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首創“證據污染”方法學理論

科技日報北京5月11日電(記者張强)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劉輝和徐暢教授團隊首創證據污染方法學理論,明確證據污染機制,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完整的“循證醫學證據污染鏈”,相關成果於北京时間5月10日以論著形式在國際期刊《英國醫學雜志》上發佈,開創了國際循證醫學的全新研究領域。在對其進行逐一複現後,研究團隊發現在剔除問題試驗後,高達20.6%的證據結論發生改變成為問題結論。

  科技日報北京5月11日電(記者張强)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劉輝和徐暢教授團隊首創證據污染方法學理論,明確證據污染機制,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完整的“循證醫學證據污染鏈”,相關成果於北京时間5月10日以論著形式在國際期刊《英國醫學雜志》上發佈,開創了國際循證醫學的全新研究領域。

  據瞭解,在循證醫學框架下,隨機對照試驗的循證醫學證據位於證據等級體系的最高層級,是國際公認的製定臨床指南的權威依據。然而,當隨機對照試驗的設計、實施和分析等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會引發研究數據偏倚或失真,成為問題試驗,進而影響循證醫學證據可靠性,降低臨床診療指南的可信度,最終可能觸發嚴重的醫療不良事件,也就是證據污染。

  劉輝介紹,研究團隊重點關注了問題試驗引起的連鎖效應。研究首先確定1300項問題試驗,通過自主研發的“反向映射定位追跡科技”,追跡到847項包含問題試驗的循證醫學研究,並成功定位了3902項循證醫學證據。在對其進行逐一複現後,研究團隊發現在剔除問題試驗後,高達20.6%的證據結論發生改變成為問題結論。針對問題結論繼續追跡,團隊發現至少157部國際權威臨床診療指南的推薦意見受到了級聯影響。這一發現意味著問題試驗的問題數據和問題結論,將沿著“證據產生——證據綜合——臨床指南”這一循證醫學證據鏈,產生連鎖效應,最終影響全球醫療證據生態。

  針對上述臨床證據污染問題,研究團隊提出了4項對應解決方案,獲得了《英國醫學雜志》編委會以及統計評審專家的高度認可。

  據悉,在該研究的提議下,該雜誌要求所有投稿稿件必須上傳原始數據和分析程式碼,相關要求於2025年5月7日生效。

本文標題: 我國學者首創“證據污染”方法學理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47044737562717
相关資料
細胞培養肉瞄準高端食材市場
培養肉,又稱實驗室培育肉或體外培育肉,正成為傳統畜牧業極具前景的替代方案,為環境永續、動物倫理和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提供了創新方案。這項科技通過在受控實驗室環境中培育動物細胞,無需屠宰牲畜即可生產出真實的肉製品。
標籤:
拓撲資料中首現不尋常手性量子態
【總編輯圈點】科技日報北京5月12日電(記者張夢然)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刊登了一項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研究成果:團隊利用新開發的掃描光電流顯微鏡,在一種被稱為KV3Sb5的Kagome晶格拓撲資料中,首次直接觀測到電荷密度波背後隱
標籤:
新理論解决“仿星器”粒子洩漏研究難題
科技日報北京5月12日電(記者張佳欣)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第一型能源集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更快、更準確的方法來修復聚變反應中的磁場缺陷,解决了尋找“仿星器”中粒子洩漏位置的難題。研究人員稱,這一進展是設
標籤:
我科研團隊實現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科技日報合肥5月12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强、徐飛虎等人聯合國內外團隊,首次提出並驗證了主動光學强度干涉科技合成孔徑科技,實現對1.36公裡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實驗系統的成像分辯率較干涉儀中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