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記憶“藏”哪兒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小時候每天都被媽媽抱著看繪本,怎麼現在卻連當時最喜歡的小人兒長什麼樣都記不起來?為什麼3歲前的記憶就像被橡皮擦去了一般消失不見?

  【科普園地】

  ◎本報記者張佳欣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小時候每天都被媽媽抱著看繪本,怎麼現在卻連當時最喜歡的小人兒長什麼樣都記不起來?為什麼3歲前的記憶就像被橡皮擦去了一般消失不見?

  人們曾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被稱為“嬰兒期遺忘症”的現象,是因為大腦裏的“記憶倉庫”——海馬體還沒有完全“建”好。但最近,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發現,事情可能沒這麼簡單。

  實驗室裏,科學家給一些4個月到2歲大的嬰兒看一些新圖片,比如一張陌生的臉、一個新玩具或者一個新房間。過了一會兒,他們又給這些嬰兒看之前看過的圖片和一張全新的圖片。這就像是嬰兒版的“大家來找茬”。結果發現,嬰兒們會更長時間地盯著之前看過的圖片,這說明他們認出了這些圖片。

  更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當嬰兒第一次看到這些圖片時,如果他們的海馬體特別活躍,那麼他們之後就更有可能認出這些圖片。這說明,嬰兒其實是可以記住東西的,只是他們的記憶管道和成年人不太一樣。

  0—12個月大的嬰兒,他們的海馬體正在忙著做一件事,即學習世界的規律。比如,嬰兒會注意到媽媽說話的聲音有高低變化,或者發現玩具掉在地上會發出聲音。這種記憶叫作“統計學習”,它幫助嬰兒理解周圍世界的模式,而不是記住具體的事情。

  而當嬰兒12個月大甚至更大一些以後,他們的海馬體終於開始慢慢完善了,可以更好地處理具體事件的記憶,比如“昨天我玩了一個新玩具”或者“上周我去了公園”。這種記憶被稱為“情景記憶”,用來幫人們記住具體的事件。

  既然嬰兒能記住東西,為什麼人們長大後卻完全想不起來呢?科學家提出了兩種可能性。

  一種可能是,這些記憶沒有被轉化成長期記憶,所以很快就消失了。另一種可能是,這些記憶其實還在大腦裏,只是人們不知道如何找到它們。就像你把一本書放在了書架上,但忘記了它在哪一層,所以你找不到它。

  科學家還在探索更多關於嬰兒記憶的奧秘。他們想知道,為什麼有些記憶會消失,而有些記憶會保留下來。也許有一天,科學家能找到方法,幫助人們回憶起嬰兒時期的經歷。

  所以,下次當你聽到有人說“我小時候的事情一點都記不住了”,你可以告訴他們:其實你的大腦可能還記得,只是暫時找不到那把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了!

本文標題: 小時候的記憶“藏”哪兒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42710570450260
相关資料
春季防過敏這些誤區要警惕
3月19日,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預報顯示,氣溫回升,利於花粉濃度升高,花粉濃度預報等級為4—5級,可達到每千平方毫米高於401粒。什麼樣的人群容易花粉過敏?
標籤:
人類進化史上或有“隱藏”的基因融合篇章
在探索人類起源的深邃迷宮中,科學家一直追尋著那條引領我們走向現代文明的線索。這不僅僅是科學的發現,更是對人類自我認知的一次深刻挑戰。
標籤:
鈣化,人體的一把雙刃劍
生理性鈣化是一種正常且必要的生理現象。身體器官組織的鈣化是如何形成的?
標籤:
聲子極化激元電激發首次實現
科技日報北京3月20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創造新型光熱資料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他們首次實現了一種利用電流激發聲子極化激元的新機制,為開發更低成本、更小巧的長波紅外光源和更高效的冷卻設備開闢了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