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三維塵埃“濾鏡圖”繪製完成

基於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蓋亞衛星的觀測數據,中外天文學家聯合繪製出首張覆蓋全天的銀河系三維塵埃“濾鏡圖”。這張圖不僅揭示了銀河系塵埃的分佈規律,還首次同步量測了塵埃對星光的影響特徵。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記者陸成寬)首張銀河系三維塵埃“濾鏡圖”來了!基於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蓋亞衛星的觀測數據,中外天文學家聯合繪製出首張覆蓋全天的銀河系三維塵埃“濾鏡圖”。這張圖不僅揭示了銀河系塵埃的分佈規律,還首次同步量測了塵埃對星光的影響特徵。同時,他們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億級恒星消光資料庫。相關研究成果3月14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線上發表於《科學》雜誌。

  星際空間並非完全真空,那裡飄浮著大量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際物質,這些氣體和塵埃不僅是孕育恒星的搖籃,更是星系物質迴圈的關鍵。其中,比氫氦更重的元素大多以微塵形式存在,它們就像宇宙中的“濾鏡”——既能吸收又能散射星光,導致我們觀測到的恒星看起來更暗、更紅,這種現象就是天文學家常說的消光效應。大部分的天文觀測都需要通過專門計算來消除這種“星際灰塵”帶來的視覺誤差。

  星際塵埃對星光的影響還像“有色濾鏡”:藍光比紅光衰减更明顯。這種“顏色濾鏡”的特徵(消光曲線)不僅是修正觀測數據的關鍵,更是解密塵埃成分、大小及星際環境的覈心線索。

  “然而,傳統的塵埃研究長期面臨兩難困境:高精度光譜數據只能覆蓋局部區域,難以展現銀河系全域;覆蓋全天的觀測又不够精細,無法捕捉塵埃特性的細微變化。囙此,天文學家不得不假設全銀河系塵埃‘濾鏡’相同,這就像用色彩失真的相機拍照,可能給宇宙學、系外行星探測等研究帶來潜在誤差。”論文第一作者張翔宇說。

  在這項研究中,張翔宇等人利用LAMOST的高精度觀測數據與蓋亞衛星的廣域觀測數據,成功推演出1.3億顆恒星視線方向上塵埃的“濾鏡特性”,最終繪製出首幅覆蓋整個天空、探測深度達1.6萬光年的銀河系三維塵埃分佈圖。

  張翔宇表示,這項研究發佈的銀河系三維塵埃“濾鏡圖”,就像給天文學家配上“星際導航圖”,既能指引更精准的宇宙觀測,又為破解銀河系演化之謎、追跡星系物質迴圈甚至探尋生命起源提供了全新座標。

本文標題: 銀河系三維塵埃“濾鏡圖”繪製完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42206334770486
相关資料
古往今來,人們如何與風“打交道”
近日,北京、內蒙古中部、華北北部和東部多地出現大風天氣。從古老的甲骨文字,到漢代精妙的氣象儀器,再到現代先進的風力發電設施,古往今來,人們始終以獨特的管道與風“打交道”,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標籤:
民航飛機的“鞋”有何特別之處
一架民航飛機能沖向藍天,“脚”上先得有雙好“鞋”——民航輪胎。那麼,身負如此重要使命的民航輪胎由何製成?
標籤:
AI雙筒望遠鏡,可智慧識別9000種鳥類
對鳥類愛好者而言,一款能够輕鬆辨識各種鳥的望遠鏡無疑是野外探險的絕佳“伴侶”。近期問世的AI雙筒望遠鏡,憑藉其內寘的AI圖像識別模型,能够精准識別9000種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為鳥類愛好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
標籤:
小時候的記憶“藏”哪兒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小時候每天都被媽媽抱著看繪本,怎麼現在卻連當時最喜歡的小人兒長什麼樣都記不起來?為什麼3歲前的記憶就像被橡皮擦去了一般消失不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