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無機電晶體可用作光催化劑制氫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來自韓國漢陽大學、高麗大學和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的科學家,研製出迄今最小的無機半導體材料——量子電晶體納米團簇,並利用其作為光催化劑,成功製備出環保型氫能。這是一種以前從未在水環境中用作光催化劑的不足1納米的超小量子半導體材料。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來自韓國漢陽大學、高麗大學和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的科學家,研製出迄今最小的無機半導體材料——量子電晶體納米團簇,並利用其作為光催化劑,成功製備出環保型氫能。這一突破性成果發表於新一期《納米快報》雜誌。

  團隊表示,該突破不僅實現了高效氫能生產,更有望在能源環境、量子科技等多領域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團隊在水環境中成功合成了由26個原子構成的硒化鎘(CdSe13)的穩定納米團簇。這是一種以前從未在水環境中用作光催化劑的不足1納米的超小量子半導體材料。這種由特定原子數構成的量子電晶體納米團簇,是介於分子與納米晶體間的獨特資料。雖然表面原子高暴露特性賦予其卓越催化活性,但結構不穩定與導電性差長期制約實際應用。

  為攻克這一難題,團隊創新性地構建了三維自組裝超結構,並通過配體交聯科技既保持團簇特性又實現結構穩定。隨後,他們還朝團簇內摻入鈷離子以提升導電效能,最終實現高效光催化制氫。

  最新進展首次證實量子電晶體納米團簇可作為新一代光催化資料,為綠色能源開發打開了原子級精密製造的新維度。

本文標題: 最小無機電晶體可用作光催化劑制氫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47908729950020
相关資料
首個速度達拍赫茲光電電晶體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張夢然)在一項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國際合作研究中,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利用持續時間不到萬億分之一秒的超快光脈衝來操縱石墨烯中電子的方法。通過量子隧穿效應,他們記錄到了電子幾乎瞬間繞過物理屏障的現象,在
標籤:
鴻蒙電腦將帶來哪些改變?
鴻蒙電腦的推出意味著什麼?5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在現場見證了首次應用鴻蒙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PC)發佈。
標籤:
哪種肥胖更易引發頸動脈斑塊
作為腦部主要供血通道,頸動脈的斑塊程度可反映全身血管健康狀況。那麼,究竟哪種肥胖更容易引發頸動脈斑塊呢?
標籤:
DNA“條碼”揭示血液衰老機制
科技日報北京5月22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西班牙巴賽隆納基因組調控中心利用全新科技追跡了血液幹細胞DNA上化學標籤的變化,結果顯示,從50歲開始,人體血細胞將由少數幹細胞尅隆主導生成,免疫系統逐漸失去彈性,易被疾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