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絮手段陞級

最近走在北京街頭,不時能看到一團一團的楊柳絮。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發佈的2025年首個楊柳飛絮預報,今年4月上旬起,北京城區進入楊柳飛絮的第一個高發期,楊柳飛絮預計持續到5月下旬,總計50天左右。

  ◎本報記者馬愛平

  最近走在北京街頭,不時能看到一團一團的楊柳絮。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發佈的2025年首個楊柳飛絮預報,今年4月上旬起,北京城區進入楊柳飛絮的第一個高發期,楊柳飛絮預計持續到5月下旬,總計50天左右。

  好消息是,今年北京市在對楊柳飛絮使用“洗剪吹”的傳統手段基礎上,採用了噴灑凝絮劑等新方法,以科技力量阻擊楊柳飛絮。

  今年,北京將突出重點區域防治,重點關注居民區、公園、學校等人流量大的區域,尤其是長安街沿線。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石景山區要加大力度清掃、濕化。突出重點時段防治,在夜間及早高峰前,及時對積存飛絮進行濕化和清掃。

  “在每日10點至14點楊柳雌株果序開裂飛絮高發時段,工作人員將加大噴水濕化力度;晚高峰前,會再次進行濕化和清掃,降低飛絮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同時,工作人員會及時發現飛絮嚴重區域,按照30分鐘迴響原則,快速開展濕化清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薑英淑說。

  同時,北京加大科技攻關,創新研發凝絮劑、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等,助力楊柳飛絮防治。

  “凝絮劑經水分稀釋後用高壓水槍、霧炮車,甚至無人機均勻噴灑於樹冠上,可使楊柳飛絮在樹上黏結、收縮,失去飛行能力,進而减少飛絮危害,起到物理防治效果。噴灑凝絮劑就像給楊柳樹‘敷面膜’,其主要成分為無毒無害、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機物,後期會經過雨水和光照自然降解。現時,凝絮劑已經在北京紅領巾公園等地開展應用。”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車少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是科研人員研發的一種只吸取飛絮而不吸取其他物質的小型機器,具有重量輕、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點。

  “根據不同場景和需求,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可以配寘不同重量的鋰電池。養護工人使用該設備能够快速吸走落地的楊柳飛絮,及時消除火灾安全隱患,賦能平安城市建設。”車少臣說。

  現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課題團隊和北京市科技計畫有關團隊正在研發楊柳飛絮綜合防控關鍵技術和創新裝備。

  “相關團隊精心篩選並繁育出雄性楊柳樹優良種質資源,創新研發出新型控釋長效飛絮抑制劑及相關生產工藝體系和樹幹注射與飛絮吸收裝備。隨後,科研人員將這些成果進行一體式集成,構建出適用於多種場景的楊柳飛絮綜合防治技術體系。”薑英淑介紹。

  除此之外,北京市相關部門還不斷豐富監測手段、提升監測資料分析能力。“我們利用100個楊柳飛絮專項監測點,持續開展楊柳樹雌株果序發育動態變化監測,每日組織園林、氣象專家對監測數據進行研判,並及時發佈楊柳飛絮高發期預報。”薑英淑說。

本文標題: 北京治絮手段陞級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44971127917104
相关資料
突破存取極限,世界最快閃存在中國“破曉”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時刻——剛寫了一半的文章,還沒來得及保存,電腦突然自動關機。該團隊顛覆現有閃存科技路徑,突破了資訊存取速度極限,能够滿足人工智慧(AI)對極高算力和能效的要求,助力AI大模型極速運行。
標籤:
迄今最高分辯率“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組圖譜”問世
本報訊(見習記者江慶齡)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韓斌院士、趙强研究員團隊,首次完成了145份亞洲栽培稻及普通野生稻的高精度基因組組裝,繪製了迄今分辯率最高的“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組圖譜”,系統挖掘了普通野生稻廣泛的遺傳多樣性,全面
標籤:
烏鴉能識別幾何規律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德國蒂賓根大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烏鴉也具有識別幾何規律的能力,是人類之外首個被證實具有這種認知技能的物種。這一發現為動物認知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標籤:
量子感測器開拓導航新場景
想像一下,潜艇無需浮出水面即可重新定位並保持準確航向;飛機不受GPS訊號中斷的影響,安全且精准地在天空翱翔;應急回應人員在煙霧彌漫的建築物或地下隧道中精准定位每個生命迹象;自動駕駛汽車遊刃有餘地穿梭於鋼鐵叢林間……量子感測器將開啟導航新時代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