忠於舞台,她終將給自己的人生在舞台上畫上圓滿的句號。她給我們帶來了幾十年的文化盛宴,讓人們感受到了話劇的無窮魅力,白楊的人生值得我們贊嘆。
參考資料:
《天才夢》
《可嘆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