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超級電腦類比的一個小樣本,揭示了宇宙從數十億年前至今的演變歷程。圖片來源: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利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前沿”超級電腦,實現了迄今最大規模宇宙天體物理類比。這為宇宙流體力學類比設定了新基準,也為類比原子物質和暗物質的物理特徵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類比使用的程式名為“硬體/混合加速宇宙學程式碼”(HACC)。這一成熟的宇宙類比程式自15年前問世以來,便致力於研究宇宙暗區大規模結構的形成,包括暗能量、暗物質、中微子和原始漲落的起源等。
隨著美國E級計算項目(E級指每秒進行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的推進,HACC也迎來重大陞級,其在E級“前沿”超級電腦上展現了驚人的運行速度,比最初的參攷運行速度快了近300倍。此次的新類比更是通過使用約9000個“前沿”超級電腦的計算節點,實現了破紀錄的效能。
團隊表示,宇宙包含兩個組成部分:被認為只與引力相互作用的暗物質,以及普通物質。囙此,如果科學家想要探究宇宙的奧秘,需要同時類比兩大事物:引力以及包括熱氣體、恒星、黑洞和星系形成在內的其他物理學過程,這便是宇宙流體動力學類比的覈心所在。
然而,與類比不斷膨脹的宇宙相比,宇宙流體動力學類比的計算成本要高得多,難度也更大。以往,科學家無法類比像智利魯賓天文臺等大型望遠鏡觀測到的、跨越數十億年時間的宇宙區域的流體動力學情况。但在最新研究中,他們在“前沿”超級電腦上實現了這一點。