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機器人導航系統研發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9日電(記者張夢然)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機器人導航系統。該系統能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運作過程,實現類腦導航,其能耗不到傳統導航系統所需能量的10%。

  科技日報北京6月19日電(記者張夢然)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機器人導航系統。該系統能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運作過程,實現類腦導航,其能耗不到傳統導航系統所需能量的10%。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

  這種名為基於神經形態系統的位置編碼(LENS)的新系統,為機器人位置識別設立了新的低能耗標準。研究團隊為此專門設計了算灋,使系統能以類似於人類學習的管道處理資訊,即通過電脈衝形式進行資料處理,類比真實神經元間的訊號傳遞機制。

  通過採用神經形態計算科技,LENS系統大幅降低了視覺定位所需的能量消耗,使機器人能够在有限電源供應的情况下運行更長時間,並覆蓋更大的活動範圍。

  LENS系統可識別8公里內的位置,僅需180KB的存儲空間,這是其他同類系統所需存儲量的大約1/300。

  LENS系統巧妙地結合了類似大腦的脈衝神經網路、專門對運動作出響應的“事件相機”,以及低功耗晶片,所有組件都被集成在一個小型機器人平臺上。該系統展示了如何通過神經形態計算實現機器人的實时、節能定位跟踪,從而開啟了低功耗導航科技的新篇章。

  LENS系統的一項關鍵創新在於其獨特的算灋。該算灋充分利用了兩種先進的仿生硬體:一種是被稱為“事件相機”的特殊感知設備,另一種則是用於計算的神經形態晶片。“事件相機”並不捕捉場景中每一幀的所有細節,而是每微秒持續監測亮度變化和運動情况,這種管道非常接近於人眼和大腦處理視覺資訊的管道。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效率,也顯著增强了系統的實用性。

  【總編輯圈點】

  這是神經形態計算在機器人領域的重大突破。它擺脫了傳統機器人導航對高能耗硬體的依賴,使機器人在資源受限環境下仍能長時間運行。生活中,它可廣泛應用於物流配送、環境監測、災難救援等;在前沿領域,則適用於無人機、深海探測器、火星車等場景。而隨著算灋和硬體的進一步優化,LENS所代表的神經形態導航系統,或將成為下一代智慧機器的核心技術之一,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科技深度融合。

本文標題: 新型機器人導航系統研發成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50414332491260
相关資料
布岡夜蛾導航的秘密藏在星光裏
一隻小小的飛蛾,不但能在漆黑的夜空中找到方向,還能穿越上千公里,精准抵達它從未到過的“祖傳度假勝地”。《自然》雜誌上最新一篇研究揭開了這個神秘的昆蟲界的“導航高手”——布岡夜蛾的秘密:它們居然是利用星光來認路!
標籤:
腦內藥物遞送技術研發進入快車道
大腦中天然存在的血腦屏障猶如一道嚴密的防線,使許多藥物難以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癌等頑疾帶來了重大挑戰。英國《自然》網站在最新報導中指出,為攻克這一難題,科學家正在全力研發腦內“穿梭機”。
標籤:
老年人沉迷短視頻會影響身心健康
在公車上、公園裏,或者孩子上課的興趣班外,往往能看到不少老年人通過刷短視頻打發時間、消解寂寞。但隨著手機的過度使用,有些老年人沉迷於短視頻內容,甚至產生依賴、成癮問題。
標籤:
光鐘訊號與電信數據首次實現同傳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等機构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光學》期刊發表研究稱,他們首次證明在數十公里的實際部署多芯光纖中,超穩定光學原子鐘(以下簡稱“光鐘”)訊號可以與電信數據同時相容傳輸。在同時傳輸類比電信數據的條件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