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能清除眼內雜質、保持濕潤。近日,科學家發現眨眼還具有某種認知功能,例如當我們在閱讀中遇到不熟悉的詞彙時,通常會下意識地眨眼。相關研究公佈於PsyArXiv。
1945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Arthur Hall研究了人們在朗讀時眨眼的頻率,發現這種行為大多在人們讀到文字中的空白處時發生。他認為,眨眼可以幫助人們在閱讀時暫停片刻。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個觀點,比利時根特大學的Louisa Bogaerts和同事分析了“根特眼動追跡語料庫”中的數據。在這項研究中,15名參與者在4次閱讀阿加莎·克裏斯蒂的小說時接受了監測,總共記錄到30367次眨眼行為。
“結果清楚地表明,我們在閱讀時的眨眼不是隨機的。”Bogaerts說。
研究團隊發現,相較於不常見的詞語,參與者在閱讀常用詞語時的眨眼頻率較低。Bogaerts說,“在看到不常見的詞彙時,參與者的眨眼頻率會提高,這表明認知行為會影響眨眼行為。”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眨眼行為可能提供了一種“認知休息”。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文字中的其他位置相比,標點符號處的眨眼頻率平均高出4.9倍;在行尾處的眨眼頻率要高出3.9倍;而當標點符號與行尾重合時,眨眼頻率會高出6.1倍。
“標點符號和行尾處的眨眼次數新增,反映出這些地方是天然的注意力間隔點——我們會與文字中的這些間隔點保持一致,眨眼休息一下。”Bogaerts說,“這些發現共同證明了這一假設,即閱讀時的眨眼行為並非隨機的,而是與文字中的認知需求策略保持一致。”
“眨眼能讓視覺輸入暫停,以綜合新的資訊。”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Paul Corballis說,“我認為未來可以通過線上追跡眨眼和眼動行為監測飛行員或空中交通管制員的狀態,或者其他需要在監控、分析數據時保持高度警惕的人,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的司機,當然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趙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