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輩子的義務

春天是生機盎然的季節。他,就是河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張連印。

心有松柏風自清

■鐘樺

春天是生機盎然的季節。溫暖的春風,吹動樹木新生的枝葉,醞釀著又一片濃蔭。

1964年,也是在春天,在山西省左雲縣東街禮堂召開的入伍新兵歡送會上,一名19歲的青年作為代表發言。他即興說了一段快板:“你們為我戴紅花,我把决心來表達,到了部隊聽黨話,黨叫幹啥就幹啥!”

“黨叫幹啥就幹啥。”這句話他記了一輩子,也做了一輩子。從阿兵哥到將軍,他把青春熱血奉獻給國防。卸甲歸家,他換上農裝,又投身綠化荒山、防風固沙的“新戰場”。他始終保持艱苦樸素作風,傾盡所有積蓄,將生態建設成果全部無償交公。2021年10月,他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他,就是河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張連印。

“我是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長大的,沒有當年鄉親們的關照,就沒有我的今天。”這是張連印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無論職位有多高、貢獻有多大,黨和人民的恩情永遠報答不完。1945年1月,張連印出生在山西省左雲縣張家場村。他自幼家境貧寒,4歲時父親病故,6歲時母親改嫁,爺爺奶奶也相繼離世。鄉親們把自家捨不得吃的饃饃、沒穿過幾次的衣服悄悄送到他的土屋。入伍離開家鄉時,他戴上大紅花、騎上棗紅馬,全村人敲鑼打鼓歡送,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雞蛋塞滿他的口袋。到部隊後,他心裡仿佛有一團燃燒的火、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入伍第二年,他入黨了。後來的軍旅歲月裏,從排長到省軍區副司令員,始終兢兢業業,在每一個崗位都留下堅實的足迹。

2003年,張連印退休了,他面對軍旗敬了最後一個軍禮。脫下軍裝,他陷入沉思:我還能為國家和人民做點什麼?想起黃沙肆虐的張家場,還有哺育他長大的鄉親們,他下定决心,掏出所有的積蓄,在這片荒山種樹,徹底改變家鄉面貌。那年10月,他和妻子王秀蘭回到家鄉,住進低矮的平房。他覺得自己雖然退休了,但黨員身份還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一輩子的義務。

張家場土地貧瘠,樹木成活率很低。第一年,張連印買了1萬棵樟子松苗,第二年都沒有成活;再栽,6000棵樹苗又“全軍覆沒”。他傷心不已,但不甘心認輸。他查閱資料,自學專業知識,先後20多次到林業部門諮詢專家,到林場學習……為了找到最合適的種植方法,他每天早晨5點多就起床,背著樹苗和工人們一起上山,中午在山上吃泡面,直到天黑才下山。通過不懈努力,他終於將樹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張連印在山西大同左雲縣張家場鄉張家場村的苗木基地自學苗木知識。新華社發

張連印對自己和家人很“摳門”。3個子女結婚,都沒辦婚禮。在家鄉種樹這些年,他最常吃的是白菜豆腐,常年穿著一身舊迷彩。在2011年的一次體檢中,張連印被查出肺癌,2014年又被確診為肺癌骨轉移。他除了在北京做手術,患病十幾年很少離開左雲。接受治療期間,他每兩個月坐火車去石家莊複查一次,每次都是匆匆趕回,從不讓人接送。他的日記本上,記錄著這樣一些點滴小事:拿完藥,在醫院門口點了一碗面,自己來了個光碟行動……從左雲去大同,坐了公交車,又一次低碳出行……

“摳門”的張連印對植樹造林和鄉親們特別慷慨。從2003年到2024年離世,他的終身俸幾乎全部投入到植樹造林中。20多年間,他帶領鄉親們綠化荒山2萬餘畝,植樹200萬餘株。有人給他算過一筆賬,這些年植樹造林的總價高昂,他卻不要林權地權,無償交公。逢年過節,他走訪村裡的困難戶和80歲以上的老人,送生活用品、發慰問金。他還多次向左雲縣社會福利院捐款,為孤兒購買衣物……

剛查出肺癌那年,張連印想讓兒子張曉斌“接班”,但考慮到兒子的工作一直沒張口。後來當醫生告知張曉斌,父親可能只剩一兩年時間了,這讓張曉斌悲傷不已。

“父親的選擇,讓我領悟到,人生的價值不僅僅是金錢名利。我要學習他的精神,傳承他的事業,也盡自己一份孝心。”2015年,42歲、任正團職8年的張曉斌本有機會提拔晋昇,卻選擇離開部隊回村跟著父親種樹。有人問張連印:“難道您就沒想過,利用自己的關係讓兒子在部隊獲得更好的發展嗎?”張連印回答:“百姓的認可、良好的家風,就是我留給子女最好的財富。”好家風是精神傳承,也是力量支持。

信仰如炬,白首植松柏;初心如磐,青山寫忠誠。張連印不顧疾病纏身,戰風沙、鬥嚴寒,以苦為樂,在暮年種出一片密林。林中清風徐徐,帶著馨香吹向世人。

本文標題: 張連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輩子的義務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45461881333135
相关資料
韓樂然,以美術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
韓樂然:以美術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安民街道土城堡社區,有一座樂然公園,是為了紀念韓樂然烈士而建。
標籤:
張永興,堅貞不屈,心志不移的情報戰線抗日烈士
山東蓬萊北溝村人。幼年隨父母移居遼寧省寬甸縣,飽嘗生活艱難,心靈深處早就埋下了反抗封建統治的種子,立下了尋求光明的决心。
標籤:
金劍嘯,東北革命艺文的先驅者之一
期間,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活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九一八”事變後,他接受黨的訓示,積極從事哈爾濱文藝界反日工作。
標籤:
陳翰章,“用我手中的槍和我的鮮血,生命來趕走敵人”
這首在白山黑水間傳唱數十載的民謠,承載著人們對“鏡泊英雄”陳翰章的敬仰與懷念。長白山北麓、牡丹江畔的吉林省敦化市,是陳翰章的出生地,也是他誓死守護的熱土。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