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科技構建出人類抗衰老細胞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組織的科研人員,成功構建出一種新型工程化人類抗衰型間充質祖細胞(SRC),這種細胞能抵抗衰老、應對各種壓力和避免癌變。他們還在猴子身上驗證了這種細胞延緩多器官衰老的效果,為人類對抗衰老提供了全新的細胞治療方法。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組織的科研人員,成功構建出一種新型工程化人類抗衰型間充質祖細胞(SRC),這種細胞能抵抗衰老、應對各種壓力和避免癌變。他們還在猴子身上驗證了這種細胞延緩多器官衰老的效果,為人類對抗衰老提供了全新的細胞治療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線上發表於《細胞》。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體內的幹細胞會逐漸减少,導致身體的修復能力和穩態維持能力下降,這是衰老和相關疾病發生的關鍵。但幹細胞减少到底是衰老的原因還是結果?從外面補充幹細胞能不能有效延緩衰老?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同時,外來幹細胞在衰老的身體裏很難安家落戶,待的時間也短,還可能帶來致癌風險,這些都阻礙了幹細胞用於抗衰老。

  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歷經十餘年攻關,通過基因編輯科技打造出“抗衰老版”間充質祖細胞。為驗證效果,科研人員選擇了相當於人類60—70歲的老年食蟹猴進行實驗。在長達44周的實驗裏,他們多次給猴子靜脈注射這種抗衰老細胞。

  實驗結果證明,注射這種抗衰老細胞,非人靈長類模型表現出安全性與免疫耐受性,整個過程沒有出現不良反應,詳細檢查也排除了組織損傷和腫瘤風險。更重要的是,這種抗衰老細胞顯著延緩了猴子多個器官的衰老行程,幫助其身體恢復穩態平衡,認知能力提升,多種組織退化病變減輕,體內堆積的衰老細胞减少,細胞本身也變得更健康穩定。深入分析發現,半數以上組織的衰老相關基因活動模式變得更年輕了;在單細胞層面,關鍵細胞的衰老基因表達被成功逆轉;利用人工智慧建立的“衰老時鐘”分析顯示,未成熟神經細胞的生物學年齡年輕了6—7歲,卵細胞的生物學年齡年輕了5歲。

  研究發現,這種抗衰老細胞之所以這麼厲害,關鍵在於它們能釋放一種叫“外泌體”的小囊泡。這些外泌體就像傳遞“年輕訊號”的信使,能促進其他細胞年輕化、抑制慢性炎症,並幫助維持細胞遺傳物質的穩定。

  據悉,這項研究突破了傳統“單一疾病治療”的局限,首次證明工程化細胞能够系統性延緩多器官衰老,為開發通用型抗衰老療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人類主動干預衰老、延長健康壽命開闢了新途徑,有望推動抗衰老醫學從“被動應對”向“主動程式設計”轉變。

本文標題: 基因編輯科技構建出人類抗衰老細胞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50155133391923
相关資料
國內首款千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測控系統交付
科技日報合肥6月16日電(記者洪敬譜)安徽省量子資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日發佈消息稱,我國首款面向千比特規模設計的超導量子計算測控系統ez-QEngine2.0,正式交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電信量子集團等多家科研與產業組織。該系統由科大國盾
標籤:
罕見的“紅色精靈”閃電是如何形成的
近日,我國攝影師董書暢在西藏山南捕捉到轉瞬即逝的“紅色精靈”閃電——這種萬分之一觀測概率的宇宙奇觀,持續時間不足1/30秒。“我們通常說的閃電放電主要發生在十幾千米以下的對流層,而紅色精靈通常發生在40千米至90千米的中高層大氣區間。”
標籤:
我國科研團隊在太赫茲通信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本報西寧6月17日電(記者曹繼煒)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的聯合實驗團隊在太赫茲通信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誌著太赫茲通信技術成功得到驗證,為我國高容量通信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踐範例,相關成果在《國家科學評論》線上發表。2024年
標籤:
中國科學家推動“人工樹葉”研發取得新進展
新華社天津6月18日電(記者張建新、栗雅婷)近日,中國科研人員研發了一種高效、穩定的半透明光電陽極器件,能顯著提升水氧化反應速率,提高太陽能水分解制氫效率,進一步推動更加高效耐用的“人工樹葉”出現。太陽能是一種清潔、永續的能源,但存在間歇性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